大同事业编 对大同电视事业的观察与思考

大同电视台是大同市一个主要的新闻传媒单位之一,具有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反映民生、服务经济、娱教于乐等诸多功能。它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上要对市委市政府负责,下要服务于各条战线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城市电视台,如何与时俱进,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发展壮大,是我们每一位电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电视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反倒使大同电视台这样的城市电视台发展同步滞后。

自从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以来,相继成立了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电视台、地市级电视台、县级电视台。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电视覆盖面迅速扩大,这个时期是各家电视台迅猛发展的时期,当时中央台及各省台通过点对点的微波传输,再通过地方台转播,才能在当地传送到用户家中。这个时期在一个地市只能看到一套中央台节目、一套省台节目、一套地方台节目。地方台拥有的收视率相对较高(因为仅供选择的台少),广告收入也不错,当时的大同电视台一边吃着财政,一边又有广告收入,对于区区几十个人的小台来说日子相当好过。在1993年大同电视台成为大同市(地市合并前)市政府批准的第一批自收自支单位(1993年大同台广告创收400多万一直到1999年广告收入达到800万,远远超出市财政所给电视台拨付的事业经费,在当时来说,自收自支是电视台上下非常满意和赞许的事情)之一。随着电视业的发展,电视节目开始上传卫星向全国转播以来,中央台率先扩张打造中央级电视传媒的航母,由一套节目迅速发展到12套节目,另外又和中国国际电视公司等单位联办的其他数字加密频道,跟着就是各省级电视台也不示弱纷纷上星成为卫星频道向全国转播,本省台增加频道向省内传播,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在家中通过有线电视可以收到五、六十个频道节目。这样我们地方台收视率相对就会缩小,收入随之降低,事业发展同步滞后。针对中央台省台来说,不是我们不发展,是因为人家太强大,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存在,但这些客观因素决不能成为我们裹足不前、不思进取的借口,而应该从自身的环境中找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突出重围,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当地有知名度、有建树的主流媒体。

二、频道专业化体现地方特色是电视台的出路所在。

中央台及省级上星卫视对我们地市台形成一种重压,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呢?我们一定要看到大媒体与我们的差异性,中央台及省级上星台级别高、制作队伍强、传播广等对我们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离我们当地老百姓距离远,比如有些节目在偏远地方拍摄录制,其方言我们一句也听不懂,还得靠看字来理解。而相反,我们地方台与我们的观众近,栏目里讲的故事或许是我们邻居的张大妈、李大婶,讲的话是地道的本地方言,做出的节目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透露出一种真实情感,这是我们极大的地域优势。如果我们能够做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且极具地方性的节目来,一定会受到观众的热衷与好评的。可见,一个地方性就足可以打造出一个生存的空间。地方性的节目为地方台生存与发展的突破口找到了,但如何发挥好呢?需要有一个赖以发挥其特性的支撑点,这就引出了一个节目设置与频道构架的问题。目前,全国上下各类电视台都进行了频道的专业化设置,频道专业化在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我们台早已进行了专业化分工,但只不过是没有到位而已。大同电视台目前有新闻综合、影视、生活三个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有新闻、社教、综艺、影视剧等组成综合性“大杂烩”。从综合的意义讲能说过去。影视频道,顾名思义是以电影电视剧为主体,另加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新闻快报》。(在影视频道里如果设置影视报道或相关影视方面的节目是理所当然的,而在影视频道里加了一个《新闻快报》与影视频道而言岂不驴头不对马嘴,因此为“不伦不类”),还有一个是承包广告商自办了一个《爱生活》栏目,此栏目与影视频道定位好象更是相去甚远。生活频道,基本上没有生活类的栏目,以电视剧广告为主外加了一档同样是与频道定位大相径庭的所谓《都市新闻》。以目前频道的分工来细分观众,谁能说清楚这三个频道尤其是后两个频道是针对哪些观众而设立的?目标受众很不明确。现在大同市的主要工作在着力抓好经济建设,然而在我台的频道及节目设置上没有经济频道或者是经济类栏目。这岂不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吗?生活频道也是徒有虚名。那么我们如何改变现状,使频道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呢?我们试着探讨看这样设置可否妥当,以供参考。一套节目为新闻综合频道,以新闻、社教、综艺、影视为主体,重在打政治、政策牌,以服务市委市政府为中心,突出它的政治性。二套节目为经济频道,以经济为主体,为经济建设服务,突出它的经济性。三套节目为生活服务频道(或叫百姓生活频道),以生活服务节目为主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突出它的服务性。若广电系统资源整合后还可增设几个有线频道,这些频道可作为辅助频道,比如可设立购物频道、影视频道、咨询服务频道等等。以三个主频道与若干辅频道***同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大同电视频道格局,为大同电视事业的腾飞搭起了框架,奠定了基础。

三、节目的合理构成,是频道专业化的有力支撑。

频道定位的准确性取决于频道内所辖节目的合理构成。如何能使节目趋于合理,首先要理顺节目的管理体系,如果要走频道专业化之路,那么一定要以频道统领节目,改变管理体系由原来的横向管理体系改为纵向管理体系。比如,新闻综合频道一定要突显出新闻性,既有动态性新闻节目,又要有深度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评论节目是体现一个新闻单位的理论水平的,它应该是新闻综合频道的台柱子。目前,我台新闻评论类深度报道严重匮乏,亟需充实,以此类推设置其它频道的节目内容。另外,大型活动类节目要与频道专业相一致来开展活动,这样节目与频道相结合,有机地形成以节目烘托频道,以频道统领节目的格局,达到让观众对节目收视取向明确,喜欢什么频道,喜欢什么节目,锁定收看,形成一个固定的收视群,打造出一批忠实的观众来,以赢得较高的收视率。

四、充分认识频道资源,以时间量产出,切实避免人、财、物的大量浪费。

要想把电视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政治家办台,电视行家做节目,企业家搞管理的原则。前两个方面,我认为我们台领导有高度的政治性,我们编导也有较高的新闻业务能力,在此我想强调的是,要以企业家的高度认识频道资源的问题,充分认识频道的每一个时段都应该产生价值,防止在布局和思路上的偏差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目前,我台有三个新闻部,从业人员有七、八十人,我想在全国地级城市台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数字,全年仅新闻口上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头工资、摄录设备、办公费用、汽车交通费用等)也得几百万。其实,我们从专业化频道来说,只在新闻综合频道设立一个新闻部,办一档新闻联播就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在二、三频道重复设立新闻部及新闻栏目。如果把这两个新闻部撤掉既节省了时间段,又节省了为此所付出的开销。节省的人员转作其它类别的节目,既增加频道栏目内容,又可为频道增加创收,这样岂不两全其美吗?从社教节目来说,目前有三个类别:自办栏目、联办栏目和活动类节目。自办栏目包括《影像大同》、《新闻观察》、《平城韵味》等分别以单节目出现,隔周播出,在观众中形不成连续性收视习惯,其深度及影响力不够。联办节目是由一些职能部分与我台联办的一些栏目,主要的《大同政法》、《大同纪检》、《大同民营经济》、《大同煤矿安全》、《提案议案追踪》、《12345热线》等节目也是隔周一期,其内容基本是报道本部门行业动态,这对观众来说不具有普遍意义。从经费来说,联办方出资只是用于节目制作的补贴奖金,而制片人及台派编导工资还得由台来发,这样的联办节目方式是,我们台出人、出频道时间,而台却没有任何收入,这种联办方式我认为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所以说,高度认识频道时间这一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以时间长度定产出,核定并开发频道资源,创造收益最大化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五、引入成本核算,按经济规律经营电视。

现在我们电视台是个新闻单位,属于事业性质,同时我们又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是一种是马非马的体制,就要求我们要正视这种体制,明确自己的身份,适时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遵循经济规律,坚持宏观把握,微观激活的原则,将电视事业用产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所谓宏观把握就是对节目制作、技术保障、后勤服务进行成本核算,以频道为单位对每一时段进行价值评估,切实把频道资源有效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出来。所谓微观激活就是在科学合理的宏观布局下适当地调整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激活每一个岗位,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效果,实现利益最大化。

六、拓展电视频道,广开创收渠道,让财源滚滚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经济上采取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非公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使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电视事业的发展也应该广泛地拓展电视视野,广开创收渠道,创建一种以广告创收为主体,多种创收渠道并存的创收格局来。广告创收从经营管理上要有统有分、统分结合,还有转让拍卖等方式,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广告以外的其他创收方式有:①非广告的频道栏目赞助收入。出资方可以是经济战略合作单位、非经营性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②电视传媒的衍生品产生次级创收,即以电视的非黄金时段做平台(比如日间、午夜时段),以时长做支持分别成立电视商贸公司、电视直销公司、电视旅游公司等。③利用电视传输的硬件优势创收,通过有利的传输条件可成立手机电视公司、楼宇电视公司、移动电视公司等。④利用电视台品牌及人才优势,与其他商家联手开办三产服务业,如广电培训中心、大众咨询服务中心等等。通过以广告为主体、多种渠道的大力创收,使我们广电事业的财源滚滚而来,造福于全市人民,造福于广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