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的网友帮忙告诉一下天保镇的环境怎么样?
天保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0公里,与越南社会主义***和国河江省渭川县的东外社接壤,国境线长39.5公里。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南温河乡2005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为天保乡,2007年9月28日撤天保乡设立天保镇,全镇国土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53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辖6个村委会106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8种民族,总人口1666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709元。有1个国家级天保口岸——天保口岸,7个边境自然村。经过几年健康、持续的发展,“十五”期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679.38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6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405万元。2007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31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0万元。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过渡,镇域经济逐步由投资拉动型向产业拉动型过渡,农民生活总体实现了由贫困型向温饱进而向小康型过渡。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经济增长内在活力的有效激发,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移民搬迁后,天保镇政府机关将迁至天保口岸。天保口岸是云南进入越南和连接东南亚、南亚最重要的陆路大通道,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最明显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和口岸优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届时的天保镇将处于云南和大西南开放的前沿,是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站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高度上,天保镇将是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如此明显的区位优势将使天保镇在对越贸易、经济技术合作中具有最明显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麻栗坡带来了发展机遇,更给天保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起锚扬帆正当时。天保镇将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的领域发挥优势,为双边和多边合作,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更大的发展。
天保镇富在山、富在水,在全镇范围内拥有十分丰富的水能和矿产资源。目前,天保镇已建成电站13座,在建电站2座,拟建1座,装机达52.82万千瓦,占全县水能可开发量85万千瓦的62.14%,马鹿塘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工程总装机10万千瓦,二期工程总装机30万千瓦,静态总投资20.52亿元,动态总投资38.16亿元;二期工程建成后,年上交国家税金近亿元。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钨、铁、锌、硅、锡等,储量大、易开采、投资小、见效快,蕴藏量潜在价值达几十亿元。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天保镇工业经济,镇党委、政府提出了“电矿强镇”战略发展思路,坚持“以电带矿、以矿促电、电矿双赢”原则,矿产资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电矿结合”战略全面实施。2007年,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对镇内钨矿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合,矿区秩序全面好转,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开采、利用。目前,镇内有1家钨矿企业——紫金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有玉尔贝矿泉水厂、槟榔山泉水厂、天龙酒厂等轻工企业。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21915万元,同比增长8.3%。
天保口岸,蕴藏着独特而诱人的神奇魅力,既是边贸的良好市场,又是跨国经商、境外旅游的重要通道。马鹿塘二期工程下闸蓄水后,天保镇原址将变成一个拥有5亿立方米的水库,“高峡出平湖”的壮丽美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将形成旅游亮点和产业集群,水库建成的3到5年内预计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为库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天保镇将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前提下,以沿河一带低海拔地区为平台,重点发展热带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如:咖啡、香蕉,水产养殖等),走可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库区特色产业链,创库区特色经济产业圈;以中高海拔地区为支撑,重点发展林产品产业(如:草果、八角、茶叶等),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和加工路子,努力延伸产品产业链,最终实现高低海拔地区特色经济的优势互补和有效组合,从而带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天保镇不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边境紧邻越南,地缘优势突出。边贸促旅游,旅游带边贸。天保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十一五”计划和远景规划,努力打造5亿立方米的水库游、边境跨国旅游两大品牌,依托马鹿塘水利枢纽工程和国家级天保口岸的知名度,加强与国内外景区景点的沟通,努力实现旅游资源的***享。随着天保镇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和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搬迁后带来的巨大区位优势,使天保镇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红火,最终将实现旅游大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