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的由来及发展历史 纹身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从图腾崇拜经由刑罚刺字等过程发展流传下来的纹身作为一种艺术,延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早在原始人类时期,古人会用白泥或燃料在身上、脸上画出纹络。其作用一是美化自己,二是威慑敌人。纹身又是原始社会崇敬图腾和装饰艺术的反映。
《水浒传》中,至少就有三个身满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与浪子燕青。
先秦时代以来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作警示。在古代典籍中,曾出现纹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等故事,如岳母刺字。
古埃及更利用刺青来画分社会地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流行在唇部文上红色,类似现代的文唇、文眉等永久性彩妆的美容方式。古老的纹身方法可能要比现在的技术疼20倍,用木炭和水制作墨水,然后使用铁锤和荆棘刺进皮肤里。
刺青开始慢慢脱离由部份的刑罚让人对刺青产生负面的印象,演变成个人装饰的一种,在许多文化中,刺青是一种传统,也是社会阶级与地位的象征。而文身是在刺青基础上发展而来,采取电动纹身机,专门的色料,颜色丰富,图案也比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纹身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形式。
纹身的发展历史
从图腾崇拜经由刑罚刺字等过程发展流传下来的纹身作为一种艺术,延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早在原始人类时期,古人会用白泥或燃料在身上、脸上画出纹络。其作用一是美化自己,二是威慑敌人。纹身又是原始社会崇敬图腾和装饰艺术的反映。
3500年前
纹身在中国被用与刑法上——称为“墨刑”。
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纹身的前身是刺青,是在纹身机还未出现时,用针沾墨水在身上一针一针把图案刺上去,图案多以社会风气较重的兵将、龙虎为主,很多人是在监狱里面做的,因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专门的纹身颜料,时间长了颜色会发蓝发青,所以又叫刺青。
西元前2000年
人们在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曾发现纹身。有关色雷斯人、希腊人、高卢人、古日耳曼人和古不列颠人的记载都提到纹身。
1世纪
基督教兴起後欧洲各地禁止纹身,但在中东和其他地方仍保留此风。
16至17世纪
西方水手把新西兰的彩色纹身文化带到了欧洲。
1691年
第一个把纹身于带回欧洲的航海者,被称为“纹身王子”,他身上***有338个纹身图案。
17世纪
江户(现东京)是日本传统纹身的摇篮,葛饰北斋和歌川国芳的浮世绘令黥刺之风在民间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小百姓”及救火员、马夫、艺匠等众多行会表达对时政不满情绪的一种象征符号。
1840年
被视为边缘人物的纹身者便出现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Chicago World’s Fair)上并在之后进入到由此类博览会催生出的巡回马戏团中。
Yantra纹身《泰拳选手》,2008-2011年,曼谷
19世纪
美国罪犯获释时要纹身,英国逃兵要纹身。后来西伯利亚的监狱和纳粹集中营的在押人员身上也刺上标记。
19世纪中叶
纹身成了传达私密或社会信息、显示个人信念或与某一团体归属关系的一种方式。从士兵到囚犯,纹身者的皮肤成了书写秘密的卷宗。
1881年
美国的纹身先锋之一塞缪尔·奥瑞利(Samuel O’Reilly)发明了第一台电动纹身机。
19世纪晚期
英国上层社会男女曾流行纹身。
19世纪末
纹身这种方式被日本当权者禁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纹身者大都是女人,原因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失去的爱人,它们一般纹上小鸟、蝴蝶、红玫瑰、或是爱人的名字。
20世纪初
纹身作为助兴演出中的经典节目风靡一时,以“粗重轮廓线”为特点的“老式”风格逐渐形成并成为主流。20世纪街帮或摩托车帮的成员常以纹身图案来作为标记。20世纪早期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已渐趋消失。纹身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已将灭或绝迹,只有特殊医学用途或欧美、日本纹身类型例外,这些是1990年代重新引起兴趣的主题。
20世纪70年代末
大洋洲和东南亚的传统纹身也经历了一场人种、部族或巫术概念上的革命:随着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在交流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古老的纹身经受着全球各种社会巨变的洗礼。
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纹身因被视为腐化淫秽的产物而遭到禁止。
上世纪70年代
随着美国边境监狱里刮起的“奇卡诺”(Chicano)风,奇卡诺纹身首现端倪;这些监狱里关押的犯人多是中美和拉美裔的黑帮成员。
奇卡诺纹身大多是代表对组织、家庭、女人和上帝的忠诚。始于四、五十年代,最初都是用缝纫针刺成,线条较细,色彩单调,图案多样,主要由手工制成。通常都是黑灰单色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西哥黑灰”。
今天,尽管多数中国人仍对其抱有偏见,但在全球流行文化的浪潮中,纹身正重新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