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景点的 论文

一、文化,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由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

趋势, 在当代文化价值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生产和消费, 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因为, 人们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 一旦物质需求满足以后, 更多的是追求文化、精神方面的享受。今天中外旅游者不再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观光旅游, 而是渴望通过旅游活动获取知识, 追求有一定文化境界的精神感受, 寻求深层次的美

的欣赏。前不久, 世界旅游组织所作的《世界旅游报告》分析了国际旅游的趋势, 指出在21 世纪, 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 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 20% 的速率增长, 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欧美有70% 的旅游者是进行文化旅游消费。近两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和法国, 有2/3的旅游收入与文化旅游有关。国外旅游消费是这样, 国内旅游亦如此。文化旅游正在国内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北京的故宫、长城, 深圳的“锦绣中华”, 云南的民族村, 陕西的兵马俑等大批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成为人们旅游首选的对象。如桂林市靖江王陵墓出土了大量明代梅瓶, 2001 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经新

闻媒体报道后, 有28 个国内外参观团分别从韩国、日本、广东、陕西等地专程来桂林旅游, 除了看青山秀水,另一主要目的便是欣赏明代花瓶。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西欧诸国游、澳新游、新马泰游等, 人们舍得花费这么多钱参加这些旅游活动, 主要目的是领略异国风情和质文化。这一现象, 现实地展示了旅游文化的人文魅力。国内不少游客亦提出这样的口号: 带着文化去旅游才是旅游的真谛, 也才是较高层次的旅游; 高质量的旅游就是品味文化、回味文化; 玩到最后是玩文化?这一切告知我们: 旅游业已进入了竞争的最高阶段

——文化竞争阶段。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 而感受文化差异、探索文化、体验文化则是旅游行为永远的动机。换言之, 旅游业本身

就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的产业, 尤其是景区景点的建设和经营。如魏小安研究员所说: 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彻头彻尾就是文化, 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则是在消费文化、享受文化、购买文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往往代表着某种独特的文化, 其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 所谓“入目三分景, 七分在内涵”就在于此。但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只有经过文化的挖掘、冶炼、设计和制作, 才能成为旅游产品。所以说, 旅游文化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 亦是旅游产品竞争的底蕴所在, 抽去这个灵魂, 就没有吸引力,更谈不上竞争力了。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迅速发展, 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 国家旅游局已把“文化导向”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补充到《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从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上强调旅游景区(点) 的文化内涵, 意在要求各地注重提升旅游景区(点) 的产品档次, 以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中的文化内涵, 是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已成为旅游界的***识。

二、桂林旅游文化资源现状及旅游景点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桂林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

生动多彩的民族风情——桂林聚居的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有各具特色的建筑、饮食、服饰以及婚嫁、节庆等传统习俗, 构成了桂林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歌仙刘三姐已成为能歌善舞的壮乡人民的化身, 这些特有的民族文化享

誉海内外。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桂林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 距今1~ 5 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和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保存完好。桂林作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一些景区(点) 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既有兴修于秦代的兴安灵渠、明代的靖江王城、王陵, 还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桂海碑林, 以及展现近代革命历程的桂林八路军办事处, 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园等。灿若星河的山石溶洞文化——桂林是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 地形复杂, 石山林立, 喀斯特地形地貌遍布,奇峰异洞比比皆是, 形成了独特的峰林山地和岩溶洞穴

景观。如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荔浦的丰鱼岩等。从南朝著名诗人颜延之吟咏桂林独秀峰起, 唐代如韩愈、柳宗元、杜甫、宋之问、李商隐、张九龄、元晦, 宋代的苏轼、范成大、张孝祥、秦观、黄庭坚、李纲, 元至清代的著名文人石涛、袁枚、戴钦, 大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贺敬之等, 均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游记、对联、碑铭和摩崖题词, 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从不同的角度记下了桂林的历史风貌, 亦给桂林的山水风景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姿的水文化——桂林水资源十分丰富, 年降雨量是广西4 个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年降雨量在1 599

~ 2 827 毫米之间。历代文人名士对桂林的水均有高度评价, 也不乏传世佳作, 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水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的千古佳句、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世人皆知。名扬天下的桂林漓江、可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兴安灵渠、还有青狮潭、龙胜温泉等一大批人们早已熟知的景区(点) , 它们的美不仅在水,还在于它们的历史、意蕴和与之相辉映的湖畔、江畔建筑艺术。极具潜力的生态农业文化——桂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6. 46% , 植物种类达1 415 多种, 目前我区有动物种类1 593 种, 是全国野生动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自治区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有8处, 其中国家级2 处; 自治区森林公园5 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2 处; 近年来, 桂林的森林旅游、农业旅游悄然兴起, 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资源资江—八角寨, 茶文化、酒文化、生态农业科普知识、田间实践技能的尝试、乡间生活的体验等, 构成了桂林魅力无穷的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凝重渊博的宗教文化——广西在东汉时期起就有宗教传入, 佛教和道教在广西已有近2000 年历史。其中桂林有不少古代佛教建筑, 如佛寺、佛塔、石窟(主要是摩崖造像)、塑像, 如全州的湘山寺、恭城的文武庙, 除此外, 还有基督教的礼拜堂,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 这些建筑既有精湛的技巧, 也有感人的艺术, 它包括了建筑、雕塑、绘画、景观、造型诸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且极具桂林特色。这些都是了解桂林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桂林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 其房屋建筑以干栏型为主, 建筑样式却各有不同, 壮族的麻栏木楼、瑶族的半边楼、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 虽是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 至今仍十分适合桂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此外还有不少古老的桥、亭、阁以及明清古镇等, 构成了桂林极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二) 桂林旅游景点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桂林市各地虽然较为注重观光型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包装, 一些地方注意了民族节庆的开发和举办, 一些景区(点) 也以民族风格表演的形式来增加文化含量, 然而相当一部分景区(点) 深层次的、优秀的文化内涵还是未得到较好地挖掘和利用。即使是景区

内的人文景观, 也只是重视实物的利用, 而忽略内在文化的挖掘, 没有把实物与无形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一些人文景观外观形象丰富而内容空洞枯燥。

一些地方的民族风情表演中有的节目格调欠高, 甚至有些庸俗化、过分商业化的倾向?更为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地区还处于单纯出售旅游产品甚至是出售旅游资源的阶段, 没有在品牌策划、品牌运作上下功夫, 结果致使一些景区(点) 文化含量明显不足, 旅游产品档次不

高, 游客到景区(点) 只是走马观花式看看山水风景和实物, 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大。

除此外, 旅游景区(点) 的讲解员和导游人员对景区(点) 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理概貌、丰富的科学知识等不甚了解, 以致景区(点) 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和宣传, 旅游者得不到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其满意程度大大降低。

三、建设有桂林特色的旅游文化, 打造旅游

景点新品牌在现代旅游市场的运作中, 人们已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认识到: 只有走出单纯出售旅游产品的低层次经营的老路子, 实行“品牌战略”, 才是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发

展之路。旅游品牌的打造是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的。从狭义利用文化资源的角度, 每个景点都有其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景点本身的文化积淀。认真地分析、收集、整理和利用文化素材, 特别是那些可以用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素材, 结合旅游者需求特点演示和解

说, 定会为景点增光生色, 形成新的卖点, 新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 个方面打造好自己的旅游景点品牌。

(一) 更新老品牌

桂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且种类多样, 特点突出,一些旅游景点经过不断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包装, 已成为区内乃至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是一些老品牌无论是在产品开发、宣传包装还是运作方式上, 只重视自然景观和外观形象的策划, 忽略了其文化内涵的深度

挖掘, 故未能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因此, 笔者认为, 要打造桂林旅游景点的新品牌, 首先要抓好老品牌的更新改造。这里所说的更新, 不是对老品牌的全盘否定, 而是指深入挖掘这些景点的文化内涵, 进一步丰富景点内容,

提升品牌档次。

对现有老品牌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

1. 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

凡知名老品牌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

历史文化内涵, 如桂林山水之所以能“甲天下”, 绝不仅

因其单纯的自然风光, 而是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与附丽

于其上的厚重的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桂林是我国著名

的山水文化城, 已有2000 多年历史, 1982 年就被国务院

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以甑皮岩、宝积岩为代表的

史前古人类遗址文化异常珍贵; 以靖江王府、靖江王陵

为代表的明代藩王历史文化壮观而完整, 全国罕见, 已

成国宝; 还有南朝至近代的迁谪文化、科举文化、抗战文

化?正是这些丰厚而珍贵的历史文化和桂林秀丽的

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才构成了桂林这座旅游城市的知

名品牌, 文化底蕴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前不久在桂林召

开的宋人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研讨会上, 来自全国

各地的专家学者均提出: 桂林旅游发展, 必须在自然与

人文资源开发上齐头并进, 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桂林

山水首先要打好历史文化牌。

兴安灵渠建于秦始皇33 年(公元前214 年) , 它不

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属国家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的修建勾通了长江、珠江两

大水系, 构成东、南半个中国水运网, 对秦始皇统一岭南

发挥了重要作用。灵渠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 亦是一处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兴安旅游

如打好“秦文化”牌, 可以让人们在游览中真切地了解历

史, 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2. 科学文化内涵的挖掘

旅游景点的科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蕴含的自

然科学知识和各有关门科的知识方面。如喀斯特地形地

貌和丹霞地貌的成因、岩溶洞穴景观及其洞穴内千姿百

态的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及种类、温泉的来历及其利用价

值、动植物的种类及特性, 以及许多著名木建筑靠榫卯

而能经受几百年风雨安然无恙等有关地理、气候、地质、

建筑、动植物等方面丰富的科学知识, 均蕴含于景区景

点之中, 各景区(点) 如能深入挖掘这些知识并加以整

理, 根据不同的旅游者的需求, 或用文字或由导游人员

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 比到处是雷同化的比拟和象形更

能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的求知需

求。3. 文学审美内涵的挖掘

桂林知名品牌文化内涵的另一个层面是: 秀美无比

的自然风光与历代文人墨客无数之诗词吟咏、题记、楹

联等文学作品交相辉映, 可以说是无景不诗, 无诗不妙,

人文与美景融为一体, 由此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文化氛

围。桂林旅游景区(点) 的开发建设及宣传包装应该着力于渲染强化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唐代文学大家韩愈

的“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现代诗人贺敬之的“情一

样深呀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水”等, 只要精心策划和

运作, 定能使游人慕名而来陶醉于其中而留连忘返。如

把这些诗词歌赋用天然奇石刻成碑, 置于景区(点) 观景

的最佳处, 美文与美景相互辉映, 渲染出浓浓的诗情画

意, 使人在观赏山水的形态美、结构美的同时, 又能欣赏

并诵读这些脍炙人口的美文, 引发其审美思维, 使其达

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审美境界。

4. 宗教文化内涵的挖掘

宗教文化博大精深, 内容丰富, 桂林的宗教及宗教

建筑***100 处, 如西山摩崖石刻、湘山寺、文武庙等。

其中湘山寺素有“楚南第一刹”之称, 为唐代所建,

历朝皇帝5 次膜拜。有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寿世慈荫”

崖刻。栖霞寺建于唐代, 殿宇幽深, 规模宏大。如能认真

挖掘并加以整理, 便能使桂林的宗教文化资源优势转化

为旅游市场优势。

5. 附会文化发掘整理

附会文化主要指人为赋予自然的民间传说或民间

故事, 它使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单一造型审美转向更加丰

富多彩的人文审美, 从而增加自然审美的文化内涵。

桂林自然景区(点) 的附会文化多与山、水、石、洞有

关, 形式以象形为主, 如象动物或人物等。这些自然景观

有了附会于其上的美丽动人(或凄婉动人) 的传说, 便由

单一变得丰富, 生硬呆板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景物的美

感由此而生。如象鼻山的传说、刘三姐的传说等。可组织

力量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附会文化进行广泛地搜集, 根

据不同景点的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民族民俗文化背景

进行去粗取精的加工, 同时还可在相应的景点进行必要

的附会文化氛围的营造。

(二) 打造新品牌

1. 发挥民俗文化魅力推出民俗文化品牌

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境内居住着壮、汉、

苗、瑶、侗、仫佬、回、满等41 个民族, 民族风情浓郁。

民俗风情是一种区域性极明显、渗透性极强、涵盖

面极广、内容极为丰富的人文现象, 主要体现在民众的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文化特色的情趣上。长期以来, 各

族人民在桂林这块土地上生活、生产和斗争, 创造了多

彩多姿的民族文化,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产性文化、艺

术性文化、竞技性文化、工艺性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

化、居住文化、婚俗文化和节庆文化等, 构成了桂林“人

无我有, 人有我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体系。如前国家

旅游局局长刘毅所说“民族文化、民俗风情, 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要努力开发它完善它精化它。”对桂

林的民俗风情文化如能精心策划并采取各种形式表现

之, 定能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2. 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品牌

人文景观大多具有史学价值, 是直观的历史教科

书, 是历史的见证, 亦是历史的载体, 对这些历史知识承

载物的发掘和利用, 能使游人了解人类的昨天, 从而获

得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如兴安灵渠与陕西的郑国渠、

四川的都江堰一道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它不仅

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的古、

灵、巧令中外专家名士和旅游者叹为观止。参加在灵渠

召开的中国水利史研究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2000 多年前有这样伟大的工程并且现在尚存完好, 这

是奇迹, 不但中国没有, 全世界也没有。人们评价灵渠之

游为“不到灵渠岸, 无由识始皇”。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桂林灿烂的历史文化, 不管是上

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还是红军第一次重大战役

——突破湘江等, 都能激发旅游者对桂林的深刻认识和

旅游欲望。

3. 充分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发挥景点名人效应

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原则, 根据旅游者的需

求和创造品牌的需要, 发掘整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名

人在桂林的遗迹、遗存, 采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形式, 并

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宣传, 使其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是

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桂林的名

人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到桂任职或旅桂的著名文人名士, 他们中

许多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学艺术遗迹。二是近现代以

及当代来桂的外国著名人士及国家领导人, 他们对桂林

的赞美和评价是桂林名人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分。

三是近现代以及当代我国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和

著名人物到桂林游历、考察留下的踪迹以及对桂林的评

价等。

四是桂林涌现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传奇人

物和军政名人等。

对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 可根据不同人物的情况和

景区(点) 的文化需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对有巨大影响

力的人物, 可将他们对桂林的评价或作品用文字形式展

示出来, 以扩大景区(点) 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在桂林留

下遗迹遗物的还可开放他们的故居, 展示他们的遗物

等; 而对那些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则可将他们的传奇经

历、传说故事进行包装, 增强景观的神秘性和生动性, 从

而增强吸引力。 4. 弘扬古建筑文化内涵重塑景点品牌

建筑师们曾这样诠释建筑:“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是灵感的凝结, 历史的注脚, 文化地平线上的侧影”, 简

言之, 建筑是物质外显和文化内涵的结合, 是某一历史

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审美观的综合写照。

一些名建筑还体现了建筑师和工匠们为人类造福的理

想和人们对某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 开发建筑文化资

源, 重点不在建筑本身, 而是在其结构外观背后所蕴藏的

深厚文化意味。这种体现在建筑物中的文化才是人们的

审美价值所在, 只有把它挖掘出来, 并为游客所理解和欣

赏, 才能使建筑文化转化为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

桂林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独特的建筑遗

产。如可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兴安灵渠, 恭城的文庙、武

庙等。除此外, 市内众多施工巧妙、结构严整、情趣独

特、造型美观、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和亭、台、楼、阁、桥

等, 均是各个历史年代的文化纪念碑。对这些珍贵的历

史文化遗产, 在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的同时, 挖掘和体

现它们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历史知识, 对增强华夏子孙

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有着特别的意义。

(四) 注重导游文化的建设为品牌景点锦上添花导游工作者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和旅游审美行为的引导者、协调者, 其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导

游艺术以及对景观文化内涵的理解等, 直接影响到游客

对景观文化的审美和认知。一个知识丰富、审美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导游工作者, 能够凭借艺术化的语

言, 故事化的讲解, 借鉴前人的审美结果, 结合自已的亲

身体验, 根据游客的审美需求, 巧妙地引导游客去欣赏

美、体验美, 使游客“化景物为情思”, 得到审美上的最大

满足, 情感上的充分陶冶, 精神上的高度升华, 从而使景

观文化价值得以极大限度地增值, 游客也因得到超值精

神享受而对该景观产生认同和赞美。反之, 如果导游员

素质不高, 对景区(点) 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一知半解甚至

根本不了解, 则会导致上等绝美的景致, 高品位高等级

的景观, 在他们的导游下黯然失色。因此, 培养一支文化

素养高、内在气质好、语言能力强、热爱导游工作并具备

较好地导游技能技巧的导游员队伍, 是桂林旅游文化建

设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总之, 桂林旅游要上新台阶, 必须注重文化导向, 发

掘景区(点) 的文化内涵, 打造好具有桂林特色的旅游景

点新品牌。完善国际旅游城市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