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冲生活中的变化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2年,全年平均气温17.8℃,日照1686.5小时,降雨量1427.9毫米。全年6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土地面积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2年,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屿,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上海***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至2002年末,上海***有18个区、1个县,***132个镇,3个乡,99个街道办事处,3393个居民委员会和203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就业
人口
上海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仅为520万,至200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334.23万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占全国总人口的1%。2002年,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14人。
人口自然变动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3年开始始终保持负增长。2002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4.7‰,死亡率为7.3‰,自然增长率为负2.6‰。
人口文化程度
上海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上海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1.4%,比1990年提高4.3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23.9%,提高2.8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38.2%,提高4个百分点。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全市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的11.1%下降为2000年的5.4%。
人才居住证
上海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成功地推出了人才居住证制度。至2002年末,在上海发展创业的国内外人才中,已有8255人获得上海居住证。在国内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2.8%,硕士以上学历占8.6%。在国外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8.8%,硕士以上学历占55.7%。
就业
2002年末,上海***有从业人员792.04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73.68万人,占21.9%;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62.8万人,占33.2%;“三资”、私营等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355.56万人,占4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8%。
综合实力
经济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基础,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抗波动能力不断增强。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2.9倍,平均每年增长11.9%。
经济实力
社会生产力水平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按当年汇率折算的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3年首次突破2000美元,1997年跃上3000美元台阶,2000年再上4000美元新台阶,2002年已接近5000美元,达到4912美元,继续居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各省级地区之首。
财政收入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为上海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02年,上海完成财政收入220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增值税136.83亿元,增长22.2%;营业税251.85亿元,增长31.8%;个人所得税67.08亿元,增长41%;房产税19.68亿元,增长34.3%。
上海的一天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在一天内创造的经济活动成果,充分折射出上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活力。
上海在全国的地位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并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 、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至2004年底,全省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1个办事处(西南 中沙群岛 办事处,县级);基层设置180个镇,20个乡,18个街道办事处。
地级市:海口市、三亚市
县级市:五指山市、 文昌市 、琼海市、万宁市、儋州市、东方市
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
自治县: 白沙黎族自治县 、 昌江黎族自治县 、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
办事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
海 口 市(地级)
(辖4个区24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
区:龙华区、琼山区、秀英区、美兰区
镇:长流镇、新埠镇、城西镇、西秀镇、海秀镇、灵山镇、演丰镇、大致坡镇、甲子镇、三门坡镇、龙泉镇、龙桥镇、三江镇、云龙镇、红旗镇、大坡镇、旧州镇、龙塘镇、新坡镇、永兴镇、遵谭镇、东山镇、石山镇、府城镇
街道办事处:博爱、白龙、国兴、蓝天、海府、 白沙 、海甸、人民、和平南、 中山 、大同、金贸、海垦、滨海、金宇、秀英、海秀
三 亚 市(地级)
(辖5个镇):崖城镇、天涯镇、凤凰镇、田独镇、海棠湾镇
五指山市(县级)
(辖3个乡4个镇):冲山镇、毛阳镇、番阳镇、南圣镇、毛道乡、水满乡、畅好乡
文 昌 市(县级)
(辖16个镇):文城镇、会文镇、重兴镇、东路镇、冯坡镇、潭牛镇、抱罗镇、锦山镇、铺前镇、翁田镇、龙楼镇、东郊镇、文教镇、昌洒镇、蓬莱镇、东阁镇
琼 海 市(县级)
(辖12个镇):嘉积镇 长坡镇、塔洋镇、大路镇、万泉镇、潭门镇、博鳌镇、中原镇、龙江镇、阳江镇、石壁镇、会山镇
万 宁 市(县级)
(辖12个镇):万城镇、龙滚镇、山根镇、和乐镇、北大镇、后安镇、大茂镇、长丰镇、东澳镇、礼纪镇、南桥镇、三更罗镇
儋 州 市(县级)
(辖17个镇):那大镇、南丰镇、雅星镇、和庆镇、大成镇、新州镇、光村镇、东成镇、中和镇、峨蔓镇、兰洋镇、王五镇、排浦镇、海头镇、木棠镇、白马井镇、三都镇
东 方 市(县级)
(辖2个乡8个镇):八所镇、感城镇、三家镇、板桥镇、四更镇、新龙镇、大田镇、东河镇、天安乡、江边乡
定 安 县
(辖10个镇):定城镇、新竹镇、龙湖镇、雷鸣镇、龙门镇、岭口镇、翰林镇、龙河镇、黄竹镇、富文镇
屯 昌 县
(辖8个镇):屯城镇、南坤镇、新兴镇、西昌镇、坡心镇、南吕镇、枫木镇、乌坡镇
澄 迈 县
(辖10个镇):金江镇、老城镇、永发镇、文儒镇、瑞溪镇、家乐镇、中兴镇、桥头镇、福山镇、仁兴镇
临 高 县
(辖11个镇):临城镇、东英镇、波莲镇、调楼镇、新盈镇、南宝镇、加来镇、和舍镇、多文镇、博厚镇、皇桐镇
白沙黎族自治县
(辖7个乡4个镇):牙叉镇、七坊镇、打安镇、邦溪镇、南开乡、元门乡、阜龙乡、细水乡、青松乡、金波乡、荣邦乡
昌江黎族自治县
(辖7个镇):石碌镇、昌化镇、海尾镇、七叉镇、十月田镇、乌烈镇、叉河镇
乐东黎族自治县
(辖11个镇):抱由镇、万冲镇、大安镇、志仲镇、千家镇、九所镇、利国镇、黄流镇、莺歌海镇、佛罗镇、尖峰镇
陵水黎族自治县
(辖2个乡9个镇):椰林镇、新村镇、英州镇、本号镇、隆广镇、三才镇、光坡镇、文罗镇、黎安镇、提蒙乡、群英乡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辖3个乡6个镇):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响水镇、新政镇、三道镇、毛感乡、南林乡、六弓乡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辖3个乡7个镇):营根镇、湾岭镇、红毛镇、黎母山镇、长征镇、中平镇、和平镇、什运乡、上安乡、吊罗山乡
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地永兴岛
简述
2003年全省经济在面临“非典”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下,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9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幅高于上年1.2个百分点,自1995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35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171.92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268.42亿元,增长7.7%。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37.0%、30.5%。
全省经济继续在景气区间运行,其中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平均为124.4,比上年上升9.5个百分点;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指数平均为124.3,上升9.1个百分点。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200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34亿元,增长22.4%,增速较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6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0.8%。从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看,资本形成为54%(其中固定资本形成对全省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9%),最终消费为38%。二是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长已由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由外生性增长转变为内生性增长。据对全省420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跟踪监测,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0.3%,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企业自主性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显著提高,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年对工业的企业自主投资达66.3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由上年的16.6%迅速上升至27.8%,增幅为109.9%,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8.7%。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省农业增加值2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产值152.57亿元(当年价),增长7.3%。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减少,瓜菜、水果等优势产业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全年粮食产量195.85万吨,减少3.7%;瓜菜343.82万吨,增长6.4%;糖蔗402.08万吨,增长7.3%;水果148.05万吨,增长6.4%。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畜牧业产值64.77亿元(当年价),增长7%。肉类总产量52.57万吨,增长5.8%。渔业生产快速发展。渔业产值103.11亿元(当年价),增长12.7%。水产品产量123.07万吨,增长12.6%,其中海水产品104.15万吨,增长13.4%。在海水产品中,海洋捕捞89.56万吨,增长13.5%;海水养殖14.95万吨,增长15.4%。林业生产增长较快。林业产值53.33亿元(当年价),增长7.8%。人工造林面积7.52万公顷,增长251%;森林覆盖率54.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热带作物稳步发展。年末热带作物总面积49.93万公顷,增长3.7%。橡胶干胶产量31.6万吨,增长4.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19.74万千瓦,增长4.5%,其中排灌机械动力36.04万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4547台。化肥施用量(折纯)86.08万吨,增长13.3%。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7.73万公顷。
工业
2003年,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工业增加值123.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2%,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7%上升到17.8%,工业“短腿”逐步拉长。工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产品、出口导向型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汽车产量5.5万辆,增长140.5%;饮料酒9.41万吨,增长29.1%;人造板18.56万立方米,增长18.7%;氮肥33.05万吨,增长23.2%;食糖39.78万吨,增长19.5%;铁矿石(成品矿)268.67万吨,增长14.6%;水泥397.84万吨,增长14.5%。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据对420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统计,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0.3%,比上年提高7.4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7.68亿元,增长16.8%;产品销售收入311.33亿元,增长27.5%;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75657元/人,增加9762元/人。
旅游业
全省旅游业在“非典”期间遭受严重影响。据统计,非典期间的4~6月,全省***接待游客15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7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6亿元,减少8.44亿元。但由于海南全力以赴严防“非典”,再加上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海南没有发生一例“非典”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使海南有了健康岛的美誉。“非典”过后,海南旅游业恢复较快。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234.1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7%。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29.33万人次,减少24.6%;接待国内旅游者1204.77万人次,减少0.9%。全年旅游总收入93.55亿元,减少1.9%。其中境外旅游收入6.60亿元,减少13.5%;国内旅游收入86.95亿元,减少0.9%。全年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6.2%,下降1.7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有星级宾馆198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31家,三星级91家。6月22日,中国饭店协会向博鳌金海岸温泉大酒店授予“5A级中国绿色饭店”荣誉称号牌匾,这是国内首家获5A级绿色饭店称号的酒店。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9.66亿元,增长20%;更新改造投资12.81亿元,基本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36.61亿元,增长82%;其他投资46.65亿元,增长8.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工业投资66.39亿元,增长109.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扩大到27.8%;水利、文教卫生广播福利业等分别增长83.5%和28.1%。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增长10.2%和29.7%;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资金分别增长2.4%和下降64.9%。
全年开工项目1487个(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其中新开工项目783个。海洋天然气化肥厂、东方1—1气田海上和陆地终端主体工程、洋浦电厂改造工程、东方—洋浦—海口输气管道工程、海口托普南方软件园、洋浦面粉加工厂、博鳌亚洲论坛二期工程、东线高速公路博鳌出口路、海南好士墩科技海洋生物产业化养殖基地、洋浦港二期工程、三亚国际客运港、琼州大桥、海口世纪大桥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中线高速路改造工程、洋浦金海浆纸厂、16万吨瓶级聚脂切片厂、香蕉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工程、多项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县乡电网改造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58.19亿元,增长9.0%。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35.9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其中,铁路2.17亿吨公里,增长18.6%;公路50.64亿吨公里,增长7.4%;水运182.13亿吨公里,增长3.4%。民航货邮行李吞吐量9.76万吨,增长5.7%。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62.97亿人公里,下降5.8%。其中,铁路0.11亿人公里,减少21%;公路89.42亿人公里,减少3%;水运1.84亿人公里,下降16%。民航货邮行李吞吐量9.76万吨,增长5.7%;旅客吞吐量766万人次,增长8%。港口货物吞吐量2757万吨,增长19.4%;旅客吞吐量530万人次,减少7.5%。
邮电业务总量43.0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电信业务量39.64亿元,增长8.5%;邮政业务量3.43亿元,增长7.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62.8万户,增长18.5%;移动电话用户136.3万户,增长23.8%;因特网用户28.9万户,增长10.3%;无线寻呼用户14.72万户,减少83.6%。电话普及率每百人33.4部,增加6.25部。
国内贸易、市场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6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0.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4.7亿元,增长11.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6.89亿元,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53亿元,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30.99亿元,增长7.2%;其他行业零售额10.11亿元,增长13.6%。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房、汽车、通讯等成为消费热点。全省房屋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72.7%,汽车销售增长17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和因特网用户分别增长18.5%、23.8%和10.3%。
市场物价止跌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1%,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分品种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9%,居住类价格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3%,家庭设备与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9%,衣着类价格下降4.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8.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4%,其中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农村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4.8%。
对外经济和贸易
2003年全省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2.79亿美元,增长22.1%。其中,出口总额8.69亿美元,增长6.1%;进口总额14.1亿美元,增长34.3%。在出口总额中,对香港出口2.43亿美元,减少22.0%;对日本出口1.02亿美元,增长4.5%;对美国出口1.23亿美元,增长28.5%;对欧盟出口1.15亿美元,增长34.1%;对东盟出口5200万美元,增长22.5%。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18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8.2%。其中,利用国外贷款3720万美元,减少92.4%;外商直接投资5.81亿美元,增长13.5%。新签利用外资协议投资合同171宗,减少28.2%。
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1.6亿元,增长18.9%,其中各项税收40.54亿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50亿元,其他收入9.28亿元,基金收入10.28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15.81亿元,增长17%,其中基本建设拨款13.45亿元,支援农业拨款7.02亿元,科教文卫事业费22.14亿元,行政管理费10.51亿元,其他支出52.29亿元,基金支出9.78亿元。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50.45亿元,比年初增长18.8%。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30.22亿元,增长3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1.9亿元,增长11.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74.8亿元,比年初增长15.0%。其中,短期贷款301.6亿元,增长9.1%;中长期贷款507.4亿元,增长24.2%。
全省保险机构全年完成承保金额2469.42亿元,比上年减少19.9%;实现保费收入13.6亿元,增长30.2%。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12亿元,增长21.4%,其中财产险赔付增长50.3%,人身险赔款及给付下降11.5%。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经济发展活力相对不足,社会生产力发展仍面临着体制性障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阻碍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支撑财力增长的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仍然过小;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旺,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农村教育落后,公***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结构性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就业压力继续加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地方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投诉、土地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社会治安问题仍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