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的民风民俗
春节:除夕这天,各户贴门联,合家吃团年饭。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新衣,长辈给小孩发红包,俗称“利市”,人们见面拱手作揖,说吉利话,亲友互相拜访,称为“拜年”。这天不杀牲,喜食甜品。城乡各处多舞狮、放鞭炮等活动。初二开年,可以杀牲吃荤。初三为穷日,亦叫“赤口日”,早晨扫地并把箕帚弃之门外,叫“送穷”,是日不出门探亲互访。现代移风易俗,已不讲究。 七菜开:高州农村民间有“开年”的说法,正月初七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至少吃上七种菜,以祈求新的一年有良好的开端,万事顺利,丰衣足食。“七菜开”这一天,通常是最宽容的一天,各家菜地里的菜可以任意采摘,主人没有半点怨气,因为每家都不会种有七种菜。人们都会热情地邀请到自己的菜地摘菜。然后把菜提回家里,把菜洗干净,放进油浸浸的“肥肉煲”里,这样一煲飘着各色菜香的“七菜煲”便可上台了。现在这种习俗已渐淡。 元宵节:正月十五晚上通宵挂灯笼,这天民间习惯吃元宵、年糕、煎堆、粉糖等,以表家人团聚。晚上,除张灯外,还有猜灯谜、滚狮子、看戏、游灯娱神、青年男子夜里踏青、采青等活动。 端午节:爬龙船,吃粽子。 重阳节:登高 年例:“年例大过年。”这是茂名地区的一句俗语,意指“年例”这个庆祝过年的仪式比过年这个节日本身更加重要。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日,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清代已经十分流行。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会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不论是否相识,一律以茶饭酒菜热情款待。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举行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活动,一直闹至通宵达旦。不过各地各村“年例”又有自己的特色节目,如信宜的飘色、高州的木偶戏、电白的大戏、麒麟舞、化州的跳花棚、茂港的单人木偶戏等。根据南方日报报道,从茂名市文广局获悉,“年例”作为民俗类项目,已申报进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表示,“年例”作为当地一种传统风俗,在吃方面越来越丰盛奢华,但在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精神层面,它的仪式感和传统文化内涵却渐渐消淡,需要有针对性地保护。同时这和风俗现在存在被瓦解的危机,入选非遗,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濒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年例”曾作为“四旧”备受冲击,各地“年例”被逼中断,各地传承人也受牵连难寻踪影。而目前,年例看起来相当兴盛,似乎难以跟“濒危”联系在一起。但陈泽豪馆长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年例的传统也随之有所改变。许多地方逐渐习惯于把“做年例”、“睇年例”变作“吃年例”。“年例”的文化含量逐渐减弱。茂名年例中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同样面临失传的威胁,比如舞龙、麒麟舞、跳花棚等民间艺术表演,因为种种原因,在年例中已难以再现。此外,年例中的表演形式,如单人木偶等民间木偶表演,因为传承困难,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当地文化官员告诉记者,年例看上去还是那么热闹,甚至更加奢华,比如宴席中的菜式更加丰富高档,有钱的人家甚至端出了鲍鱼龙虾。然而,演出形式的减少,无疑让年例离传统越来越远。更严峻的现实是,因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农村青年对当地民间信仰逐渐淡化,年例的仪式感已消淡了许多,传统的年例程序礼仪正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