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永续性

旅游资源,除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可以说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复拥有。例如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三大寺之一,1969年被毁夷为平地。泉城济南,过去那种“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好景象,由于对水源地缺乏保护,已不复存在,甚至连著名的趵突泉、珍珠泉,也濒临断水的危机。旅游资源的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重要性。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可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有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能加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值得指出的是,旅游资源的这种可永续利用,是有种种条件限制的。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和破坏。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投入因子,还存在一个容量问题,这在资源合理开发中,是实际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需要进行深层次探讨.实现旅游资源永续性利用的最佳途径,是走内涵式扩大旅游容量的道路.其中最适合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办法是从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入手,以提高旅游文化的层次为目标,扩大旅游容量.具体讨论了三种办法:开发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散客旅游;以及丰富节目庙会活动.在现代商品经济中,重视商品延伸层和文化附加值的发掘,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因此重视旅游文化建设符合旅游资源商品性的整体概念要求.从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强调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必须推进资源保护,追求旅游生态效益,关系到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问题.结构性地介绍了西方国家的旅游资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并借鉴其资源保护方面的具体经验.探求如何更好地开发中国的旅游资源管理工作.促进旅游资源的永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