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美国行系列——美国纽约苏荷老城区的变迁
纽约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提到华尔街、中央公园、时代广场、自由女神像、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及闻名遐迩 旅游 观光胜地。但谈到美国纽约苏荷区,可能大家并不知晓。苏荷(SoHo),是South of Houston Street的英文缩写,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44平方公里,居民人口只有约6541人的社区。
苏荷区是19世纪中叶工业化时代兴起的一个工业区,曾经兴建了大量以铸铁为建筑材料的厂房。直到上世纪中叶,美国进入后工业时代,工厂倒闭、商业萧条,这些工厂和仓库才闲置下来。废弃的工厂、破旧的街区、闲置的仓库、荒无人烟的码头,这些被人们遗忘的地方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他们的价值,也成了纽约的“贫民窟”。但是,一旦有了艺术家的进驻,一切便都不一样了。吸引人眼球的设计、色彩明丽的涂鸦、让人大开眼界的雕塑,为街区注入新的生命力。画商在此地设立画廊,商家也相继在这里开店,慢慢的这里就发展成了一个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体的完善的社区。
我们坐着观光车经过这个街区,发现这里的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这里没有摩天大楼,街道两边的楼房并不高,建筑物的外墙颜色五颜六色,缤纷多彩;二是建筑物都有外挂的金属楼梯。这样的建筑结构在好莱坞电影警匪片中经常看到,在这样的楼梯上追逐攀爬的画面。如此多的风格迥异但格局又一致的建筑物在一个街区,那视觉的冲击还是非常震撼的,也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
通过了解 历史 ,原来这个街区能够形成这样的风格,还有一个很长且有趣的故事呢!
正如国内的造城运动一样,改造内城的贫民窟是城市发展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1959年纽约市决定在苏荷区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快速路的修建将途经苏荷区、“小意大利”街区、中国城、格林威治村等。此方案的实施,将极大缓解曼哈顿地区的交通压力,市政府也能争取联邦政府提供的90%的贷款投资,解决市政投资捉襟见肘的窘境。
当苏荷区将修建快速路的方案公布时,不同的声音纷至沓来。首先是利益直接受损的艺术家们。一旦快速路建起,居住在苏荷区的艺术家们将不得不迁走!为了保护自己工作和生存的空间,他们组成“艺术家反对修建快速路联盟”,动员苏荷区的艺术家们团结起来表达抗议意愿。联盟还向所有纽约市博物馆馆长呼吁,并向全美所有的大学艺术系及建筑系主任写信,呼吁阻止快速路的修建。艺术家们的反对得到了同样将遭到破坏的“小意大利”社区和格林威治村居民的声援。
另外,公益团体诸如由建筑师、工程师组成的民间团体——“铸铁建筑之友”从保护 历史 遗产的意义来反对快速路的修建。工业化时候,苏荷区形成了目前纽约最好的铸铁建筑 历史 街区,而铸铁建筑将古典主义的浪漫与工业化 社会 的现实结合得淋漓尽致。快速路的修建将使铸铁建筑毁坏殆尽,经济利益在珍贵的文化遗产面前无疑是渺小的。“铸铁建筑之友”给全世界各大城市市长写信,呼吁他们支持保护苏荷区的铸铁建筑群。
环保团体则向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提交了一份报告,说明曼哈顿的空气质量已经到了极限,若再修建该快速路,纽约市的环境问题势必更趋恶化,他们呼吁立即制止这项计划。环保署收到报告后,立即责成纽约市政府对修建快速路做一个全面环境评估。
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也得到了市民的支持,他们对艺术家们寄予了广泛的同情,纷纷在报纸、电视台和电台发表支持艺术家们的意见,新闻媒体作了大量的报道。是否修建快速路的辩论旷时十年之久,才尘埃落定。1969年6月林赛市长终于宣布这项修建快速路的计划将永远终止。
修路计划虽然搁浅,但旧城改造不能放弃。政府不仅担负着经济发展的重任,更要关心人们的安居乐业和 社会 公平。而苏荷区居住条件确实令人担忧,厂房及仓库的建筑标准与居民用房的建筑标准无法相提并论。一些具有 社会 良知和同情心的民间团体也推动着政府的行动,他们给城市规划委员会施加压力,认为为没有能力改善住房条件的市民提供住房是政府的责任,要求市政府改造苏荷区等地的“贫民窟”,为那里的几千户家庭建造更新、更好的住宅。
城市的美在于其独特的 历史 ,旧城的责任就是延续城市的 历史 。大规模的改造,必将使古城风貌受到威胁,但城市的发展却不能停歇。美国许多城市更新改造后的城市空间常常单调乏味缺乏 历史 厚重感和当地文化沉淀个性,而被称之为继战争之后对城市的“第二次破坏”。要顺利改造苏荷区,不能走其它旧城改造的老路。于是纽约市政府与规划、立法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在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下,出台了“以旧整旧”改造的政策,其整体思路是充分利用苏荷区原有的文化氛围,做到高雅艺术与大众消费的结合,做到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的协调合作。
在“以旧整旧”等系列政策的指导下,整个重建采取的是“外旧内新”的改造方案。不破坏楼房的外在面貌,只改造内部设施,保留原有街道的风貌和 历史 性建筑,让原有的生活氛围留下来。原来的居民大体上仍然住在那里,他们与开发商合作改建了旧房,上面是公寓,下面是店铺。他们生活在原有的社区中,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邻居还是原来的邻居,街坊还是原来的街坊。重建的苏荷区还吸引了很多青年人来这里创业,并成为纽约的一个重要观光区,更重要的是,它为城市的复兴找到了一条新路。现在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来到苏荷区,来看古街巷、古建筑,发思古之幽情。
苏荷改造的成效之一就是保护了城市充满 历史 文化底蕴的古旧建筑,保护了艺术家们的创造空间,达到了良好的 社会 效益。居住合法化政策可谓“留凤筑巢”,无疑鼓励了更多的艺术家来苏荷。1968年,第一家画廊在苏荷开业。1971年,上城又有四个著名画商将他们的画廊搬到了苏荷。到1978年,***有77家画廊在那里开业。苏荷区的艺术气氛愈浓,成为苏荷最宝贵的资源,游客可以参观免费画廊。正是在这样一种民主的氛围中,纽约市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波普艺术、小剧场戏剧、音乐剧、比波普爵士乐、现代民歌和朋克风潮的诞生地,被公认为是除了电影之外美国所有艺术形式的活动中心。
苏荷改造的成效之二是实现了城市中心的再增值。市政府在有限的财力下,取消了对苏荷区改造的地点、区域、楼层等一些具体限制,鼓励房地产商参与旧城开发。开发商开始将巨资投入到苏荷区的改建工程,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改造后的房屋租金翻了三倍,几乎与曼哈顿一般公寓的房租比肩了。
苏荷改造的成效之三是形成了苏荷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苏荷区文化的发展,经济也迅速兴起,除艺术品外,餐饮、酒吧、 旅游 、时装也得到快速发展,许多著名服装品牌在这里开了分店。现在的苏荷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 时尚 ,成为到纽约 旅游 的必去之处。
苏荷区旧城改造对我们的城市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古建筑保护历来是一个矛盾体。城市如果不发展就会变成一座没有生命力的城市,而城市借口发展不去保护它的独特的、形成城市特征的旧建筑,甚至去破坏它,那么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旧城改造方面,我们有过忽视专家学者意见、忽视民众呼声,而由政府一厢情愿做出决策的惨痛教训。目前,国内的许多城市也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然而,所面临的也是发展中国家难以避免的急功近利的通病。换句话说,就是急于摆脱贫困,实现物质上的现代化。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对旧城的破坏成为我们这一代城市建设者们最短见的城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