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游记
峨眉山游记
□? 湖? 山
一
4月10日,我们从昆明去峨眉。
火车经过的成昆铁路,沿线都是崇山峻岭,上千公里的铁道上,平均一公里一座桥,两公里一隧道。从云南进入四川后,火车频繁在隧道中穿行,车轮的噪音持久刺耳,让人体会了一次蜀道之难。第二天中午到了峨眉,才仿佛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山上有三十座寺庙,最著名的寺庙就是报国寺。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这里是入山的门户,也是峨眉山旅游的起点。黄昏时分,我们从乐山回来,晚饭后散步到报国寺。古朴的山门,重檐青瓦,红墙围绕,四周楠树蔽空。寺庙依山而建,逐级升高,四重正殿参差错落,气势自然雄伟。七佛殿下,立着一座7米高的华严铜塔,铜塔是明代的文物,塔身铸有千尊小佛,刻有华严经的全文,佛像历历在目,文字清晰可见。藏经楼下,有一尊大型的彩釉瓷佛,为明永乐年间江西景德镇烧制,瓷佛高约2.4米,身缀千叶莲衣,仪态丰满,神情端庄,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藏经楼内,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王右军兰亭序》条幅,以及郑板桥、康有为、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的墨宝。
从报国寺向南200米,就是红珠山宾馆。宾馆建在森林中,红珠湖澄澈宁静,空气十分清新。从湖边拾级而上,林中隐藏着一幢西式别墅,别墅居高临下,乳白色外观,全木质结构,显得格调非常高雅,这就是抗战时的蒋介石官邸,现在是宾馆的4号楼。楼内的女服务员十分热情,带着我们参观浏览。官邸保存完好,***有十余间用房,中间是蒋宋夫妇的卧室,两边是贴身待卫的住房。1935年官邸建成后,蒋介石先后在此住过三次,每次住的时间都不太长。服务员打开蒋介石住过的房间,她说现在这里已经向游客开放,任何人只要化费13元,就可以在此住宿一晚。真有一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二
我们入住的民宿,在报国寺景区内,屋后面就是虎溪听泉,夜静人深时,水坝溪水淙淙,声声入耳,如轻柔的催眠曲,伴我们进入梦乡。拂晓时分,房东前来敲门:“起床了,上车去看日出!”我推开门一看,一辆中巴已经停在门外。我赶快穿上衣服,洗漱完毕,匆匆忙忙上了车。
中巴亮着大灯,一路向峨眉山上驶去。公路两边的树上,还挂着晶莹的冰花。将近早上六点,汽车到达雷洞坪。此时的雷洞坪,大雾弥漫,恍如神话中的仙境,索道尚未开通,许多人步行上山,想要赶到金顶去看日出。我们的同学听说,到金顶还有6公里,决定留在雷洞坪看日出。大约过了四十分钟,大雾仍未消散,导游明确告诉大家:今天看不到日出了。我们起早摸黑,赶上山来看日出,岂料天公不作美,多少让人有些扫兴。高山上看日出,完全要靠碰运气,人不可能天天都有好运,天也不由人的意志来安排。
三
离开雷洞坪,走过连望坡、罗汉坡,来到了钻天坡的下洗象池。洗象池建于清康熙年间,寺庙相对矮小,屋顶皆为锡瓦铅皮覆盖。传说古时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的六方水池洗象。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夜宿洗象池观月,写下了《峨眉山月歌》,从此“象池夜月”成为峨眉十景之一。
洗象池常有猴群出没,虽说这里的猴子不伤人,但也吓到不少游人,于是庙里的和尚将花生装成小袋,出售给过往游客喂猴。我们买了几袋花生,坐在寺前等待猴子的到来,左等右等也不见猴子。刚刚离开洗象池,几只猴子跳了出来,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拿出花生,一粒一粒撒给猴子吃,猴子嫌我们不爽快,跳起来一把夺过袋子,把花生全倒出来,很快就吃光了。猴子们又围拢上来,扑到我们身上,伸出手来要花生,我们再拿出一袋花生,一点点全部倒在了地上,最后抖了抖空袋子,告诉猴们花生已经吃完了。善解人意的猴子,也不再纠缠,主动退到路边,示意我们可以放行。这种人与猴的交流,给旅途增添了一些乐趣,但也让人对猴多了一些防范。
走过钻天坡、九岭岗、华严顶,下面又是一片猴山。这里树林茂密,山路崎岖,我们边走边看,树上怎么没有猴子?突然身后有人尖叫:“我的相机!”我们回头一看,一位大叔正在追赶猴子,猴子抢了他的相机,飞快地钻进了树林,瞬间跑的无影无踪。大叔累得呼呼喘气,手上拿着一个空空的相机套,神情沮丧到了极点。素不相识的游客们,立即停了下来,帮助这位大叔寻找相机,百十号人撒开来搜索,找了一大片地方,仍然是一无所获。这些目中无人的猴子,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
四
百里峨眉道上,滑杆是传统的代步工具。许多山民以抬滑杆为生,抬着游客上山下山,凭力气挣一点辛苦钱。路过长老坪时,两个年轻的山民,背着一副空滑杆在招揽生意,看见我们有一位女生,就问她坐不坐滑杆?女生向他们问价,山民说一块钱一里路。正说话间,走上来一副滑杆,两个身材矮小的山民,抬着一位身躯肥大的老外,沉重的滑杆,压得他们气喘吁吁,身上不停地流汗。女生带着同情的口吻说,抬上一个这样的老外,你们岂不是要吃大亏?山民说老外人高马大,抬一里路得要两块钱。
我们那位女生,也想领略一下坐滑杆的兴趣,她试探地问山民,我只坐二里地行不行?山民笑着说,可以呀!女生坐上了滑杆,要同学帮她照张像,抬滑杆的山民不干了,他们不肯让人照相,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人虽有高低贵贱,但人格生来平等,我们不该触犯他们的自尊。女生也通情达理,不再坚持要拍照。山民抬着滑杆,一闪一闪,行走如飞,不到一会儿功夫,二里路就走完了。
五
经过初殿到达息心所,海拔1460米的息心所,古为息心居士的静习之处,也是峨眉山隐士的修行之地。殿内供奉着观音和药师佛,门口的对联上写着:“万籁无声心自愿,一身非我物同春”,意为在这高悬半空的地方,人心自然就会安静下来,各种尘缘杂念都会抛在脑后,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脱离红尘来到这里,应该静下心来,进行一次内心的调适,过滤掉心中的邪念,补充正能量的善念。据说现在的息心所,乃是法师和居士闭关修炼的地方,关房就在寺后的一片竹林中,只有一条小路与寺庙连接。寺庙与关房彼此间隔,互不干扰,也不接待游客参观。
六
中午12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期的万年寺,是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院。从大光明山的山门进去,里面的精美布局,以及宏大的建筑群,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寺院内到处都是朝拜者,香火十分旺盛。更有一些虔诚的信众,用竹篓背着许多香烛,从山下一步步走上来,到每个寺庙去顶礼膜拜。朝拜完一座寺庙,又赶往下一个寺庙。这种对信仰的虔诚,令人十分感动。我在四川成都,曾听一位研究佛学的朋友说过,中国的最早的旅游业,就是起源于宗教朝拜,天下名山僧占多,有寺庙的地方就有风景,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旅游,中国游客的鼻祖就是这些虔诚的朝拜者。
寺内的无梁砖殿,风格迥异,殿顶像一口倒扣的圆形铁锅,殿内上方是弧形的穹顶,四周有24个壁龛环绕,整个建筑没有一根梁柱。从明代建成四百多年来,经历过大小18次地震,至今还是安然无恙。寺内的一尊大铜佛,铸造于北宋初年,佛高7.85米,重约62吨,普贤菩萨骑在白象上,头戴双层金冠,盘膝坐在莲花座上,体态丰润,肃穆庄严,所骑的六牙白象,与真正的大象一般大小,雕饰精美,形象生动,是峨眉山的国宝级文物。
万年寺左侧的山坳上,有一座白水池,池水清亮如镜,水草青绿。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游历峨眉山,曾经在万年寺寄居,结识了寺内高僧广浚。广浚学识渊博,文采斐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李白与广浚,经常在白水池边抚琴和诗,被传为僧俗交往的佳话。然而美妙的琴声,峨眉的美景,留不住积极入世的李白,他告别了亦师亦友的广浚,下山后写下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七
从万年寺下行,经过白龙洞,就到了清音阁。清音阁小巧玲珑,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四周山环水绕,森林茂密,花草树木芬芳。阁前有一牛心亭,两侧各有一座石桥,分跨在溪流之上,故名双飞桥。左侧的溪水,绕洪椿坪而来,又名黑龙江;右侧的溪水,绕万年寺而至,又名白龙江。黑白二水汇流一处,朝着当中的牛心石奔泻而下,激起阵阵晶亮的水花。潺潺的流水哗哗作响,回荡在寂静的峡谷,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流淌千年从不停息,构成了峨眉十景中的“双桥清音”。山水与寺庙的和谐相融,视觉与听觉的合二为一,使之成为佛寺建筑的典范,被古今游人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溪水流过牛心石,变得清浅而平缓,我们脱掉鞋袜,走进水中,双手捧水洗脸。清凉的溪水,令人神清气爽,顿觉疲劳消散了许多。
清音阁下无风景,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下面的景色,确实难以与这里相比。游山观景应求精不求多,就像中国的山水画法,讲究有所取舍,适当留白。为了在天黑前赶回报国寺,我们加快了脚步,走过了中峰寺、纯阳殿、伏虎寺,终于在下午五点半钟,回到了虎溪的民宿。
晚饭时分,清点人数,全部人马悉数到齐。出乎预想的是,仅仅一天时间,我们上下峨眉山,徒步百余里,一行二十多位同学,都能够平安返回,就连最柔弱的女生,也没有一个人掉队。
4月12日上午九时,汽车站的大客车开到民宿,我们告别了峨眉山,乘车前往省会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