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山景区的仙女峰简介

仙女峰,《南岳志》称碧岫峰,是湘潭县响塘乡仙女山之主峰,海拔311米,距湘潭市30公里,距长沙岳麓峰亦30公里许,故在南岳72峰中,位列第71峰。明李岳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碧岫烟霞古”。清文人李杞柳亦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双石白云蒸碧岫”。而清雍正文人易贞吾则作《南岳七十二峰赋》曰:“永和碧岫之应黄庭”。

仙女峰,据清嘉庆《湘潭县志·四大名山图》载:从峰麓至峰顶,约1.5公里。峰南较平,峰北陡峭。南北有两条铺着1.5米宽的花岗石级游山小道,在半山岭汇合,穿林绕石,通峰接顶,***794级,传为姜畲镇高塘李氏(指明礼部尚书李腾芳世族)求嗣所修。沿山蹬道从前有仙人碓、山门、土地庙、梅公庙等。在半山岭过去有半山庵,门联曰:“山高有半;灵迹在峰。”庵前有五分平地,传说是僧人习武之地。现在庵址改建为“仙女山庄”,可供游人餐宿。

峰顶,有古刹龙安寺,唐贞元元年(785年)僧如海从长安来此驻锡,禅定圆寂。柳宗元有《龙安海禅师记》。龙安仙亭,宋宝庆二年(1126年)修,出土有很多“龙安仙亭宝庆二年”古砖。后来寺亭都毁了,现在寺已按原貌基本修复。寺门前两丈处左侧,有海禅师墓,墓室犹存,所葬僧缸已毁。仙人石碓有三眼。传说从前,每日清晨能分别出油、盐、米,可供寺僧一人食用。后因僧人贪多,将其凿大,也就不出了。现在碓眼尚存。寺之娘娘殿西厅外有两水池。一是约8尺见方的放生池。池中曾有一千年活龟,背上镌刻四字:“千年不老”。现在水清如镜,龟虾满地。一是峰侧有围长6丈、深约4丈余的天鹅池。四壁石隙浸水,旱年不竭,是僧人和游客的饮用水源。传说建寺时,因无水源而难于动工。某日,一天鹅自东方飞来,落于此地,并展翅成池而得水。峰北有驾马寨,山势险峻。山腰有一隐蔽平地。相传太平天国的一支部队曾经驻扎在这里。现在仍留有山寨废墟和拴马石头。峰东尧家村有一红边塘。相传唐末黄巢起义军的一支部队曾隐蔽于此,后被唐军发现,起义军与之血战,终因寡不乱众,大多被杀害。后来唐军在此塘洗衣,义军的鲜血把雪亮水染红半边。峰下尧家水库尾端有杀人坳。树木葱茏,风光秀丽。相传元末,朝延下旨镇压农民起义时,有万余群众来此避难。幸有龙王井仙雾所遮,未被发现。但一到中午,云开雾散,避难群众被元军发现,全遭惨杀。龙王井也从此荒废,不见泉水。在龙安寺左侧200米处有马骑岭,上有一块约半亩面积的平整方地。相传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1889—1970年)将军,曾在此驻马观山。现在建有观景台和龙泉阁喷泉。

1966年,仙女峰建起林场。1988年以来,龙安寺也重新修复,巍然屹立。游山花岗石道则被水泥道路所取代。经宋(家嘴)仙(女山)公路半山岭仙女山庄可直达320国道,连接上瑞高速公路和湘黔铁路。仙女峰今天又松杉蔽日,杂树成林,鸟语花香,重新恢复昔日光彩。

清嘉庆文人谭澍青题《仙女山》诗曰:“仙女山头木叶黄,菊花天气又重阳,登高多少提壶客,一路西风送酒香”。

1990年,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杨第甫与湘潭诗词名流,在此举行笔会,杨第甫题联曰:“仙女山重绿;天鹅水自清。”(叶舟 许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