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消费者”角度,谈谈在旅游时如何应对社会的呼唤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人们的“假日渴求”日益升高。各旅游景点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纷纷提升改善服务质量。旅游自然成为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国家旅游局也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统计,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1亿元,同比增长9.04%。 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当前假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我国快步迈向“旅游社会”。应对“旅游社会”大考,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旅游管理创新,以旅游业加速转型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
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对于这个综合性与系统性很强的市场,仅靠某一个部门来进行监管,可谓独木难支。最近受到持续关注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就折射出我国旅游市场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对“旅游社会”大考,亟待完善配套规章制度,推进综合整治和联合执法,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新旅游法已出台两年多,“依法治旅”的力度仍显不够。一些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淡薄,存在“一锤子买卖”心理,只顾眼前利益,枉顾长远发展,对游客宰一个算一个,破坏游客旅游体验。因此,应对“旅游社会”大考,还需提高违法成本,加快建立诚信体系,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在旅游行业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风尚。
进入“旅游社会”,旅游业的形象越来越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不少旅游热门城市外来游客数量会超过当地居民人数数倍,如果城市容量不考虑旅游高峰形成的大客流,从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前瞻性规划和管理,就会造成人满为患的尴尬。因此,应对“旅游社会”大考,应在城市公***设施规划中充分考虑外来游客的需求。
在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游客既是旅游休假的享受者,也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游客的行为关乎国家的文明形象。因此,应对“旅游社会”大考,游客也应避免不文明旅游行为,以良好旅游行为展现文明风采。只有政府部门、景区、经营者、游客多方各负其责,一个具有高品质休闲氛围的旅游强国才能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