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看老妈,读着心酸,听着掉泪
谁没有老家,
谁没有老妈,
老家有老妈,
老妈在老家,
走得再远忘不了家,
忘不了咱的妈......
春节临近,在外打拼的游子一个个踏上了回家的路,一个个归心似箭。我听着《老家老妈》,乡愁袭上心头。
我往哪里去?
平日里,我们常常念叨:妈在世时,妈就是家;妈不在了,爹就是家。我的老家,已经没有了白发爹娘的等待,也没有了老爹那佝偻的身影。
十三年前,母亲去世。
六年前的那天中午,爹在抢救四十三天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爹也走了。
那一瞬间,我才真正明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相继去世后,我每到春节之前的这段日子,都很迷茫,甚至在夜深人静时暗自垂泪:我回不回老家都百感交集。那里虽然有我的亲戚、姐妹、乡亲、故交,但没有了父母,只能勾起我更多的伤感。
我每次看到那风雨飘摇的老屋,无边的往事总会在头脑中蔓延......
我记得我读过的一部作品里这样写道:“当我垂垂老矣,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可父母的坟,却在太深的草里,我那僵硬的膝盖,已经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我不由心生感慨:老家已成故乡,故乡已成乡愁,乡愁化为感慨......
又是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在外打拼的游子们,趁老家未成“故乡”,趁老爹老妈还在,现在就出发,回老家,看老妈......
或许,老妈已不再年轻,记忆中的老家,记忆中的老妈,已经失去了芳华。但是,要牢牢记住:妈就是家,您和老爹老妈相处日子,只能以天计、以小时计。
去年春节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一年1095顿饭,你能陪父母吃几顿?答案都是泪......》。
这其实是一个不敢计算的“亲情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每天和父母在一起顶多相处11个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64天!
我们常常把“来日方长”挂在嘴上,但我们成年以后陪伴父母的64天,竟然就是“来日方长”!
原来,“来日方长”只是借口。人到中年,才知道父母健在的日子是多么珍贵。
惭愧,泪奔......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凄美的意境,让我们神伤,又让我们渴望。
重逢,回忆,期待......当心灵的疲惫散去,天涯的行囊卸下,老妈的絮叨或许帮我们认真地疗伤。
没有华丽的词汇,没有浮躁的喧嚣。匆忙的脚步,天涯的旅人,谁都离不开老家和老妈。当外面的世界关闭了繁华的窗口,我们还可以在老家的炊烟里,在老妈的白发里,感受幸福和安宁。
几年前,王勇创作了一首歌曲,叫《老家老妈》。
歌声中,老家和老妈字字走心。
亲,趁老家依稀,趁老妈还在,现在就出发,回老家,看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