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大古镇的松江镇

松江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部,距市中心40公里,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春秋年代,农夫渔家聚居于镇东一带,形成集市。

唐天宝十年(751年),华亭县治设此。

元初,松江府行政机构又设在此。

松江在明代是全国著名商业城市之一。

镇上保存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陀罗尼经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圣教寺塔、 *** 寺、圆应塔、砖雕、照壁,还有醉白池、云间第一桥等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

上海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院在1958年12月编制的《松江城区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保护沿人民河的醉白池、方塔、烈士墓、西林塔的原有风貌,并加以绿化,使松江保持千年古城特色。

1978年7月,市园林管理处革委会为发展旅游事业,向市计委提出把松江零散的文物迁移集中到方塔周围,建成一个以文物为主体、面积8.8公顷的方塔园的计划任务书。

同年市计委批复同意。

次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编制了方塔园规划,提出以宋代方塔为中心,保留方塔周围的明代大型砖雕、照壁、宋代石桥和7株古树等文物古迹。

塔北安置从市区河南路桥堍迁来的清代天妃宫大殿,宫东侧建文物陈列室;塔东划为竹林;塔西安置松江明代顾正谊、孙克弘私宅园的五老峰、美女峰等太湖石立峰等文物;塔园北大门至方塔为石板甬道;塔园南侧为水池、枫林、草坪。

新建具有古朴风格、与古塔协调的长廊、水榭、峭壁山洞、茶室。

该规划方案经市园林局批准后实施,1982年10月竣工开放。

1982年1月,市规划院、松江县建设局联合编制的《松江总体规划》,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区及其控制要求:

(1)第一区,以方塔为中心,半径200米以内为低层建筑区(建筑高度在9米以下,下同);

(2)第二区,以醉白池为中心,半径150米以内为低层建筑区;

(3)第三区,古建筑保护区,其中市河两侧(年丰人寿桥至太仓桥)明清民宅范围内新建筑控制在9米以下,高家花园、太仓桥50米范围内的新建筑控制在6米以下。

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周围30米内的建筑只拆不建,30~40米内的建筑物不超过9米。

上述区域外规划为12~18米的多层建筑区。

1983年市人民 *** 批准《松江总体规划》。

市规划局在1984年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指出要保护松江镇,按古典园林修复醉白池, *** 寺改建为 *** 园,并保留松江镇古建筑保护区。

1991年7月编制的《保护规划》在松江镇规划了西、中、东3个风貌保护区,见《松江历史文化名镇规划》:

(1)西区保护范围以人民路以西至玉树路的中山路两侧各约100米,包括市河两岸,为明清传统民居、小镇水巷风貌区;

(2)中区保护范围为醉白池用地范围;

(3)东区保护范围以唐陀罗尼经幢、方塔园、云间第一楼的周围地段。

中区与东区又为文物和古园林风貌区。

按原貌维修保护建筑,改建建筑仍以住宅为主,高度不超过11米,建筑风格应协调,要搬迁有污染的工厂,改善水巷水质,美化环境。

上海松江区简介: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

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浦东国际机场68公里。

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

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风景名胜

(1)松江是上海地面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有唐代的唐经幢、宋代的方塔、元代的 *** 寺、明代的照壁和清代的醉白池等众多文物,故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

(2)作为上海地区唯一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西北部的12座山峰是上海唯一的山林,2000年又开挖了水面积500亩的人工湖——月湖,山水***映,风光秀美。

(3)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景区。

车墩影视乐园、洞泾花桥生态园林、九亭花卉基地更是引得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最佳旅游时间

松江区四季皆宜旅游。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年平均气温18.5℃。

历史文化

(1)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

松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

(2)西晋时代的二陆(陆云、陆机)、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以及近代的程十发等许多文化名人都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3)解放后,群众文化方兴未艾,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形成了戏曲、摄影、丝网版画三大特色文化。

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