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二)

? 京都市是西北东三面环山的盆地。西面的岚山是京都和亀冈的分界,向北延伸到有着《古都》里的北山杉林的高雄地区,北面的山区坐落着我曾去寻找过萤火虫的贵船神社和鞍马寺,仲夏夜去琵琶湖看花火时发现搭JR电车穿过东面的比叡山和东山就是滋贺县。忽然好像极其理解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描述的,当一个城卧在群山环抱里时的,那种安逸。

? 京都的街道设置大多的确是横平竖直棋盘式的。东西向上,由北向南,北大路、今出川通、丸太町通上的京都御所、二条的二条城、三条的商店街、四条的祇园、五条的清水寺、七条八条的京都站、九条十条的东寺。南北向上,由西向东,西大路、千本通、堀川通、乌丸通、河原町通、东大路。大路之间交织着同样横平竖直的小路。这大概就框出京都市现在的主要城区了。我曾试过在还不熟悉京都时在四条乌丸交叉点附近街区的小路上抛开地图导航闲逛,要找到目标地点只需要数清走过了几个路口和转过了几个九十度。

? 不知为什么,这时候觉得,四边、直角、十字反而是比三角结构更加稳定的,纵横经纬编织出一座古都,一转眼,时间的梭已经稳稳地绕了千年。

? 所以,十字路口在京都道路交通布局中存在感自然地变强起来。一位住在京都很久的老师讲,尤其是在上京区那一带,地址的传统讲法要说到从哪个十字路口转向东西南或北。较大的十字路口大多设有巴士站,以相交的两条路名命名,同一个巴士站又分为ABCD或更多的上下车点,位于十字路口的不同位置,去往不同方向。即使知道在哪一站乘车,乘车地点仍要取决于巴士号码和目的地方向。弄明白这一点时的感觉,就像弄明白电车系统的普通、快速、急行、特急和新干线是怎么回事的感觉一样。

? 越来越觉得,作为还没在用私家车的人,对一个城市公***交通的了解能瞬间把我和一个城市的距离拉近许多。这是从出门离不开地图到可以抛开地图看风景的区别,是从问路人到指路人的区别,是从过客到归人的区别,虽然我对于京都还全然不是一个归人。

? 据说京都市的棋盘式格局是源于平安京时期效仿唐代的长安城市布局。可我还没有去过西安,不很了解唐代的长安,也不知道现在的西安有多大程度保存着盛唐的风貌。在京都,常常能看到旅游宣传中提到“洛北”“洛西”,“洛”是把京都比作洛阳,指京都市的北部、西部。

? 当然,京都市的四周有山有河,道路就不会横平竖直了。西边有桂川,东边有高野川和贺茂川汇成鸭川。而鸭川穿过市区的部分竟也呈笔直的南北向,一条条东西方向的路就可以架桥垂直跨过鸭川。我曾在东京的晴空塔300多米的展望台上看蜿蜒在脚下的隅田川,架在上面的一座座桥也随之呈现不同的方向与姿态。如果鸭川附近有一个可以俯瞰的高点,可能关注点就会变成惊讶于河流怎么会如此笔直。

? 可能这是我第一次通过一次次实地的游览也好经过也好,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在脑中拼出了这个正在居住的城市的界限和骨架,不是通过面对一张产生不出代入感和空间感的地图,也不是通过谁的描述。有一次去爬银阁寺背后的大文字山,在山腰的展望台处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京都市,在一个高度上认出脚下的这片地方中这里是以前去过的哪里、那里是以前去过的哪里时,有一种微妙的踏实感。

? 那天的夕阳照在成片的屋顶上,竟然也反射出一道粼粼的光路,像日落前两三个小时的海面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