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俗旅游属于文化旅游范畴,具有神秘性、参与性和苦乐性等特点。因此,民俗旅游者在进行异域民俗旅游活动时,常常会表现出明显的文化背景特征和行为取向等特征。

(1)文化背景特征

民俗旅游者参与民俗旅游活动,不仅是为了感受异域自然风光的奇特和美丽,而且是受到了当地居民奇特神秘的传统民俗文化所吸引。他们入村过寨、走街串巷,观民居、看民俗、体民情,融入与自我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异域民俗的文化情景氛围当中,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自我文化与异域文化的比较和判断。这种比较和判断的标准,就是民俗旅游者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如日本旅游者看广西龙脊梯田,他们就会将之与日本的水田稻作方式进行比较。民俗旅游者所希望的,不只是提高自我文化素养和补充民俗文化知识,而是希望脱离原有的生活环境,脱离原有的文化视角,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我价值和生存境遇。一般来说,对民俗文化有较浓厚兴趣的人,一般都接受过较高程度的学校教育,或者具有比较特殊的生活感受,或者具有比较专业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旅游者,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一旦受到文化差异和特殊情境的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反观自己,引发种种对人生,对历史,对人类,对财富,对人际,对纷争,对苦恼,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思考。

(2)行为取向特征

民俗旅游者无论是出于猎奇心理,还是出于考察需要,对千姿百态的异国情调和色彩缤纷的异域风情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或参观了解,或询问记录,或进入寻常百姓人家一起生活,或直接体验别人平凡而现实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受到异域民俗文化感染之后产生的一种行为取向。民俗文化,本来就是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逻辑。这种生活方式和行为逻辑,是过惯了竞争的、紧张的现代生活的人们所没有的东西,是一种值得人们尊敬追慕的美好价值。民俗旅游,往往带有浓厚的避世、桃源和梦乡色彩。这种色彩,可能是当地民住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也可能是旅游者移情幻化出来的;它可能是一幅壮锦,一个世外桃源,一种理想国,一种乌托邦、伊甸园、香格里拉,也可能是原始部落深山古寨、昔日村庄、古城老街。总之,民俗旅游地一般都是一处美丽的、不同于现代城市的、另类的温馨生活场景。民俗旅游者去了解、领略、参与、体验这种“美丽”“另类”的生活文化时,往往都有一定的美好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暗示。为了追求新鲜、刺激和梦幻般的感受,哪怕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习惯,他们也能泰然处之,有时甚至能够乐在其中。民俗旅游者注重态度,作为民俗旅游接待硬件“先天不足”的补偿,他们比较看重当地人美好的人情态度。有道是.“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倘若东道主热情、真诚、周到,给他们一个“圆梦”的机会,即使吃住将就,卫生条件有限,他们也会十分满意。

民俗旅游者是指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不同于旅游者自身文化形态的异地的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暂时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或地区去旅行游览的任何人。其中,在当地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者,为“长途民俗旅游者”;在当地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为“短途民俗游览者”;旅游范围仅限于本国的,称为“国内民俗旅游者”;旅游活动涉足他国的,称为“国际民俗旅游者”。民俗旅游者通过参与民俗旅游活动,可以亲身经历旅游目的地民众的传统民俗生活,体会到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领略到当地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反观自我、确证自我与完善自我的旅游目的。

详情参考百度百科:/link?url=Hgs7bVc_OUr4kDfQje0ysuDfYHPxPxq_VYMLvvMmIX6ojGrj3zDK9FwoaMkUxnw6tfPs0fxw55rWSwpUQUQI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