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木兰果敢刚毅,在那样礼教封建的年代毅然决然替父从军,对家庭、对国家都富有责任感。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也可以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应畏惧任何困难,只有直面战胜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
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 -样能够尽忠,- -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提问者咨询记录
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您好,这边已经看到您的问题了,这边正在快马加鞭的为您输入,不过打字和输入的话,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希望您可以谅解,这边的话,一定会回复您的问题。同时的话,也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请您耐心等待哦!?
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您好,如果您觉得我的答案对您解决了问题,麻烦点个赞。(在左下角进行评价哦)您的的举手之劳,对我们很重要,您的认同是我进步的动力,如果觉得我的解答还满意,请下次点我头像一对一咨询。谢谢,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提交成功!
感谢你的认可,不表个态再走吗?
评论
查看全部6个回答
供参考超漂亮的50种花草400种观花植物
值得一看的植物花草相关信息推荐
正品低价_品质保障_极速发货_轻松购物_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lp.pinduoduo.com广告
大湾区跨境理财新机遇是什么?让汇丰银行告诉你
汇丰银行广告
更多专家
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2条评论
热心网友1
这道理很好,点个赞
查看全部2条评论
评论详情
热心网友
这道理很好,点个赞
1分钟前回复Ta删除
1
1条回复
热心网友赞
是的
1分钟前回复Ta删除
没有更多回复了~
回复 cn#apaLfBppQQ
|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兰花-京东大牌汇聚,质量保证,好评点满,点进来选购
兰花-京东价格真实,经久耐用,专业质造,功能更全,一站式服务更贴心!
广告2021-12-16
木兰替父从军课文有什么启发?
木兰果敢刚毅,在那样礼教封建的年代毅然决然替父从军,对家庭、对国家都富有责任感。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也可以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应畏惧任何困难,只有直面战胜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6赞·152浏览2020-03-01
木兰代父从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百善孝为先! 女子也有能力上阵杀敌,别说女子不如男。 人要时刻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不管男女。一个词:强势。 目前就这些。
7赞·454浏览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有什么启发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1赞·599浏览
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6250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木兰诗对于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有能力,有信心,坚持不懈,就可以有一番作为。 :本篇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首十六句叙木兰准备代父出征。次 十二句叙出发到战场。次六句叙经历十年战士生活后还乡。次八句叙入朝受赏。 次十六句叙到家。最后四句是歌者之辞,用比喻赞叹木兰乔装之妙。这故事和这首诗可能产生在后魏,以魏与蠕蠕(即柔然)的战争为背景。从木兰从军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木兰代父从军的英雄行为.也是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冲击。 创作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 文学鉴赏:《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