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道贡院的旅游看点

川北贡院是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第一进正厅是至公堂,即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第一进与第二进两厢为考室,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房顶有亮瓦和气孔。第一进庭院中有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第二、三进是考生食宿之所,也是四合庭式一楼一底建筑,中间有纵向走廊通连。此外,还有供阅卷官、考官生活及办公用房。 跨进大门,迎面是龙门,有鲤鱼跳龙门之意。

龙门后面,是至公堂。至公,最公正。 贡院前院是考场,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

参观贡院的游客,还可以乔装参与科举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披红戴花,作弊者则会被羁押甚至判刑。

考生进场之前,先进行“摸图测运”,类似今日的“盲人摸福”之类,以保佑接下来的考试能顺利完成。 跟科举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是状元,在状元馆,可以了解其有关历史。状元之称始于唐代,指进士科终取第一名,原称状头,亦称状元。宋以后则专指“第一甲第一名”。他们是科举制度造就的明星,其中多数堪称一代才杰,有的更为推动历史进程和文化艺术发展做过卓越贡献。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已知举行过文科考试近八百次,武举二百余次,先后有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但状元总数只有一千多人。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只有文状元672人,武状元 246 人,总计918人,还有百余状元淹没于历史尘封之中。

馆内陈列有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那字写的实在漂亮!刘春霖,河北肃宁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后来他拒绝担任伪满要职,是一位书法家。

右图是唯一的一名女状元——傅善祥,金陵(南京)人,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女试进士状元,据说颇有文才。

在近千名状元中,据说四川籍25人:唐代5人,五代2人,宋代13人,元明清代各1人,大西国(张献忠)2人。而其中阆中就出了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冯涓5个状元,可以说阆中是四川的状元之乡。

状元英杰馆的阆中“唐宋四状元”雕塑,他们是唐代的尹枢、尹极兄弟状元和北宋的陈尧叟、陈尧咨兄弟状元,尹枢、尹极、陈尧叟三位文状元错落而坐,神态自然,而武状元陈尧咨则身披盔甲腰挂弯弓,威风凛凛。其中,尹枢中状元时年已71岁,9年后病逝,享年80岁。尹枢是四川也是全国年龄最大的“古稀状元”,又是四川寿命最高的“长寿状元”。“二陈”更是“文武兼备”,他们的弟兄陈尧佑,进士及第,官至宰相,又是诗人、书法家,有“贤相”之誉,相传阆中市内的三陈街即因他们而得名。 贡院的监考很严,进贡院大门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但为了博取功名,仍然发生过很多起舞弊案。这是贡院里一件写满文章的作弊衣服。轶闻趣事馆讲的是一些散见于稗官野史、杂本闲书的有关科举考试的故事,其中还有眉山的大文豪苏东坡呢,他是因“一语失状元”的。原来,宋仁宗嘉柏六年(1061年)辛丑科殿试后,25岁的苏轼写的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受主考官欧阳修和其他考官的赞赏。文章举例说:“尧之时,将杀人,皋陶(司法大臣)曰:‘杀之三(该杀,该杀,早就该杀)。’尧曰:“宥之三(要宽恕,要宽恕,还是赦免了吧)。”文章主张以教育为主,可杀可不杀者不杀,能少杀就少杀;至于奖赏,则可赏可不赏者,则赏之,这样就会取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经欧阳修和考官们商议,决定取苏拭为状元。但考虑到在琼林宴(皇帝赐新科迸士的宴会)上,皇帝可能问到唐尧和皋陶的对话,出自何经典著作,怎样回答呢?答不出,则显露试官学说浅薄;答错了,涉嫌欺君之罪。于是便派参评官梅尧臣去找苏轼落实出处。东坡回答说,尧是个慈祥宽厚的人,皋陶是个严肃正真的人,根据他们两个人的性格,想象他们会那样讲的。梅尧臣听了,气愤他说:“你年岁不大,却胆量不小,太不严肃了。你怎么能随便地杜撰呢!”结果,苏轼便由一甲第一名状元降为一甲第二名榜眼。

据说,苏轼于仁宗至和二年(1055)冬赴京应试过阆中,在读书岩(俗称状元洞,位于大像山上。北宋阆中人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其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安置在此读书,故名读书岩;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军,故又名将相堂)题“将相堂”等字。元佑(1086年-1094年四月)中,再次到阆中为“会经堂”题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