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蔡亮
近日天气晴朗,不少登山爱好者又开始对于较具挑战性的高地、登山、极地旅行跃跃欲试。不过,不少民众忽略了「高山症」带来的危害,对于高地旅游没有准备就贸然上路,结果被迫立即返回或甚至发生危急状况。
台北联合医院仁爱院区家医科医师蔡亮如表示,登山时因为身体无法适应高海拔特殊的环境而造成的不适,称为「高海拔疾病」,也就是高山症。高山症的病理机转,是因为组织缺氧,细胞膜的钠帮浦停止工作,使细胞内钠和水分子滞留而钾离子逸出,造成细胞水肿。
一般而言,攀爬至高度超过2500公尺以上,就会出现高山症的症状,随着攀升高度上升,发生高山症的比例增加,症状通常在抵达高度后的12-24小时内发生,并且在1-2天后随身体适应高度后而减缓。
高山症主要分为3种急性高山症
「高海拔疾病可以分为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脑水肿、高海拔肺水肿,」蔡亮如介绍。当血氧不够时,会 *** 呼吸中枢加快换气,引发呼吸性碱中毒,于是有头痛、疲倦、厌食、失眠、心跳剧烈等症状,称为「急性高山病」。
高海拔脑水肿
如果患者的呼吸不顺畅,缺氧严重连脑部也水肿、出血,临床上表现出剧烈头痛、步履不稳、甚至昏迷致死,就成为「脑水肿」。急性高山症因缺氧而有头痛、头晕、失眠、恶心、呕吐、虚弱等症状,少数恶化至高海拔脑水肿者会严重头痛、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判断力异常、意识混乱、昏迷、甚至死亡。
高海拔肺水肿
如果急性高山症的症状再加重,会影响肺脏血流灌注和气体交换失调,肺泡微血管渗出血浆一般的组织液充满肺泡。患者咳痰带血,连静坐都喘息不已,这就是为「肺水肿」
高海拔肺水肿发作时,病人由于肺动脉压上升,与肺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出现运动表现变差、干咳、疲倦、心跳呼吸加速等症状,随病程进展会出现休息时仍呼吸困难、多痰咳嗽、咳血、极端虚弱、发绀。
蔡亮如强调,高海拔脑水肿与高海拔肺水肿若无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因此一旦出现这两种水肿,绝对没有什么商量余地,必须立即送下山。」
预防高山症 常用药有这些蔡亮如建议,高山旅游者在出发前,由医师开立服用预防用药,以减少高山症发生的机会。「急性高山症与高海拔脑水肿的预防用药为丹木斯 (Diamox)或类固醇 (Dexamethasone);高海拔肺水肿的预防用药为钙离子阻断剂 (Nifedipine)、威而钢Sildenafil citrate (Viagra)、犀利士 (Cialis)等,」除了服用预防药物以外,蔡亮如提醒,也要维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多喝水、不喝酒、不服用安眠药,减少剧烈活动。
平时有运动不是「高山症」的免死金牌高山症严重程度与几个因素有关,包括绝对高度、上升速度、停留时间、个人因素等等。蔡亮如表示,除了三高、心衰竭、肺功能不好的人是高危险群,其他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差异,并不会因为你平常有运动,高山症的风险就比较小。不过,有统计资料显示,50岁以上的人,罹患高山症的风险较小。
「因此,登山时须衡量身体状况,并且采渐进式登山,勿短时间内上升太快。民众于高山旅游时须留意自身与周围同伴的症状,如果有头痛、恶心、呕吐、喘、咳嗽等症状出现,需优先当成高山症处理,千万不要贸然带着症状继续登山,也不要留患者独自休息,」蔡亮如表示,高山症发生时,除了给予氧气、休息、药物治疗以外,降低海拔高度才是减缓高山症最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