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旅游呢?

生活即旅行,每天从睁开眼,第一眼开始没看到的,每一物每一景都是你旅游当中所得。只不过是你习以为常,正是应了别人的话语,旅行是从自己生活累了的地方,去别人生活腻了地方去看看。现在生活富裕了,很多人去国内外旅游。

话说回来,如何才算是真旅游?

旅游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打卡拍照。就是哪里都想去,看什么都新鲜,吃住差点无所谓,多去几个地方就行,也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第二阶段是,深度旅游。也就是大多数驴友的方式,深入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慢慢品位,用心感悟一块区域的美好。与当地的孩子们闹到一块,和大人们对饮胡侃,和老人们聊天喝茶,仿佛原住民一般体验生活。

第三阶段,度假旅游,纷繁的世界已经不能让你感到刺激了,你对各地地方风俗也比较了解了,你出来旅游,打卡拍照俗气,深度旅游累人,只有度假旅游,让自己舒坦开心,感到放松愉悦。也就是大多数有钱人的休闲方式。

旅行真的是一个让人所有人激动的点子,我们都声称自己是在旅行,时不时有着放弃学业和工作去旅行的念头,但当你受限于繁重的工作和学业,受限于紧缺的工资和零花,如何还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试想下,当你用积累了一年的积蓄,准备去一趟日本,半夜起来抢廉价机票,为了清正,终日惶惶花大量时间去研究酒店是否值得预定,看攻略,换外币,学语言,号召天下,并且踢人罗列购物清单,刷爆信用卡,然而这一切搞定之后,在那些被各种旅行攻略旅行记形容得如仙如幻的地方,却只能看到前方一个又一个的脑袋,那些繁华的购物胜地挤满了海淘的群众,而且每分钟都能听到中文的大声叫喊,那些所有攻略都会推荐的热门景点,平均每个都要排队三个小时,那些看起来就要吞口水的日料美食,也就仅仅只存在别人的游记里。那些预定时,照片上看上去堪比明治时期家具的小木屋,变成了类似胶囊旅馆的小黑屋,旅行的唯一收获大概就是帮亲朋好友代购的各种物品者,还是来来回回跑了不知多少遍,还货比三家,买到最具性价比东西。

这不是一个人的经历,现在的旅行状况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简而言之,真正的旅行是从内心出发,不求景点,只求豁达。哪怕路边的一棵树,路边的一朵花,甚至一棵小草,都能让你为之动容,此时你才能体会到那自然的心态,是你你那种从未所有过的,却是奢望至极而突然迸发出来的小情绪。这种感觉会让你久久不能忘怀,也许只肯当出门,也许此刻你刚上车,也许此刻你刚下飞机。

何为真旅行?那是一种向往,是一种从心而出,自下往上,通彻全身的感觉。

旅行的意义,并非要昭告天下,我来过这里。

正如李白所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明者,百代之过客。

首先,旅行前物质上的储备,包括金钱和身体,钱要备足,穷家富路。身体要保养好,旅途劳顿,这是关键。没有好腿脚,看到美景,那就是望洋兴叹了。

其次,就是精神上的储备。对那个地方的人文地理要做详细了解要做足功课,我认为这很重要。有了非常想去的渴望,去了以后才会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再次,不要跟风,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才是,跟着旅游团走马观花,真没意思。

第四,每天简单记日记,可以将当时的感受记下来,因为很多情感是稍纵即逝的。

以我自身的体验为例。在法国,诺曼底是美国游客的喜爱,他们能感到自己祖国的伟大也凭吊登陆日战死的英雄。我因为特别喜欢二战电影所以就看了很多有关诺曼底登陆的书籍,如最长的一日。对这个二战史上最大的战役充满了好奇和敬畏。所以我到了法国特别去了诺曼底,看到了奥马哈海滩,那垂直的断崖,那遗留下来的坚固的德国地堡。战争纪念馆,美军墓地等,惨烈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不由得泪流满面,缅怀英烈,那种震撼,不是书籍和影视所逮。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无与伦比!

非常崇拜居里夫人,所以去了先贤祠凭吊,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她是唯一的女性。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又如,到雨果故居,巴尔扎克故居瞻仰,拉雪兹公墓等地追思莫里哀,都让我对大文豪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使登埃菲尔铁塔,我也是把设计师埃菲尔的生平了解了很多,找到了塔下的埃菲尔先生的塑像,更加觉得铁塔有了美丽身姿,无穷魅力!

就是到了湖光山色的瑞士也要看看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故居,到了意大利那就要看的太多,要准备的功课也太多,马克波罗故居等是不能不去的地方。不一而足。

以上地方很多都是旅游团不去的,所以人少可以好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也是对精神的洗礼吧!

到了杭州也一样,去的都是有人很少的地方,例如于谦墓,黄公望故居,章太炎纪念馆等,有关杭州游记写了很多,不再赘述。每每在青山绿水中怀古幽思之情顿生。

综上所述,就是要做好功课才能尽兴,回来后还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