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庙的老子庙会
老子庙会起源于汉代。据《后汉书·桓帝本纪》记载,延熹八年,汉桓帝派大臣到老子出生地鹿邑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从而形成了以祭祀老子为中心的庙会活动。老子庙会兴盛于唐。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李唐王朝把老子李耳当做自家祖宗。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三年以“老子庙”为太庙,“特起宫阙,如帝者居”;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亲率百官到鹿邑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二年钦封“老子祠”为“太清宫”。后来,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七年亲自到鹿邑朝拜老子。此外,金、元、明、清历代王朝也都有帝王到鹿邑亲谒或派大臣拜谒老子。
农历二月十五是老子生日,后人为纪念老子,在鹿邑县老君台、太清宫兴起庙会进行祭拜,唐朝时达到鼎盛,后因历史原因,曾一度中断,但民间自发的小规模祭祀活动从未停止过,并延续至今。鹿邑县委、县政府为弘扬老子文化,扩大对外交流,推动招商引资,为游客寻根拜祖提供便利,决定从2006年起在两个景区同时恢复老子庙会,会期一个月。老子庙会以“弘扬老子文化,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庙会活动精彩纷呈,重点突出“增灵气,聚人气,生财气”,实现“一年比一年规模大、规模高、质量精、效果好”。充分展示老子文化魅力,树立老子故里形象,提升老子故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老子早期生活和活动的区域基本是陈、楚文化区。这个地方的原生文化应该属东夷文化区,这个文化区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重视祭祀活动。“陈风好巫,楚人信鬼”,《诗经》中的《宛丘》 就是表现陈地典型祭祀场面的诗歌,郑玄解释说:“大姬无子, 好巫觋,祈祷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
鹿邑是老子的诞生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特色鲜明的民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传说是他的诞生日,以太清宫为中心形成拜祀的高潮,庆贺他的出世;每年的正月十 五日,民间传说是他得道成仙的日子,以老君台(升仙台)为中心形成祭祀的高潮,纪念他的升仙。正月十五至二月十六日期间,鹿邑民众举行盛大的庙会,表达对这位圣贤的敬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老君传说、老子打铁舞、老君戏、老君圣歌、老君拳、老君刀、老君棒等;顺应而生出种类繁多的商贸产品如老君麻花、老君麻片、李耳石磨香油、老君帽、老君妈糊以及各种各样的老君社、老君会,与各种相关老子祭祀拜祀的礼仪、禁忌、 祖先崇拜等具体生动的民俗生活内容。尤为热闹的是进入农历二月,届时,晋、冀、豫、鲁、苏、皖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数百万香客游人纷纷朝老,形成规模盛大的古庙会。
流传于民间及庙会关于老子的出生和成仙,有许多传说,当地最广为人知的是老子的母亲理氏是天上的仙女下凡,理氏挎着小篮来到村头河边洗衣服时,发现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又饥又渴,就把这个李子吃了下去,出乎意料的是,她从此就有了身孕。81年后初春的一天,理氏生下老子,然后随着一道闪电划过,九条青龙化着倾盆大雨,为老子沐浴净身,从此在他出生的地方,就留下了九口神井。沐浴后的男孩白眉白发,天生一副小老头的模样,理氏给他取名“老子”。
老子长生不死、成仙得道的传说是人们钦佩敬仰老子心境的反映,相传老子在孔子来苦问礼之后,即在县城东北隅飞升。一气化三清,飞升三十三层天,居住恨天兜率宫,主宰三界道务, 成为道教始祖、历代帝王的老师,每次家乡大劫,老子都降临鹿邑消灾祛难。
“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这是围绕老子庙会展开的活动,是传统庙会的主题。其中带有巫术性质的祈子活动,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是由中国农业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的生存环境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子孙后代的繁衍成为千百年来的头等大事。所以,祈子这种远古的巫术形式,在老子庙会太清宫后宫“娃娃殿 展现出来,以一根绳拴住祈子的性别,寄托无限美好的愿望。
老子庙会祭祀活动中最为人注目的当数老子打铁舞。打铁舞起源于五代、北宋年间,是劳动人民安居乐业的产物,体现了老子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所有在鹿邑境内的打铁人对老子都有一种特殊的敬重之意。相传该舞是老子在抗击外寇造炉打铁时形成的,后来当地群众就当时打铁的动作创作了该舞,经过历代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舞蹈,舞蹈的主体动作突出了 “打”,双手做的是拍打动作。“一打铁,二打钢,三打抹镰四打枪;五生火,六筛炭,七打锤,八打箭;九打一个月牙斧, 十打一个金刚钻。” 口里唱的是打铁歌谣,形象地表现了传说中老子制炉打铁为民造福的景象和人们的崇敬之情。此舞粗犷诙谐风趣,滑稽而不庸俗。晚上,人们在旷野上点燃火把,进行悠火把活动,悠一圈代表一个太平年,表达人们祈盼老君爷能给家乡带来平安的美好愿望。
早期老子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老子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同时又增加了娱乐性活动。市有坐商、行商及流动小贩,白天开市,不做夜市生意。与买卖相应的,则有文化娱乐表演。庙会规划有节目汇演区、特色小吃区、产品展示区、祭拜用品区、小商品区、儿童玩具商品区、老学研究区、儿童游乐专区、伐货区、农用商品区、土特产区、家禽交易区。分别在庙会四头唱四台大戏,另安排有套阁、摇彩、飞车、驯兽、杂技、魔术等民间绝活绝技;有观相的、摇卦的、牵骆驼的、鸟叨卦的、 劝世义的民间习俗;盘鼓、腰鼓、舞龙、舞狮、二仙盘道、打铁舞、担经挑、高跷、戏曲、琴书、坠子书等民间艺术表演把庙会声势推向一个又一个髙潮。地方小吃香气扑鼻,有包子、烧饼、 杂烩汤、糊辣汤、肉饺、豆沫、豌豆馅、肉包子、糟鱼、五香鸡、卤鸡、卤肉、鸭蛋、麻花、油条、油茶、散子、凉粉、凉皮等,不一而足,风味各异,煞是诱人。
甲午年天静宫(老子庙)庙会公告 为传承中华文化,展示涡阳民俗风情,重现道源圣地昔日风采,为涡阳的繁荣昌盛、和谐安康作贡献。天静宫将于2014年3 月11日至 3 月16日(农历二月十一至十六)举办每年一度的纪念道祖老子诞辰传统庙会。门票价格每张拾圆。道教皈依弟子及七十岁以上老人凭证免门票,农历二月十五道祖圣诞(公历3 月15日)当日免门票。 活动内容: 天静宫祈福、海外朝圣团拜谒道祖、老君殿法会、开光 、元辰殿拜太岁、祈愿池许愿、撞钟迎吉祥、灵签预测祸福。 舞龙、竹马、旱船、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商贸、风味小吃、旅游工艺品展销、服装展销、儿童游乐、杂技、魔术、曲艺等。 预祝2014年天静宫(老子庙)庙会圆满成功 老子文化周末大讲堂 主办:涡阳老子文化办公室 涡阳老子文化养生院 涡阳县文化馆、图书馆 宗旨: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老子文化名城的号召,积极开展老子文化“六进”活动,宣传、普及道德经典,经研究决定常年举办老子文化周末大讲堂。 时间:每星期日上午9:00——11:00 地点:县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多功能厅 性质:公益免费 对象:社会各界老子文化爱好者 内容: 一、《道德经》 系列讲座(包括处人处事之道、养生修炼之道、治国治军之道、天地生成之道等) 二、全国名家道德经讲座光盘 三、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光盘及养生报告 主讲:李玉成、胡智、贾子寅、王朝良、 胡维志、刘宗明、牛家栋、王占君等 涡阳县荣誉市民、著名研老专家 王振川老师 即兴诗一首 甲午初春降瑞雪 天扫毒霾地解渴 江淮大地银妆美 老庄故里喜事多 乐见蒙庄入非遗 喜闻涡老公开课 静修厚德万物兴 道法自然千秋歌 涡阳老子文化建设办公室 牛家栋主任 老子公开课第三讲 光明日报老子公开课第三讲将于三月二十六日在涡阳县举行届时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陈立柱先生将莅临讲学 涡阳县老子庙会简介: 涡阳老子庙会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老子庙会起源于汉代,据《后汉书.桓帝本记》载,延熹八年,汉桓帝派大臣到老子庙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 形成了以祭祀老子为中心的庙会活动。老子庙会兴盛于唐代,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庚申敕老子诞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降圣节,此后信众云集,庙会日久成形。 老子庙会从起源至今,保留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原生态,以其独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国庙会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发掘、抢救和保护老子庙会,对于扩大老子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对于传承老子文化,丰富、完善中国庙会文化内涵,研究、推动中国庙会文化传承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珍具有重要作用。 扎根老子故里,服务道德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