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心化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旅行的绝缘之年——
无论是北京、深圳这样的一线大都市,还是西安、长沙这样的网红旅行目的地,或是瑞丽、漠河这样的边境宝藏小城,高悬在天空的疫情随机降临,接下来就是漫长而艰辛的抗疫过程。人们的视线也在这种不确定性中不断收缩,逐渐聚焦于口罩的数量、 健康 码的颜色、家中囤积的物资,而不是远方的风景。
说走就走成为天方夜谭,旅行变成了奢侈品。
在遥远的巴塞罗那,历经一百年,圣家堂圣母塔塔尖的伯利恒之星点亮。/Twitter
但出行毕竟是人类的刚需,如作家保罗?索鲁所说“我对前往和抵达一个地方的过程,以及诗意的离开比较感兴趣”,依旧有人愿意在疫情的夹缝中,钻研严苛的防疫政策,在逛腻了的网红景区之外,寻觅新的风光。
2021年国庆黄金周,一段视频在网络流传:在江西武功山山顶,大风卷起五颜六色的帐篷,在游人的惊呼中,一顶顶帐篷飞上天际,画面有点滑稽,有点壮观,还有点欢乐。
漫天纷飞的武功山帐篷。
评论区的网友观点各异。有人说,疫情这么严重,不应该再去凑热闹。有人说,花那么多钱,在山顶上睡帐篷有什么意思?也有人说,武功山其实已经红了很久了。
一些旅行行业的转机正在危机中露出端倪,一些旅行观的变化正在中国人心中悄悄萌芽,也许就像那些腾空而起的帐篷所昭示的那样,等疫情真的过去,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旅行时代。
01
武功山的帐篷和澳门的酒店
尽管在徒步野营的圈子里,武功山早已闻名遐迩,但在2021年之前,还很少有普通人能准确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地处江西西北部,武功山属罗霄山脉北段,向西眺望邻省湖南。虽然主峰白鹤峰以1900多米的海拔冠绝江西,山上的道教胜迹也渊源已久,但是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武功山的名字还是相对平凡的那一个。
武功山,终于让江西火了一把
回过头看,很难说究竟是短视频平台促成了武功山的出圈,还是武功山上蜂拥而至的游人,首先创作了大量旅行内容,或许,二者本来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
总之,从2019年起,武功山开始了它高强度“刷屏”的历程:幽深的峡谷,碧绿的草甸,最抓人的是山顶翻滚的云海和依次排列在地面的帐篷,在一些足够幸运的镜头里,还有晚上的繁星。
过度的露营可能对武功山生态产生影响 / 视觉中国
短视频中,武功山旅行的每个侧面,看上去都和传统景区的体验毫不相同,清新、放松、自由、小众(至少在当时),帐篷外的云海和星空,几乎满足了大众对于高质量旅行的一切想象。只要点开过一次相关内容,各类平台的推荐机制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推送武功山美景,直到你下定决心,亲身去武功山看一看。
于是,在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下,武功山也就顺理成章地超越庐山与婺源,成为江西旅行的顶流。
2021年国庆节,武功山举办帐篷节已经到了第十四届,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只为了能顺利地租到一顶帐篷,像很多博主所做的那样,在海拔1600米的高山草甸上睡一晚,看云海,看日出,看星星。
你被武功山刷屏了吗?
走红的武功山,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过去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旅行方式和旅行目的地完成了在线上传播驱动下的出圈。但也就是在这种新模式下,游客绕过了传统的旅行社、旅行平台,甚至彻底绕过了传统的目的地。
疫情反复的2021年,澳门作为内地游客唯一不用面临隔离的出境游城市,迎来一轮小高潮。而驱动这轮高潮的重要原因之一,竟然是 便宜 ——
曾经高傲的五星级酒店,纷纷飞入寻常百姓家,自降“身价”吸引游客。搞优惠、做活动,五折只是家常便饭,甚至有的价格低至100多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也许只够在武功山山顶租一顶帐篷,而且还不能在周末和节假日租,因为在周末和节假日,帐篷会涨价。
澳门是全世界米其林餐厅最密集的地方 /《澳门之味》
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去年的统计数据,2020年,澳门36家五星级酒店年收入减少66.7%。疫情当然是最直接的原因,但疫情之下,同样有火出圈的“武功山们”。尤其是年轻人们,宁愿花着相同的价格,去短视频里的露营地打卡,也对打折后的豪华酒店降低了兴趣。
此消彼长之下,中国人的旅行趣味,真的变了。
02
城市套路深,旅行去农村
疫情扼杀了很多人远途旅行的冲动,却意外地促成了短途游的兴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成渝等都市圈周边,一些精品民宿、乡村线路经过大城市居民用脚投票,渐渐成为口耳相传的打卡目的地。
中国 旅游 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中,有一条有意思的数据:去年的国庆黄金周,中国游客平均出游半径为141公里,而在上一年的黄金周,这个数字超过了200公里。
乡村游当然不只是农家乐 /图虫
“走得远”不再是衡量一段旅行的唯一标准, “玩得好”逐渐在游客心中占据更大的比重。 哪怕是已经看过的风景,只要能带来休闲、放松的体验,也足够美好。这种对旅行品质的要求提升,也得到了数据的印证。
在某线上旅行平台发布的《2022年春节 旅游 预测报告》中,今年春节前夕,省内旅行度假的订单量占比超过六成,最常见的旅行项目主题是 亲子和泡温泉。 扶老携幼,泡一泡温泉,住一住民宿,在疫情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夹击”下,近郊游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们,最明智的选择。
这种周边游、短途游、乡村游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以安徽省为例,在 旅游 业整体下行的2021年,全省的 旅游 收入竟完成了32%的增长。以往来到安徽的游客,往往被黄山这样的世界级名山所吸引,山下的汤口镇、竹海等一系列乡村古镇景区,则游人寥寥。而现在,当旅行者中的本地人“含量”提高之后,周边的 旅游 也随之兴旺起来,甚至山下的 旅游 不逊于山上。
网红,不该是民宿的唯一标签 /图虫
如《2021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中所写的,当近程、散客、休闲、体验成为旅行主体,行业也迎来了深刻的改变。
高速发展十年的民宿行业,在疫情和城市整治中,迎来大考。从2020年开始,民宿相关的全国性政策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剥离网红滤镜和隐私忧虑之后,部分地区城郊型民宿、度假型民宿、乡村民宿迎来发展机会。乡村短途游的兴旺,为休整之后日趋规范化的民宿行业准备了一片蓝海。
03
野奢风:一场网红与反网红的拉锯
大概就是在2021年,“网红”从一个褒义词滑向中性词,又在某种程度上,从中性词,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不久前,知名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因为闭店和创始人“对骂”员工陷入争议,而这一事件更大的背景,是受疫情影响,网红城市长沙游人减少,网红品牌们的扩张陷入疲软。
这样的悖论似乎一直在上演:为了逃离主流,我们选择了一些小众品牌、目的地、旅行方式,但也正因为跟风者越来越多,小众最终变成了大众,小透明变成了网红,在一番热闹之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天空之镜”的骗局,你还记得吗?/图虫创意
比如此前民宿中流行的“野奢风”——野在亲近自然的环境,奢在动辄四位数的价格——就已经在疫情前,给民宿行业带来了糟糕的口碑,所谓高端精品民宿,很多都无法提供与其价格相匹配的服务,收获的自然是口碑崩塌。
比如前文提到的武功山,2021年游客接待人数近150万人,一些节假日进山的游客人数超过2万,山顶的帐篷数量一度面临不足。一些乘兴而去的网友,最后只能败兴而归,留下 “山上很冷,上厕所要排队” 的失落评价。
再比如穿着比基尼滑雪,再比如长白山的冰河漂流,再比如户外装备的鄙视链——从狼爪到北面,再到始祖鸟,脚步没有走远,但是装备一路升级,迪卡侬稳稳垫底——所有热爱旅行的人,都在2021年经历了网红与反网红的拉锯。
半个朋友圈的人,都去长白山漂流了。 / 图虫创意
线上宣传造就的旅行冲动,让中国人告别了传统的旅行团和旅行模式,达到一种自定义目的地、DIY路线、发现风景的“去中心化”模式。要么抵达边疆,在禾木、北极村、川西徒步,要么听从同事和邻居的建议,到城市周边的口碑村镇,度过一个悠闲的周末,可以预见的一点是,疫情过后这种高度的自主性将保留下来,让国人的旅行选择更为多元、丰富。
但在另一面,我们的自主性或许并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纯粹,线上的潮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像我们在文章《2021年十大照骗现场,就这?》中所总结的那样,“出片式”旅行看似特立独行,实际上也变成了随大流。 当反网红也变成一种网红时,所有人都有必要稍稍放缓脚步,思考旅行对于生活的本质意义了。
04
旅行在恢复,快来了
在疫情的缝隙里,中国人摸索着旅行与生活的新平衡点,但传统意义上的旅行相关行业,面对的形势依旧严峻,有媒体统计过,2020年全年,国内在线旅行平台的“死亡”数量为16家,而在2021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14家。
很多从业者没有等来期待中的复苏,只好在疫情的反复中黯然转行。
旅行的上下游产业同样受到影响。昨天,上海机场披露的年度业绩显示,去年净利润亏损在17亿元上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2021年旅客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都低于早先的预期。
比机场亏得更惨的是航空公司,在去年的前三个季度中,三大航全都面临巨额亏损, 国航亏损超过100亿元,东航亏损81亿元,南航亏损61亿元。
旅游 业依旧处于寒冬期。/pixabay
曾有媒体报道,有些飞行员的收入降到了原先的三四成,因为他们的工资通常按照航班计算,如果航班减少,也就就意味着收入将直接减少。因为背着高额的房贷、车贷,一些曾经高薪的飞行员,不得不开发副业。
“我上个月飞行的次数,就像我11月份在重庆看见太阳的天数差不多。”知名博主、飞行员@Nic机长在他去年年末的一期Vlog中,开着玩笑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
在整整一年前的一篇采访《这年头,没人比这行业的人更能折腾》中,我们访谈了一位旅行社负责人。在2020年的 旅游 旺季,他面对这美丽的大草原,心里格外难受: 好几年都没有这么好的草原景色了,结果今年草原好了,人都不来了。
四季更替,又一年过去了,不知道他的那片草原,是否等到了远道而来的游客?不知道他描述的那片风景,有没有也在短视频上走红?
呼伦贝尔大草原。/图虫创意
单纯的希冀,已经很难安慰疫情中的人们,当我们学会了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学会了与不确定性相处,学会了认真思考、审时度势的时候,也许曙光也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徐徐升起。
几天前,新闻纷纷报道了世卫组织的最新预测:“如果各国能全面使用所有战略和工具,今年就可以结束疫情的最严重阶段,新冠疫情将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卫生事件。”
但愿预测成真,但愿每一个向往远方的人,都能见到曙光。2022年,你想好去哪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