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遇到过哪些消费陷阱?

陷阱1:退费变退券

消费者李先生反映,去年12月在某OTA(在线旅游)平台上预订了2月2日赴泰国普吉岛半自助游的旅游产品,金额***计32613元。

因疫情不得不取消订单后,该平台客服提出了“扣除5000多元损失、退还27000多元”的解决方案,被李先生拒绝;随后,该平台客服又提出“全额退款,但其中12900元的费用要以旅游券的形式退回”的解决方案。

提醒:本应退还的费用以代金券替代,侵犯旅游者权益。

在法律规定前提下,旅游企业将应退还费用完全以现金形式退还之后,旅游订单仍存在部分实际损失或实际损失已经完全覆盖了旅游费用、无费用可退的情况下,旅游企业采取以旅游券、代金券的形式额外补偿消费者是完全合法合规的。

但是,如果依据法律规定本来就是要退还的费用,旅行社单方规定不退现金而只提供代金券,就侵犯了旅游者的权益。

陷阱2:退票手续费

旅客刘先生反映,在代销平台购买了2月8日上海往返天津的机票,1月24日申请退票后与航司核实可以免费退票,但在退票时平台扣取了444元手续费。

提醒:需视消费者与平台之间的合同判断。

平台是否可以扣除费用,需要根据消费者与平台的合同约定,以及消费者支付的费用中除机票外,是否还包含其他服务来判断。

如果平台、客票代销机构承诺与航司退改政策一致,则应免费办理退票,不得额外扣除或收取任何费用。违反规定的,客人可以向航空公司、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投诉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其违规行为。

陷阱3:取不了货退不了款

一位消费者表示,1月28日在网上乐友商城订货,提货方式选择为到店自取。后发现,因疫情影响,线下商场关闭无法取货。

于是其在购买当日申请网上退款,显示48小时审核,可48小过后并未处理退款申请。该消费者联系客服后对方表示需要等待5至7天,但到期后退款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这期间,商场一直处于关门状态。

提醒:疫情不能成为商家的尚方宝剑。

根据《中华人民***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其中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等几类商品除外。

如果疫情发生时,商家已经出现迟延供货的情况,后来不能及时履行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消费者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时,商家不能以疫情为不可抗力要求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