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闺蜜旅游

人生在世也就短短几十年,眨眼间已经过半,有的人患得患失,哀哀怨怨,有的人却与众不同,活成了心目中的自己。

我的老闺蜜云霞就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人!二十几岁时她的同学在内地手执教鞭教书育人的同时,云霞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坚守心中神圣的爱情,义务反顾奔赴边疆,开启了长达近30年的大西北隔壁生涯,而且无怨无悔。从此没有了她热爱的三尺讲台,同学们桃李满山坡,云霞一生只育女一人。

在我们这个边陲小城,当时的物资十分匮乏,更匮乏的是精神生活,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是读书,周末我俩步行三公里去租书,每人一本,中间交换阅读,一周内我们两个同时阅读两本书,再去借书的途中交流故事情节,为书中的主人公惋惜。

每月200元的工资,月底我们一起去打牙祭,1.2元的炒面,偶尔奢侈一次我们会开心好长时间。晚饭后大多数人轮流看仅有三个台的老式电视时,我们沿着坑坑洼洼的街道去散步,回忆过往,展望未来,讨论故事主人公的遭遇,仿佛那一刻,老公,孩子不存在似的。短暂的精神大餐后,还得回到现实中来。

时间可真是个好东西,转眼之间我们已经完成了相夫教子的阶段。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我坚持打理我的生意,云霞选择了再就业——不是我们有多么爱钱,而是为了遇到事情时不因为钱而被动。80%的钱可以用钱来解决,而80%的问题都是因为钱闹的,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事,钱解决不了的事那才真叫个事。

这个年龄的业余时间本该是跳跳舞,聚聚餐,偶尔外出旅旅游,而我和云霞开启了新的读写模式——在平台上写作,把半生的感悟付诸于文字,我手写我心,互为好友,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也许是受我们两个的影响,我们两家的女儿也有点别人眼中的另类——云的女儿考入南方一所不错的理工科大学,而且选了女生很少的软件专业,先北漂把自己成长起来,然后到二线城市安家落户;我的女儿一个理科生选择了法律专业,而且不愿意回到本地就业。

在此我深深感悟:

在有生之年里,没有折腾过,凭什么甘心?

孩子本身是个独立的存在,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和梦想,一如年轻时候的我们,不用承载我们的梦想,让孩子活在我们的预期里。

比起热闹的社交,独处才是我们一生要学习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我们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与其平庸得千篇一律,不如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