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后土祠日记500字

夏日里,一个无风无雨的阴天,我乘车从河津出发,直径向万荣县里的后土祠而去。

说来遗憾,如此悠久的后土祠,如此著名的秋风楼,千百年来就一直坐落在我家乡的相邻县内,而我却不解她的真缔,更不曾前去旅游参观。但是,我终于还是来了,急匆匆,莽憧憧地来了。我不知道。我为何就突然间有了这般地念头,更不知道我为何就非要做一个忙里偷闲的游者,冥冥中,是受了一种什么力量的牵引呢?

由于特殊原因,今日没有导游那个守门者就主动承担了解说,论年龄他自称60,看上去却正当壮年,他是这里的馆长,也曾经是个“戏王”,故在语气上就有些权威,言谈中常多了戏味。他说:“后土祠就是圣母庙,通常也称女娲庙或者娘娘庙。俗语有皇天后土之说,皇天即是伏羲,后土祠就是人类的每亲之家,海内祠庙之冠。

哦!我们常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听他这么一说,恍然中才得以大悟,原来炎黄虽长于我等,其实也只是个晚辈,面前的这位慈祥尊贵的女人,虽是泥的,却是神的,虽是雕塑 的,去是灵验的,她才是我们真正的始祖呢!

看我们听得认真,他又接着唱一般地说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历代皇家祭祀祖宗的地方,真至明代永乐十八年建都北京后,由于路元宝不便,皇帝才索性在北京建起了天地坛,于祭天时同时祭地,到了明嘉靖九年,在北京又建起了方泽坛,彻底替代了后土祠。从此,这里就成了百姓们祭祖的地方了。”

“哦,原来这样啊,为了舍远求近,皇家竟用了复制品却将下版留在了人间。”

他笑了,我笑了,大家都笑了。我们的兴致更加高涨,他的讲解也就更加地得意了起来:“你们还不知道哟!”他继续说道:“这若大的座圣庙,却源于一堆黄土呢?传说在很久以前,黄帝打败炎帝之后,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进一步安定天下,就想到了祭祀后土,发祈求得到保佑。在那时,并没有今天的后土祠庙,出不知道后土的神灵所在,一日他来到汾阴,也就是我们地、脚下的这个地方,发现这里地形奇特,神道依附,登高俯视,水边狭长的土一片连着一片,崛起而高大,陡峭面曲折。由于它处在汾黄两河之间,色如人肤,形传形似女体,其间气侯温和,土厚水深,花茂盛,树木葱绿,又于灵感中看到了后土圣母的慈祥容貌,于是就扫地为坛,三叩九拜,对后土圣母进行了一番祭祀。从此这里就成了历代皇室祭祀后土的地方,到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此兴建了后土祠,后土女神这位大地上最最尊贵的神灵,就有了她自己的纪念馆一样。”

倾听着馆长的生动讲解,漫步宽阔的后土祠院内,我仿佛看到了轩辕皇帝扫地为坛时的满脸虔诚,看到了历代皇家从京城出发直达汾阴的壮观场面…

后配六合之天,至上至尊,圣德自应崇代代。

土为万物之母,资生资育,世人所以称娘娘。

默读着这副对联,思想着她的恩德看眼前,祠庙依旧,慈恩永在,圣母如故,而岁月却将她淡化,尘烟更使冷落,人类的母亲啊!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的心里又该是怎样地般滋味呢?

在后土祠院内,娘娘庙背后,巍巍秋风楼犹如一位守 神一般,多少年来,就一直挺拔耸立在这儿,近前仰视,便便觉得了自己的渺小,拾级而上,这古物也就注入了活力。楼分三层,层层都凝聚着我华夏民族的千古文明,每到一阁,阁阁都有汉武帝的《秋风辞》接应。居高临下,及目远眺,洒西司马迁,河东秋风楼,中间母亲河。如此这般景观,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久久地凝望着宽阔浑厚的涛涛黄河,我看到了汉武帝来此朝拜的楼船,看到了站立船头的那个七十多岁的年迈皇帝,一把银须,满面虔文诚,秋风习习,赁栏远望,许久,就慷慨激昂地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秋风辞》来:

秋风起兮百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发棹歌。

欢乐及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哦!好一个

“欢乐及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吟诗察意,比古论今,叹岁月流失,望黄河滚滚,更欣喜我中华民族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于是,我顺手梳理了一下已经花的的头发,抱住了这楼阁里的一根柱子,这楼阁里的柱子就多了一根,同时,万荣县里也从此就多了一憎,咔喳一声留下了一个合影。题词即是: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