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义县“中国观赏石之乡”综合考察报告

2007年8月18日~19日,我们一行三人在辽宁省义县对其观赏石资源进行了考察。我们首先听取了义县马海峰县长关于义县观赏石资源,主要是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蕴藏、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有关科学知识普及情况的汇报;并在义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义县古生物化石基地、博物馆及个人奇石收藏馆。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县观赏石资源概况

辽宁省义县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从目前发现的情况看,大致分布在该县中西部7个乡镇23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依其在义县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叶肢介、狼鳍鱼、拟蜉蝣等,将辽西地区的古生物化石命名为“热河动物群”。此后,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将以狼鳍鱼—三尾拟蜉蝣—东方叶肢介为代表的化石群通称为“热河生物群”。随着古生物化石的不断被发现,辽宁义县享誉海内外,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古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

考察组与当地领导座谈

概括起来,义县古生物化石资源具有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保存好、赋存层位多和化石产地多6大特点。义县古生物化石多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时期,距今约1.45亿~1.2亿年。迄今已发现孔子鸟类、反鸟类、今鸟类、翼龙类、鸟脚类禽龙、角龙类鹦鹉嘴龙、长颈双孔类潜龙、蜥蜴类矢部龙、龟类、蛙类、鱼类、虾类、叶肢介、介形类、昆虫类、双壳类、腹足类、植物、孢粉、硅化木和轮藻类等近20个门类的化石。正如申报书中所讲的,义县地区的这些古生物化石,囊括了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陆上行的和土里长的。由此不难看出,辽宁义县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相当丰富。古生物学家们说,辽宁省义县是古生物化石宝库,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是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除古生物化石资源外,在义县境内还埋藏有萤石、水晶和玛瑙等观赏石。随着观赏石事业的发展,水晶和玛瑙等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二、资源利用情况

义县乃至整个辽西地区古生物化石资源的独有性和不可代替性,从发现伊始就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先后有众多国家的古生物学家参与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且年年都有突破性进展,使义县的古生物化石在全世界古生物科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培养古生物学家的摇篮,造就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古生物学家。

义县作为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的基地,每年都组织开展古生物科学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国内外专家和爱好者撰写文章、出版书籍,积累、传播古生物科学知识。

随着古生物学家们对义县古生物化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在古生物化石门类种属上的突破,特别是在龙类和鸟类上的突破,使义县古生物化石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1994年,义县人民政府就建立了辽宁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宜州化石馆;1996年,该馆被原地质矿产部确定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为该馆题名。目前,宜州化石馆辟有恐龙、动物、植物、科普影视等5个展示厅,收藏有各类化石近万件,其中精品200余件。宜州化石馆的建立和丰富馆藏,为古生物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用武”的广阔天地,更重要的是为热爱古生物化石的广大青少年及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平台。近几年,宜州化石馆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基地”“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锦州科普教育基地”。宜州化石馆自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包括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内的参观者数十万人。

为了普及古生物化石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把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工作从中小学生抓起,义县人民政府组织县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立足本县观赏石资源现状,依据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规律,策划、编写了一套科普读物《化石探秘》,作为一门课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在全县中小学校实施普及教育。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据了解,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中的古生物化石展馆,都展示着发现于辽宁省义县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义县政府积极支持热爱古生物化石的收藏家在各地建立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广东深圳一家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就是利用义县古生物化石和硅化木组建的。

为推动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辽宁义县政府对义县境内的萤石、水晶和玛瑙也组织力量适当开发。

三、资源保护状况

实地考察

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观赏石资源的保护工作。为了普及古生物化石知识,增强人们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意识,义县于2002年12月,依据《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体系来保护各类古生物化石资源及各化石产地的生态环境;还结合义县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现状,先后制订、颁布了本县古生物化石等观赏石资源保护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成立了“辽宁义县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下设机关管理科室、保护站、化石馆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明确分工、职责到人;组建了辽宁省第一个专司观赏石保护职能的公安分局及派出所;采取集中爆破掩埋等办法封闭了盗挖化石的现场,并组织人员常年在各个化石保护区巡逻、监管,对乱采乱挖化石的违法犯罪行为给予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对古生物化石的滥采乱挖。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古生物化石的爱好与观赏需求,义县采取了“疏”而不是“堵”、“引导”而不是“限制”的方针。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把观赏石的科学开发利用作为发展旅游业、实现经济提速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义县加大仿化石工艺品的开发力度,先后筹建了观赏石市场1处,观赏石商店10家,化石地质公园1座和其他生产经营场所6处;从业人员3500人,年交易额近亿元。

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理念,已为当地老百姓认识和接受;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也已经成为当地大多数老百姓的自觉行动。

四、资源前景

辽宁义县作为得天独厚的古生物化石基地,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潜力是巨大的,而且尚有许多古生物化石的门类属种有待古生物学家们去发掘、研究和命名。随着研究程度的加大,包括义县在内的整个辽西地区,古动物、古植物化石研究无疑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正如义县县长所说的,辽宁义县的古生物化石作为观赏石与其他类型的观赏石不同,不能过多地强调它的交易性和商品性,要注重它的科研性和珍稀性。我们申请“观赏石之乡”的唯一出发点是,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认识古生物化石,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来保护好古生物化石。我们要把辽宁义县这个不可多得的古生物化石宝库作为自然遗产完整无缺地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义县政府期望得到“观赏石之乡”命名的另一个目的是,使本县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成为发展当地旅游事业的一个亮点,从而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县的地方领导,对本县古生物化石资源有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基于这种认识,2005年4月,义县政府与德国有关方面达成协议,投资200万欧元,在义县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内兴建一处“辽西宜州化石地质公园”。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进入室内装修和化石标本的采集阶段。这一举措充分说明义县古生物化石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在考察中,我们也了解到义县政府对于观赏石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些规划前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据古生物化石资源的珍稀性和不可代替性,实行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适度开发与有效利用。加强以古生态环境、物种进化等为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通过与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逐步培养出一批有较强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吸纳不同渠道的资金,保证科研经费的充足,推出一批质量高、思维新的科研成果和必要的基础资料,为义县观赏石保护及科学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有计划地以槽探工程为手段,对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地层,特别是义县组含化石层开辟人工剖面,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提供古地理的研究条件;收集、交换或购置中外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模型)及有关图书资料,奠定化石产地作为古生物研究基地的基础,建立辽西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科技档案,为古生物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条件和环境。

逐步加大投入城建、园林技术力量,加强对保护区植被的恢复与发展,保持自然保护区地面生态平衡与物种多样化,提高化石产地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容量。不断加强化石产地外围及周边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绿化荒山,使化石产地外围及周边地区保持生态平衡;政府将逐步加大投入,加速化石产地的基本建设及与外界自然人文景观之间的公路建设、网络链接,使义县成为科研、科普、爱国主义教育及旅游基地;未来将建设国内最完整、种类最齐全、设施最完备的古生物化石展览中心,建成以化石文化交流、交易、研究为一体的旅游、贸易中心,建成全国较大规模的古生物化石基地,使义县逐步成为以古生物化石为主的观赏石文化之乡。

听取有关地质公园规划的介绍

经专家组考察,对照“观赏石之乡”命名条件,建议“观赏石之乡”命名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

中国观赏石协会专家考察组:

闫立本 中国观赏石协会顾问、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原司长

李铁钢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地质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龚法忠 中国观赏石协会《宝藏》杂志执行主编、地质出版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