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村历史
一、写五位山西历史名人的故事20字
A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
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傅说,古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
历史上著 名的中兴名相。出身于奴隶,治洪时因发明“版筑法”而闻名遐迩。
商朝至高宗武丁时,西戎为患,朝政日衰。闻傅说有贤名欲用之,然傅说出身低贱,急擢恐引贵族不满,武丁便假托“天命”,夜梦得圣人,“名曰说, 举以为相”。
傅说为相后,极力辅佐武丁59年,遂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 2、百里奚,人称"五羖大夫",他是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现在平陆县南村乡槐下村有百里奚墓。
3、重耳(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立为晋君后,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大败楚军。
旋在践土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4、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
5、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
6、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
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7、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
8、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9、李牧(?一前 228),战国末赵国将领。
长于用兵。10、纪信(?——公元前 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
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11、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
汉文帝时,原为侍从官,汉景帝时,为侍卫统领。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12、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13、卫青(?——前 106),西汉名将。
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
14、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
15、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
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16、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
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17、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
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18、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
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19、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20、郭泰( 128—— 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
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21、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
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
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
22、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23、吕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24、关羽(?—— 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
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
25、张辽(165—— 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五大名将之一。
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26、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
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27、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二、周村发展历史作文周村,我的家乡,它养育了我,我美好的记忆在这里留下的也最多,我爱我的家乡。今年是周村开埠100周年,作为一个周村人,真为之骄傲!
周村,号称“天下第一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渔猎开垦,繁衍生息了;我国封建帝国,周村一直是商业名城;近代,周村是革命要地,同时这里的经济发展迅速,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大染坊》就是讲述的周村的繁荣经济。
周村是古老而又新兴的商贸名城。自古商业发达,明末清初周村就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中工商业的重镇,开始走向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旱码头”,被人们誉为“金周村”。清乾隆帝到周村来观元宵灯会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与济南、潍坊同时被辟为商埠。
而早在春秋战国,周村就已经有了家庭手工丝织作坊,成为“桑满园、户养蚕,机声不断、家织绸缎”的著名丝绸产地,是远近闻名的“丝绸之乡”,同时,也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目前,全区已形成了蚕茧、缫丝、丝织、印染、丝绸原料、丝绸机械、丝绸服装、科研、教学等完整的行业体系。全区年生产丝绸2000多万米,占全省丝绸行业的三分之一呢!怎么样?厉害吧!
这只是过去的繁荣景象。而近几年来,周村区以专业市场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纺织大世界、沙发及沙发材料等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九六年全区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54.7亿元,其中纺织大世界达到32.3亿元,位居全国“双百强”大型专业市场第19位。而且,周村的招商引资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周村区是山东省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纺织机械、服装设计、生产、经营非常完整的产、学、研、贸一条龙体系。全区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拥有一批国外引进的先进生产流水线, 其中,具有八十年代末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的剑杆织机300台,喷水织机200台。
周村区有一批传统名牌产品响誉全国。如300年生产历史的周村大酥烧饼、有500多年历史的王村食醋、黄酒,300多年生产历史的铜响乐器。凤阳牌沙发是全国家具行业的名优产品,曾获全国最高质量奖。 兰雁牌牛仔服装、北方牌、美亚达牌系列家具等十几种产品都成为了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其实,这才说了家乡在经济成绩上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很多的“美”,如地理位置优越、古文化悠久、民间艺术、古代庙宇等等。可是,如今的周村还比不上许多城市,周村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有义务将周村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现代化城市。朋友,你说对吗?
那么接下来,作为中学生,就要好好学习,为周村的未来献计献策,投身其中。那么就将周村的未来作为自己的未来,以回报周村的养育之恩吧!
周村古镇旱码头原名周村古商城,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
早在明末清初,周村作为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1904年5月19日(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五)周村正式被清 *** 批准开辟为商埠,使得周村商业更加繁荣。
周村旱码头主要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0000余平方米,古镇内古迹众多、店铺林立、街区纵横,建筑风格迥异,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中国古建筑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名单,并作为山东省“文化历史与民俗”旅游区的开发重点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以体现鲁中商业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的全省重点民俗旅游项目,是我国江北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商业街区,体现了浑厚的古商业文化。
三、吉首地区历史最有名的古镇是秦汉酉阳城旧址王村古镇王村是秦汉时期酉阳城旧址,是湘西著名古镇,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五代十国时,彭氏土司小王朝廷建于此,故名“王村”。
是猛洞河风景区的南大门,铁路、公路、水运交通都很方便,王村依山傍水而建,老式民居翘角飞檐,景观独特,镇上既有青石板嵌成的五里长街,青砖砌成的古城墙,又有中华基督教协会福音堂临水而建的土家吊脚楼,南临酉水,西靠秀丽的群山,北有独特的石林,东侧对面山上还有西汉古墓群,著名电影《芙蓉镇》曾在这里拍摄,该镇也因此得名“芙蓉镇”。古为湘西四大名镇之一。
早在秦汗时期,既为酉阳县治,直至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土司彭福石迁都老司城,王村以前为土司古都。王村水运发达,上通黔川,下达鄂泸,故有“楚蜀通津”之誉。
王村古镇古朴雅致、独具一格。那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那依山傍街而立的土家民宅,叫人一见钟情,加之那纯朴的民风及浓郁的土家风情,就更让人留恋往返。
著名导演谢晋等在王村拍摄了电影《芙蓉镇》,使王村炽声中外。游人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土家古镇的风光风情及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的风采,还可以观赏《芙蓉镇》的拍摄现场,品尝《芙蓉镇》中那香喷喷的米豆腐。
王村镇旅游资源以山,水,瀑,古街,古建筑为主要特色。境内有神奇险秀的猛洞河,有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群,有曲折迂回的五里五里青石板街,有刻古铭史的千年铜术,还有“天下第一漂”及平湖游等旅游项目。
其附近还有“瀑布惊雷”,“平桥晚眺”,“澄潭映月”,“松林晴雨”,“龙洞烟雨”,“天生石指”,“梧桐夜雨”,“楚蜀通津”等八幅迷人的风景。十六夜,2009-08-2509:02:38边城茶峒边城——茶峒地处渝、湘、黔三省交界,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边城,可“茶峒”更名为“边城”大概还是因为沈从文先生当年《边城》故事的缘由吧。
眼前,就是那个少年时因文字故事明明隐隐在心的边城。岁月的云烟氤氲之中,细想那些世事里命运的不测,那些历练下看似必然的定数,当那些感情的千丝万缕弥漫开来的时候总让人生出清晰的感伤和淡淡的忧郁。
而那个翠翠的故事,总凄清得不忍揣测,那样的结局依然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有着月下唱情歌民风的边城古镇,如今早已不似想象里的清新纯朴,往来的交通已经有着平整的道路和桥梁,那些从前商旅渡口的热闹早已经留在了逝去的时光里。
一条街道,与路过的许多的山区小镇并无什么差别,而翠翠已经被开发成一座收费的旅游小岛,那洁白的雕塑木纳地矗立在对岸,当地人的招揽生意却让心里遗留的旧调牵挂骤然变味,没有了去泛舟游览的兴致。十六夜,2009-08-2509:05:44里耶古镇一条铺满青石板的石板路通向过去,红漆褪尽的吊脚楼,一级级长满青苔的石台阶,以及那古老而神秘的秦简,石墓,像一册弥漫古典的线装书,记录着古镇的变迁,兴衰。
循着一位饱经沧桑且有着银白长须飘逸的老者指引,独步在充满古色古香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里耶古镇小巷里,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寻觅着历史的遗迹:青砖的色泽,木制的廊柱,独特的吊脚楼建筑已在雪雨风霜侵蚀中陈旧。从遥远的远处飘来的打镏子声响以及梯玛神歌的声音,荡涤在古镇的上空,把我的思绪拉回到2000年以前的迁陵。
然而现在生活在着里的里耶人们,已经无法越过茫茫时空感受祖先们的生活空间,着里的纯朴,安逸,平和也丝毫显现不出着里2200年以前曾经是金戈铁马辽车那爻大战的重要战场。以现在的经济和偏远的地理位置也不敢想象着里还藏有中国目前发现量最大的秦简及我过最早的书信实物及最早的乘法口诀表。
时间是神秘的,它能隐匿,破坏,也能向人们叙说。“里耶”是土家族的语言,代表“拖土”的意思,也就是土家族的先民们在这里由渔猎转向农业垦殖而得其名。
作为湘西四大镇之一,里耶不仅战国时期是楚秦等国相继开发,对峙,征战的前沿地带,更是历史上民族生息,杂处,繁衍之地。在18世纪时,里耶便拥有大型的墟场,码头,还有势力雄厚的大商会,聚集在这里的大小商船就有200余艘,繁华的商业使得里耶曾一度有“小南京”之誉。
然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穿城而过的酉水河,因为它扼守着湖南入川这条水路的交通要道。放眼望去,一条悠悠的酉水河穿过小镇忧忧的流过,昔日水草涧边生,船只繁华处的渡口如今已架起了里耶大桥。
然而至今仍然有行人愿意从桥小渡过。那摇船的少女仍在桥下固守着风雨,是在收获“鱼跃黄昏下”的奇妙美景?还是遥想着“长亭外,古道边”的蜀汉秦音?抑或是在追寻着一个梦?酉水河依然静静的流着,仿佛在咀嚼着小镇千古不变的历史传说与歌谣!十六夜,2009-08-2509:09:40“小南京”泸溪浦市从湖南吉首市泸溪县城白沙镇沿江而上20公里处,便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著名的“四大名镇”之一——浦市镇。
浦市镇位于该县东南部,沅水西岸,与怀化地区辰溪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238.68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该镇西北山峦重叠,中部丘陵起伏,至沅水河畔才地势平坦。
丘陵、平原各占份五分之二。
四、关于吴川历史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至今1400多年历史。
2000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822482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2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字为“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覃巴、吴阳、黄坡、振文、樟铺、塘土叕(“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土叕(“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镇合并了板桥镇。
五、济源轵城的历史轵城镇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轵国,战国时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乃“天下名都”之一。秦置轵县。汉代曾两度封为侯国。唐初废县为镇。清代分属乐安乡和玉川乡。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属二区古轵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历史上人杰地灵,先后出轵国故城始筑于春秋时期,属东周畿内地。战国时期一度为韩国国都,公元前358年属魏。
据《盐铁论·通有篇》记载,其时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之一。公元前291年,秦国攻占轵地,统一后设轵县,属三川郡。西汉初,改属河内郡,并设盐铁官。吕后元年,封惠帝之子刘朝为轵侯。文帝元年,封薄昭为轵侯。北朝亦曾封国,故有“古轵国”之称,石额犹存。公元627年,轵县并入济源县。从公元前633年延至公元627年废弃,故城经历了一千二百六十年的沧桑历史。
轵国故城总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东西稍宽,唯南城墙微向外折。东、南两城墙地上保留较好,发现城门遗迹各两处。西城墙角段地上尚存70米,发现城门与水门各一,北城墙仅东段地上尚留高1米许残段;东城墙长1766米,宽约6—30米,高约1—8米;南城墙长1865米,宽约8—32米,高约2—9米。城垣系夯筑而成,夯层厚8—11厘米,圆
形夯窝,直径6厘米,深0.5厘米许。南城墙发现有平夯,城垣自下而上包括有春秋、战国、西汉诸夯土层,城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泥沟河(古涂沟水)自西南水门入城,北折经水门穿城而过,城内西北角圪塔坡(古称金銮殿)为宫殿区。城中心有古轵国祖庙,北宋时为大明寺。在寺前50米处,泥沟河西岸曾发现陶窑十余座,当为制陶作坊遗址。东城墙门内有一座边长100米的方形高台,就是故城高台建筑遗址。城垣内历年陆续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铁器、铜器等物,其中汉文帝五株钱石范、石磨盘和铜薰炉很有价值,富有时代特色。经勘查城垣内里坊布局较规整。
故城近郊,古代遗迹甚多。城南2公里处泗涧村有著名的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冢祠;泗涧古墓群为古轵国贵族官吏墓葬区;城北的屯军村为守卫古轵国的屯军营防;城西的留养村是故城给养辎重仓储所在地。东汉建武三年,吴汉率军击青犊军于轵西,城东中王村(古名钟公垒)为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钟繇驻军处,村东北尚有大冢四座,相传为钟繇父子墓葬。
轵国故城对研究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当时生产力水平都有重要实物价值。
六、王村镇的历史沿革殷商时期,王村镇即为姜姓诸侯国-——逄国所在地,春秋至南北朝期间为“逄陵”邑(县)治所。
元至顺元年(1330年),因王姓立村,地处山谷,故名王村峪。
明代中期开有店铺,称王村店。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为淄川县正西乡、西北乡的一部分,简称王村。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建制镇,属淄川县第六区,1948年属冲山区。
1956年改为王村乡,1958年建王村公社。1970年8月由淄川区划归周村区。1982年3月恢复王村镇。2001年3月区划调整,彭阳乡整建制划入王村镇。
七、北徐王村历史有人知道吗北徐王村属于吴桥县,吴桥历史也就是北徐王村历史,村历史一般不立志,问村里老一辈人吧,口口相传也有很多历史事件呢
据清康熙版《吴桥县志》载:“陶唐时治水分九州,邑当衮州之分”。在奴隶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分九州,吴桥属衮州。 春秋战国时,吴桥县地属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齐,置齐郡,今县地属齐郡。 西汉初,在今县地置安县、重平县。安县故城在今水波乡窑厂店,重平县故成在今铁城镇南三十里。安县属青州平原郡,重平县属幽州渤海郡。 东汉时废安县,今县地为 县,属州渤海郡;三国时为魏地,今县地仍为 县,属幽州渤海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在安县故址置东安陵县(因区分于扶风之安陵县,故加“东”字),后,晋室东迁,县地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燕所属。至北魏天赐五年(408),改东安陵县为安陵县,属冀州渤海郡。 隋开皇六年(586),析东光县之东廊城置安陵县。开皇十六年(596),析安德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陵县)置将陵县(故址在今陵县赵寨镇)。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 大业二年(606),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得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 隋末,河北窦建德起义,占据此地,国号“夏”,后为唐灭。 唐开德四年(621),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复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 贞观十七年(643)安陵县划属德州;永徽二年(651),安陵县治徙白社桥(故址今景县安陵镇)。 宋景祜元年(1043),将陵县析长河镇,置长河县(故址今山东陵县境内),属永静军(今景州)。景祜二年(1035),废安陵县,并入将陵县,靖康二年,宋室南迁,县地属金。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徙将陵县之吴桥镇,置吴桥县(址今铁城镇)属河北路景州。 元设行中书省,吴桥县属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河间路景州。 明洪武元年(1386),吴桥县隶属京师河间府景州。 清沿明制,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 民国元年(1912),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1913年,撤销府级建置,隶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属属津道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吴桥县为河北省属县。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9月,日军占据津浦铁路沿线, *** 吴桥县 *** 解体。1938年初, *** 地方武装二路军在高家集(今属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乡)设立吴桥县 *** 。1940年末,二路军被八路军消灭,所属吴桥县 *** 亦随之瓦解。 1939年2月,日军侵占吴桥县城,组织吴桥县公署,隶属沧州渤海道道尹公署。 1941年4月14日,中国 *** 在吴桥东光边境地区,建立吴桥县抗日 *** ,仍属冀鲁边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 1944年4月,东吴县抗日 *** 与东南县抗日 *** 合并为东南吴县抗日 *** ,隶属渤海区一专署。 1944年9月,东南吴抗日 *** ,复分划为东吴县抗日 *** 与东南县抗日 *** 。 1945年9月15日,吴桥县城解放,东吴县抗日 *** 进驻吴桥县城。 1946年2月,山东省 *** 决定按原疆域恢复东光、吴桥建制。吴桥县 *** 驻今吴桥镇,属山东渤海行署一专署。 1949年5月,吴桥县属山东省渤海行署沧南专区。 1950年6月,改属山东德州专区。 1952年10月7日,吴桥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县专区。 1958年11月,吴桥县与故城、景县合并,仍称吴桥县。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桑园镇,属天津专区。是年12月20日,划归天津市辖。 1961年7月,吴桥、景县、故城三县分治,恢复原建制。吴桥县划归沧州专区,县治桑园镇。北宋置吴桥镇。金大定二年(1162年)在吴桥镇置县,以治所得名吴桥县。据《吴桥县志》载;“吴桥名镇,在邑人传为古大姓吴氏所族居”,且“城外大河南岸旧有桥,传为吴桥”。一说“燕吴王慕容垂尝引兵经过桥,故名吴桥。”
八、五岳的历史五岳,又作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陕西的华山、中岳河南的嵩山、北岳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
五岳之赫赫威名,早在周公所著的《周礼》中便已有所提及。传说中自尧舜禹时期,帝王便以封禅为毕生荣耀。而秦始皇则为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皇帝,而封禅的地点,则为五岳中的东岳——泰山。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五岳,在中国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始终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扩展资料
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载流传。 “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秦时“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恒山。
横卧中原腹地的嵩山,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
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雄浑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西岳华山,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五岳之中,唯独衡山雄踞南方。《述异记》称南岳系盘古左臂变成的。
南岳称为衡山,因它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而衡山古属长沙。借名伸义,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
后人祝寿,时常称颂为“寿比南山”,其来源就是从这儿借喻的。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