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应对危机的决策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保增长任务目标。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9.1亿元,增长13.8%。各级各部门抢抓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和“集中开工月”活动,增强了投资对发展的拉动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2亿元,增长25.1%。由国家批准的重大项目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潮水国际机场正式奠基,并被列为全国机场改革试点单位;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主体工程完工,龙烟铁路开工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开工准备就绪;莱山至海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条疏港高速、海阳跨海大桥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西港区防波堤一期和20万吨级航道工程竣工。长期制约我市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得到历史性突破。全面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积极开展“消费推动年”活动,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8项措施,城乡市场保持良好势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20亿元,增长19.2%。全年促销家电下乡产品29.3万台,汽车、摩托车下乡7.5万辆。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先后两次停止和取消21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4项社保费率,推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21.4亿元。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成立了3家小额贷款公司,多次组织银企对接洽谈活动,新引进7家金融机构入驻烟台。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04亿元,是上年新增额的3.2倍。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组织引导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60.9:31.1调整为7.7:60.5:31.8。围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出台了八个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了一批规模大、层次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重大项目。海阳核电全面开工,烟台化学工业园启动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6.1%、15.4%和1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37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的企业均超过100户。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家、中国驰名商标9件,荣获首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1项。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关闭1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和6%,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市。围绕加快发展服务业,制定了《全市服务业发展意见》,加大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特色街区“五大载体”培育力度。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187.6亿元,增长15.3%。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达到71.5亿元,占全部地方税收的47%。旅游经济逆势上扬,接待海内外游客2803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273.7亿元,分别增长17.7%和19.8%。大南山生态景区、雨岱山渔人码头等旅游项目全面推进,旅游大世界、皇冠假日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投入运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烟台国际葡萄酒节、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博览会、北方旅游交易会等各类展会80个,参会人数达到264万人次。烟台直飞台湾航班获得批准,新开通烟台至美国、荷兰的全货机航班。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69亿吨,增长15.1%。烟台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209.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完成3万吨,分别增长22.7%和15.8%。围绕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3.3亿元。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获得丰收,小麦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肉蛋奶产量达到9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84万吨,水果产量达到439万吨。我市获得“中国食品名城”和“中国绿色食品城”称号,新增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千方百计稳定外需,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出台了鼓励外经贸发展的11项措施,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津洽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帮助企业巩固客户、拓展市场,有力抑制了出口下滑的被动局面。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2.9亿美元,下降2.1%。其中出口198.3亿美元,下降3.9%,降幅低于全国、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在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降幅最低。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0.9亿美元,增长2.6%;注册外资17.2亿美元,增长2.8%。新引进8个世界500强项目,8户企业实现外资并购,132户外资企业实施了增资扩股。面向国内外500强、中央直属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三个引进”工作,***签约43个项目,协议总投资860亿元。 “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健康发展。外事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与韩国安山市缔结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放龙头作用持续增强;保税港区获得批准,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出口加工区和港口整合形成的开放园区;出口加工区B区规划顺利调整;高新区新一轮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各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启动。省管县财政改革试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38.9万亩,流转率达到6.7%。价格改革不断深化,市区规划执法、食品药品监管和文化市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烟台港集团等12户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改革改制任务,烟台杰瑞等4家公司上市申请获得通过。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值达到3011亿元,增长14.5%。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94万户,新注册私营企业7520家。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强化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城市规划区控规覆盖率达到83.6%。中心市区实施了174项城建重点工程,年度投资达到120亿元。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烟台新火车站、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我市又添新的标志性建筑。北马路和毓璜顶医院周边改造、红旗中路“一隧两桥”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养马岛至三山岛全长200公里的滨海大道全线贯通,山海南路、芝罘岛西路等16条市区道路及同三高速福山立交、莱山立交等一批路桥工程建成通车。迎春大街商业区开工建设,银座商城、天和大厦主体完工。开展了为期150天的市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市形象有了新改观。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21.7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5.7万户。新建改建4处污水处理厂和4处垃圾处理厂,中心市区雨污分流工程按计划完成。将牟平公交纳入市区公交体系,公***交通网络更加健全。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农村住房457万平方米。新增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村(居)615个,新发展沼气用户3万户。改造硬化农村公路515公里, 新建改造740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完成了3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和20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继续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1.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42元,分别增长9.2%和8.9%。新增城镇就业14.8万人,其中失业职工再就业3.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全部完成。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福山、招远、开发区被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农保试点,全市农民养老金提高到年人均6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到134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333元和年人均1544元。全市新提供经济适用房4830套,新增加廉租住房保障户955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5%,未成年参保居民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教学仪器更新和“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将农村小学生和初中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400元和600元。继续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全年发放救助金790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4.5万人次。科技事业成果丰硕,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正式挂牌,清华(烟台)科技园开工建设。18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专项,5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申请国家专利6467件。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新引进海内外各类人才2.3万人。文化市场日趋繁荣,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丰富多彩。成功组织了第十一届全运会烟台赛区各项赛事,烟台健儿在全运会上取得13.5枚金牌的优异成绩,我市获得“动力之都”称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5.8%,完成20处乡镇卫生院和1120所村卫生室改造,新农合全面覆盖农村居民,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更加健全,成功抵御了特大暴雨、暴雪灾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先进水平,老龄、妇女、儿童、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巩固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防震工作、史志档案、双拥***建、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帮扶栖霞、支持长岛工作扎实推进,援藏、援疆和帮扶定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和谐稳定形势更加巩固。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更加紧密。发展环境日趋优化,荣获“***和国60年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五连冠”。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我市不畏艰难险阻,奋力应对复杂局面、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一年。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谋发展”的工作主基调,坚持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迎难而上、沉着应对、积极作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在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斗争中,我们既取得了经济逆势回转的工作业绩,又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智慧和经验。这一年,是我们采取非常措施,营造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稳步前行的一年。全面落实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出台了40多项帮扶企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到中央、省扩大内需资金30.7亿元,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各级各部门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的发展信心,突破了影响发展的种种制约,推动我市经济在前进中崛起,使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过程。这一年,是各级创新工作思路,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的一年。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三大战略”,快速启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和发挥龙头板块、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市经济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整中转方式,迈出了向集约化、高端化、特色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步伐。这一年,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民心民力高度凝聚、发展热情更加高涨的一年。在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各级各部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必胜信念,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瞄准目标、敢打敢拼、苦干实干,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各企业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积极顺应形势变化,千方百计调结构、保市场、扩外需,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不减薪或少减薪,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维护了社会稳定,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时期的企业家风采。全市人民在困难中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同舟***济、众志成城,构筑起应对冲击、抵御风险的坚强防线,凝聚成***克时艰、励精图治的伟大力量。这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必将有力推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极其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烟台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应对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支持参与的结果,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驻烟单位,向驻烟解放军、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烟台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民间投资跟进不快,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激活,扩大开放的难度仍然很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很困难;财政增支减收因素较多,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部分城乡居民的生活还很困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政府公***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