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相声的来源
天津电视台《托起明天的太阳——1996年春节文艺晚会》,录编了著名相声演员李伯祥、杜国芝表演的传统段子《怯算命》1。
李伯祥的表演,吸收了李洁尘及其弟子赵心敏的表演精华,结合自身的特点,迎合当今青年观众快节奏的要求,整理排演了这个段子。演员摹拟逼真,观众的掌声、笑声不断。这掌声和笑声,无疑是观众和演员站在一起,对近年来如死灰复燃的迷信之风,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鞭笞。瞎子“算”的卦漏洞百出,矛盾重重,不能自圆其说,把这种骗人的伎俩揭露得淋漓尽致。不知观众是,否理解《怯算命》的主题思想,并非停留在讽刺算命的瞎子上,而是通过这个冒牌算命人的表演,揭露了不懂装懂,耍尽伎俩,“见钱眼开”的骗子行径.,颇具现实意义。
《怯算命》既然是思想性很强的传统节目,又倍受观众欢迎,为什么到今天才和广大电视观众见面呢?究其原因是在这个“怯”字上。带“怯”字的相声很多,我们不妨统称为“怯相声”。“怯相声”三、四十年代曾有过一段辉煌,曲目足有三十多段,题材广泛,剧场效果火爆,它沾了这个“怯”字的光。建国后,剧场演出及电台广播中,“怯相声”几乎销声匿迹了,其原因也是受“怯”的“株连”。
“怯”的本义之一,是旧时北京人对地方音的贬称,谓之“怯口”。“怯”的引申义则是内行人对外行人(包括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蔑视与贬低,谓之“怯货”、“怯勺”等。“怯相声”的含意也未出乎其本义与引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