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中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旅游经济学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等三个方面。
一、经济问题
在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经济问题是首要问题,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给旅游目的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也可以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等。但同时经济问题也成为旅游发展中的一大制约。
(一)资金匮乏
资金匮乏制约旅游目的地发展,很多人认为发展旅游的投资相对少,见效快,但要想较好发展旅游目的地,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对外宣传促销,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尤其是后续投资要有所保障,但就目前很多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而言,都只是集中在前期投资上,后续追加往往不足,制约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二)经济漏损
很多旅游目的地由于受到资金的制约,不得不借助外力来发展旅游目的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接连不断的经济漏损问题。欧阳润平教授等(2007)认为自然景区发展中存在五类经济漏损现象:
“一是以外地投资者为利益主体的高息分红型经济漏损;二是以外来旅游从业人员为受益主体的工资、福利型经济漏损;三是以外国投资经营者为受益主体的龙卷风型经济漏损;四是以少数不良企业为受益主体的败德型经济漏损;五是社区失和导致的道科西型的经济漏损。”
(三)盲目开发,粗犷经营
随着旅游发展形势走好,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逐步扩大,但接下来的却是盲目跟风状况,主要表现在开发与经营方面。
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部分投资开发者思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其投资行为是旅游目的地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经济行为,旅游经营者首先垫付旅游资源开发的启动资金,然后接待旅游者获取经济利益。基于此目的,他们一发现某地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仿效别处进行盲目投资;在开发经营时,多为了节省开支而采取粗放式经营。
在当地资源吸引力减弱时,便转移目标,形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由于缺乏统一的前期规划,导致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旅游产品雷同、单一化等情况。另外受自身素质制约,经营管理水平有限,这也阻碍着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四)利益分配问题
利益分配问题会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旅游目的地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复杂性交织在一起,给旅游目的地收入的分配带来诸多障碍,造成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任何一方利益得不到保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发展旅游目的地中应加以重视利益的分配问题。
二、社会问题
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所凸显的社会问题,主要涉及到旅游目的地文化异化、目的地居民诚信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等问题。
(一)文化异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不断涌入旅游目的地,由于很多旅游目的地地处偏远山区的乡村,因此在游客涌入的同时也将工业化带入这些地区,这就形成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并列,现代设施与传统风物杂陈的现象。
使旅游目的地原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居民认为旅游服务业的收入要比农业收入高,所以放弃了他们传承已久的农耕文明。另外,受到外来工业文明的影响,很多旅游目的地居民会认为城里人代表着先进的文化,便开始一味地模仿,无论是生活方面或风俗方面。
为了吸引旅游者的目光,很多目的地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才举行的仪式或表演,逐渐被外来文化同化或者成了舞台上的民俗秀,却失去了其应有的原始性和乡村性。
(二)诚信缺失
旅游目的地文化异化,居民的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原有的淳朴民风与朴实本性遭受挑衅,旅游目的地无不中弥漫着恼人的商业气息,漫天要价、拉客、宰客、蒙客现象盛行,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也逐渐缺失。
如贵州省黔东南的朗德上寨,原本是一个有着独特民族文化恬静和谐的苗乡,然而随着旅游的发展,村民们质朴的本性几乎消失殆尽,置身其中,会让人觉得失落,出自他们手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说成是全天然自制的,然而这一切却又是与事实背道而驰的。
此外,诚信缺失问题不仅仅是表现在村民之中,旅游企业中也随处可见,因此,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安全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郑向敏(2003) 认为旅游安全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广义的旅游安全是指旅游现象中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
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也包括人类活动中与旅游现象有关的安全事态和社会现象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安全现象。狭义的旅游安全是指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
它包括旅游活动各环节中的安全现象,也包括旅游活动中涉及人、设备、环境等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观念、意识培训、思想建设与安全理论等“上层建筑”,也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防控、保障与管理等“物质基础”。
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而言,旅游者的财产人身安全问题受到保障是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前提条件,安全问题制约着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三、生态问题
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主要涉及到目的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之上。
(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旅游“城市化”现象的日益加重,发展旅游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随着旅游的发展而日趋严重,旅游目的地原有的自然生态特色正逐步消失。由于盲目开发引起的森林砍伐、围湖造田等行为,严重破坏了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
另外,随着大量旅游者涌入旅游目的地,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由于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有限,这些垃圾等得不到妥善及时的处理等情况也使得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果找不到妥善处理的方法,这样的情况还将伴随着旅游的发展越来越严重。
(二)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意识可以反作用于人们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一些旅游目的地地旅游经营者、政府、旅游者等生态环保意识薄弱,这将会反作用于其发展活动。就旅游经营者而言,由于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
受到利益的驱使,盲目开发,乱占耕地、伐木采林、过度的商业化运作等现象使旅游目的地开发成为破坏性开发, 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就政府而言,主要表现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方面。
使得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无法可依,这势必导致生态环境受损。就旅游者而言,由于缺乏生态环保意识,自然会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扩展资料
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创新带来了新效率、新体验、新格局和新挑战,具体表现在:
第一,虚拟技术开启旅游目的地营销新体验。
一方面,VR、AR等信息技术突破了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信息形式,丰富空间维度的信息,突破时空限制,使游客不仅能看到景区的各个细节,还能看到不对外开放或不定期开放的旅游资源,提供更加深入的景点讲解和多方位展示,虚实结合,增加了临场感,实现“购买前先体验”这一功能,有效地优化了用户的行前旅游决策。
另一方面,VR、AR等虚拟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生动性、互动性,极大地提升消费者感知的幅度、深度,增强其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唤醒兴奋点,促使游客为超出预期值的体验买单。
第二,全产业链合作,打造目的地联合营销模式。
全产业链合作营销、目的地联合营销,是指多个利益主体通力协作,***同开展目的地营销和促销。联合营销实施的主体,并不仅仅限于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间,而且还可以包括同一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之间、旅游目的地的上下游供应链环节之间、线上媒体和线下现场活动之间等。
旅游目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同产业链甚至产业链以外的多家企业建立合作营销关系,涉及不同的行业、地域和平台。
第三,影视营销构筑目的地感知和情感记忆。
旅游目的地影视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利用电影电视的制作地点、环境、过程、节事活动,经过营销策划宣传,将旅游目的地推向市场,以取得旅游需求满足和旅游目的地利益相一致的一种新的营销类型。影星、外景地或能够表达电影元素的主题,都能够诱惑一定的观众。而一些不显眼或没有吸引力的场景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视频和内容营销提升目的地情感形象。
内容营销通俗理解即是“讲故事”。优质故事的设计与开发是做好旅游内容营销的核心。在多样化、碎片化和视听化的网络时代,短视频开辟了旅游产品营销的新模式。兼具内容入口与社交基因的短视频,年轻用户十分愿意“买账”。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成为在线旅游平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在原创内容的带动下,一边旅游一边分享短视频成为旅游新常态,竞相模仿或二度创作的短视频在消费者的自主参与下形成病毒式传播,借势热点话题和平台,通过精准营销获得易感人群,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增强游客情感***鸣和忠诚度。
第五,精准营销提升目的地营销效果和转化率。
精准营销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是有态度的网络营销理念中的核心观点之一。
与精准的定位和沟通相适应,只有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和消费需求,设计、制造、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与游客进行个性传播沟通,才能低投入、高效率地实现旅游者需求。
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定制。通过提供给游客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节约游客在购买过程中的时间、精力和体力等,提高游客满意度,从而提高其让渡价值。
第六,体验营销深化目的地要素构成和产业组合。
旅游体验营销是指旅游目的地根据游客情感需求的特点,结合旅游产品,服务的属性,策划有特定氛围的营销活动,让游客参与并获得美好而深刻的体验,满足其情感需求,从而扩大旅游产品和服务销售的新型营销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