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给后人留下怎样的历史坐标
在泉州,西街仿佛不只是一般街道的名称,却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一方精神的驿站!
不久前,在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时,以西街改造为核心的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宣布正式启动,古老的西街,再次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在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背景下,泉州西街改造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这里是联结海内外三千万泉州人的心灵原乡,是眺望泉州历史一个无可替代的坐标!
公元686年,在泉州古城正式开基兴建之前14年,影响泉州历史的另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奠基于清源山南麓之紫云村,这个寺庙至今仍是中国四大佛教寺庙之一,宋代该寺建起的东西双塔,是泉州古城永远的地标。
随着开元寺兴起,其山门前自然形成泉州历史上第一条街道—这就是西街。
历经岁月风烟,这条街道依然白天喧哗、夜晚宁静地与开元寺和东西塔相伴相望,依然脉脉凝视着一代代泉州人从她身边走过,依然悄悄记录下古城发生的一切悲欢离合……
如果不是当年泉州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坐拥万般繁华、寸土寸金的西街,在城市化浪潮汹涌的这个时代,也许早就被开发商全面拆除,重建成一个高档的小区。
但幸运的是,按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周边不能盖高楼(至少不能超过东西塔高度),拆迁开发成本太高,利润低,西街一直没有动,西街周围,保持下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在其核心位置,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民居、宗祠、寺庙及20多条街巷、各种风格的公***建筑,得以保护下来。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西街不少文物与建筑,虽然保持着,但由于缺乏修缮,大多破旧不堪,有的甚至毁坏倒塌,西街的市容环境,生活设施,也乏善可陈。
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启动古城文化复兴,显然为西街的重生,赢得历史性的契机。
但西街如何改造?这是一个人人无法忽视的焦点!有的人提出,把旧街全拆了,在一张白纸上重新规划,建设一个市中心的新区;有的人主张,旧的街道、建筑物最好都不能动,才能保留古城的历史特征;有的人认为干脆建一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古城旅游休闲区……
形形 *** 的建议,听起来都似乎有理,有的感觉前景还挺美,但细细想想,这样的建议,都脱离泉州西街的实际,都不是站在泉州历史的坐标上,给后人留一个更加美好的西街!
西街改建,一直令人关注。
去年底,泉州全市经济工作会指出,西街的特色,在于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目前道路两侧房屋破旧,商铺没有统一规划,亟须修复、改造。
西街实施改造,一定要按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要求,不能破坏文物氛围。
改造后的西街,既要保留现有的文物氛围,又要成为一条具有现代味道的旅游休闲街道。
这段话强调得真好—实在可以作为西街改建的总体方针原则!西街的历史底蕴、文化价值,在改建中必须得到体现,否则,以西街为核心的泉州古城复兴,就失去了文化的精髓,文化的灵魂。
西街是泉州1300多年历史的载体,汇集了千千万万人的记忆,如果全拆了,或如果改成外国情调,或如果完全变成现代的小区,那么,改建后的西街就不是泉州的西街。
所以,即使以对历史和后人负责考虑,以西街为核心的古城整体保护开发利用,也必须是在保护文化生态、延续历史文脉的前提下,逐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入现代休闲、创意、娱乐等元素,推动新兴业态崛起,促进古城复兴转型,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坐标,西街改造,是对执政者智慧的考量,更是一个城市从历史走向现代转折时期文明素质的体现,古老的西街从历史深处走来,但愿改建后的西街,既扮演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传承的角色,也在融入现代种种文明元素的过程是,完成一次华丽的提升!
?本文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责任编辑:王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