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出国旅行不适应当地美食?

如果你没有在假期里来过长沙,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以休息换来喘息的农民工为了一杯奶茶愿意排上2-3个小时的队。

这大概就是长沙的魅力——或者说,美食城的魅力。

但也有同样的一群人,带着“用食物来填补心中的空缺”的心态去其他城市,却一次又一次地在餐桌上后悔。

在社交网络上,这样的城市被称为“食物沙漠”。这些城市或许有不错的人文自然景观,但在当地吃到的美食却让人瞬间明白为什么父母总想带着方便面出国。

所以在假期的第二天,我们整理了微博上被称为“美食沙漠”的城市,一起来看看哪些城市的哪些美食让大家感到不满意。

哪些城市被称为“食物沙漠”?

“美食沙漠”榜单前列的城市都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也比较容易理解。由于在这些大城市生活和流动的人口众多,讨论和投诉量相对较高,在排名中也较高。

10大“美食沙漠”中,南北城市开放的有七三个。

在整个沙漠集团中,由于在北京和杭州的巨大领先优势,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厂牌——沙漠兄弟。

这两个沙漠兄弟到底有多冷清和愤怒?大概在21世纪人人胃口大开,人人都在叫嚣减肥的时候,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因为不能种肉而烦恼和愤怒。

(来源:微博)

北京有烤鸭,杭州有东坡肉中国美食有哪些,其他被诟病为“美食沙漠”的城市也有自己的名菜,但还是不幸上榜。

哪些食物会阻碍?从大规模的投诉中,我们找到了互联网食品行业的“针对性”人群。

网友吐槽最严重的中国美食有哪些,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小吃。这些“隐藏的美食”,在美食攻略中常出现在破败的叙利亚式小巷中,常常让远道而来的游客目瞪口呆。

被投诉的零食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你怎么能这样”的不合格零食,比如没有芝麻酱的热干面;另一种是外国游客不太能接受的当地美食,比如老北京最爱的豆浆、爆肚。以北京为例,大家对北京的抱怨都集中在某些食物上,比如红烧、烤鸭、炒面。虽然在北京当地人眼中,这些美食算是当地的代表,但在口味各异的老外眼中,这些美食却不是很有说服力。

媒体人刘春也在微博上以局外人的角度讨论了北京小吃。在微博评论区,炒肝、果脯、豌豆黄等食物成为了批评的对象。

(来源:微博)

以杭州为例,大家对“杭州菜”的诟病,主要集中在对菜的味道缺乏了解上。比如热门的杭州菜,清淡、酸甜等等,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说法“我不想减肥,杭州太差了”、“酸酸甜甜的食物怎么吃?”被吃掉了吗?” 嘴”。

果然,这个世界上胖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但是瘦的原因却有无数个版本。只是被逼饿死减肥特别惨。

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他们一路来到杭州,发现越是热门的地方,越难吃到好吃的。因为老字号的新白鹿餐厅的阵容,以及湖畔的三步一街拍,大家都已经提过很多次了。

这种充满场景的描写,让人有些胸闷。

而在北京和杭州的关键词中,我们也发现了“外卖”的场景。“美食沙漠”这个词,不仅是外国游客对一座城市的评价,更是每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发自内心的悲哀。

每天被工作掏空身体的农民工,总是想着靠一顿美餐来恢复血液。但无论是纠结的选餐过程,还是最后一餐的不好吃,难免让人觉得这个城市的食物对生活在这里的人真的不够友好。

这也导致所有假期成为他们旅行或回家探索食物的理由。远方的生活叫生活,眼前的生活只是一份兼职。

在评论区,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当地居民对一个城市的抨击。“我对生活没有欲望”、“点的最多的外卖是沙拉”、“外卖是智商税”……一个城市带来的失望,大概是用最低调的话来说最痛苦的人生感悟。

从这些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家对食物的期待,以及现实给他们带来的反差。

当年轻人被一个美丽的城市宣传片所吸引时,他们发现自己最简单的美食欲望在这里无法得到满足,只能将这座城市称为“美食沙漠”,这是他们最无奈的呐喊。

评判“食物沙漠”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在讨论“食荒”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每个人对食荒的定义都不一样。

媒体学者楼健是杭州人,现居北京。按照我们上面的选择,他也算是在“沙漠”里吃过几十年了。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人们谈论食物沙漠时,他们是在谈论当地的食物,还是当地可以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