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是仰韶文化
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是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地,尤其是陕西和河南,其中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遗址和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庙底沟遗址是其典型代表。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为1000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化类型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彩陶文化,同时它的发现和研究也经历了20世纪初至70年代的文化代表器和类型排比的发展阶段。
2020年9月,研究人员对河南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采集的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以及手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
仰韶文化的文化发现
仰韶文化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仰韶村遗址位于渑池县仰韶乡境内,距县城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遗址东西两侧各有深沟,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遗址坐落在县城北7.5公里饮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沟村北的台地上,南北960米、东西480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遗址向北可达晴山的山峰之一——韶山。
22年6月20日,在牧野区牧野镇大朱庄的新飞大道北延工程考古发掘现场,在这个5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囊括了仰韶文化早期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各种遗存,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房基、灰坑,东汉时期的墓葬,唐宋的古井、灰坑,明清时代的窖穴、水井等。
2022年11月,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获悉,考古人员在察哈尔右翼中旗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专家初步确认,该遗址为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新石器时代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