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的旅游比我们现代可有趣多了,你怎么看呢?

现在的我们有时候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景点通常会人山人海。我们追求诗和远方,但是旅行热也不是最近才火起来的。早在古代,旅行就成为了很多文人的休闲方式,可是在没有手机没有高铁飞机的时代,人们要是出去游玩一次,岂不是要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来准备,而古人的诗和远方是不是就是此村与彼村之间的距离呢?

虽说国人旅行确实是困难重重,但也并不是不能实现。小编来讲讲古人旅游的那些事儿。古人一旦要出远门,一定要进行占卜,毕竟那个时候天气预报还没有普及,于是就只能问一下上天的旨意,而占卦看皇历就成了出门前的头等大事。

旅行攻略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描摹各地名胜风景的游记类作品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自唐代起,记录旅行路线的作品也开始兴起。为了介绍得更详尽,旅行书还出现了配图版。他们除了介绍行路路线,还搜罗了一路途径的名胜古迹,并细心地给出投诉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注意的事项。这些书籍不仅仅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更诱发了许多人出游的热情和决心。明末学家王思任就是在读了这些书籍后立刻投袂而起,撸起袖子就去收拾行李,坐船玩去了!

古人旅游没有个十天半载就不可能完成,因此行李也要一应俱全,在收拾行李中可以不带衣服不带食物,但是有一样东西必须要带在身上,那就是夜壶!

古代的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马桶是旅行必备,随身的行李是宁多勿缺,不仅仅有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还有蜡烛、茶叶、棋子、折叠棋盘和中药等,古人出门还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证件!据史书记载,西周有一种叫做符的东西,作用和今天的身份证有点相似,但只是临时的,国人要迁徙或旅行时必须先申领符,一旦出行,不仅旅途当中随时有人查,每当过程关城门或者遇到宵禁戒备森严时,均要出示符,而且这种符按规定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使用完后必须按时上交,否则就要受到惩处。

而西周时期周王在边境设立的12道关卡,是我国最早的关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列强争霸狼烟四起,各国设卡就十分普遍了。由于哨卡功能特殊地位重要,关系到各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要素,所以普通人要通过这些关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即使是一些社会名流,想要蒙混过关也很难。如秦国的商鞅因没有闯过关口而被捕,车裂。

古人旅游通常喜欢选择走水路,简而言之,水陆颠波少,种点是强盗比较少,而且住宿就可以直接在船上解决,省了一大笔住宿费。至于马车,那都是有钱人的选择。稍微有点钱的人若想出行还是要选择骡车,老百姓呢就只好徒步了。古人的住宿跟现在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良莠不齐。古代酒店通常从优到劣,分为天号地号人号,一般想要省钱也可以住马圈。此外官家可以住驿站,商旅住客栈,实在不行露宿寺庙或者野外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只是听听就觉得古人出游实在是不容易。因此旅行这么奢侈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上流社会才能做得出来的。在我国历史上,最初最隆重的豪华游莫过于秦始皇嬴政。相传秦始皇雄才伟略,却偏好大喜功,浪费无度,统一天下后五次大规模巡游,不仅如此,还喜欢沿途刻石颂德。第二位便是隋炀帝杨广了,不仅时常大规模巡游,还喜欢江南豪华游船,却伤了百姓的心。最著名的莫过于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呢,他们下江南的豪华游已经被拍成了各种电视剧奇闻,每一次出访都有收获,包括艳遇,惩治贪官污吏,拯救黎民百姓等等,堪称有成就的豪华!对于古代有威望的文雅人士来说,也可以时常三三两两,拿着好酒,拼凑一块来个周边有赏花赏山,歌颂我国大好河山。他们周边游之后往往有大成就,成为美谈,就是写出几篇千古绝唱。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等40余人的周边游,写出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乾隆下江南在古代旅行发朋友圈也是不可或缺的,即便没有手机朋友圈,该发还是要发的。古人发朋友圈的方式,一是用文字形式传播,比如西周的周穆王喜好游山玩水,他曾带领大臣满载礼品,从都城游到内蒙古,又游到新疆。传说到了昆仑山西王母国,然后继续西进,到大旷原采购了许多珍奇异兽后就回家了。随行史官将他两年多的旅行生活记录下来,随笔《穆天子传》发行后,让当时的很多人大开眼界。这第二就是画下来,唐代画圣吴道子凭借记忆为唐明皇画的《嘉陵江水》等,他们把自己在旅游中见到的风土人情,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分享给朋友们。他们的朋友圈大多是上层人士,借助这些人的能量传播出去,就能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家里有矿的人也可以把旅游美景微缩版复制到自己的家里面。比如说乾隆,乾隆有次出巡,看上了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但是也不可能一直呆着不走,于是回京就立刻让工匠按照当时临摹的纸样建一个同样的园子,就是现在的颐和园。

说到底旅游这件事在古代主要还是帝王贵族官僚地主以及商人阶层的少数人的活动。说走就走的旅游在古代还是件太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