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商务厅的计划规划

安徽省“十二五”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公***商务信息服务以政府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提供公***商务信息产品为手段,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承载我国商务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体现公***财政原则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措施,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商务工作的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我省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十一五”期间我省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回顾

(一)全省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

在省领导、厅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先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和目标,通过制定全省商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精心策划和实施一批厅机关及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完成大量的基础性建设工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管理服务现代化、加快机关效能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全面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提升政府网站品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门户网站是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重要窗口。2001年完成了有独立域名的“安徽省外经贸厅公众网站”建设,200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安徽省商务厅”网站,网站出口联接因特网以及国家商务系统内专网。我厅公众网经过逐步更新、改造和完善,已经实现了多项服务功能,成为实用、安全、科学、高效的公***信息平台。公众网采用网路代理、卓尔防火墙、病毒防范及防黑客攻击等安全措施。以公众网为载体,省商务厅加强了商务领域公***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提供商贸商情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和经济环境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多渠道、高效率的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并同时建设了政策、法规、案例、认证、标准、企业、人才、国际动态、技术支持、商品等资源库,有效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政府网站在推进商务政务公开、提供便民服务和为全省商务建设服务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三大专业网站作用日益凸显。三大专业网站运行以来,安徽进出口商品网对提高我省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成交,宣传企业产品,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贸易机会,扩大外贸出口,作出了积极贡献;安徽招商网为提高我省招商引资水平、营造良好投资氛围、推动我省广大中小外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吸引广大外商关注我省经济发展,积极赴我省投资兴业,成为连接投资者、项目、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桥梁;业务网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办事成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快捷的服务宗旨。

3.完善厅机关内部局域网建设。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省商务厅加大投入,改善办公自动化软件,强化公文无纸化传输、信息发布、工作交流等功能,厅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内部资料的网上传输、***享。目前厅机关***拥有计算机200余台,单位人均拥有计算机数达到100%,并开展了多轮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4.商务领域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厅党组工作中心和领导指示要求,继续坚持为政府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宗旨,努力在把握服务重点、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上有新的提高,***报送政务信息超过2000条,连续4年获得省委政务信息报送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得省政府政务信息先进单位。

5.“地方商务之窗”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商务部***为我省建立了“地方商务之窗”省、市、县(区)、开发区子站197个,并全部开通。我厅切实推动我省“地方商务之窗”建设工作,连续举办了5期培训班,并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根据商务部每月的通报,“安徽商务之窗”的信息发布量和点击率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商务部多次表彰。“十一五”期间***发布信息610158条,“安徽商务之窗”在宣传、推动我省商务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启动“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强劲东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按照《商务部关于实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商信发〔2006〕162号)要求,我们制订了《安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方式,建立了试点体系,并确定了肥西县作为我省的首个试点县。

7.扎实推进“网上购销”,解决农民买难、卖难。2006年6月,商务部依托新农村商网,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农村商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为广大农村和农民开辟了一个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平台,是一项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商务部工作部署,我厅积极响应,在原有安徽出口商品网的基础上建设了商务部新农村商网的二级子站——安徽新农村商网,并与省内现有的知名涉农网站横向联合,利用市、县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和一些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中介组织的力量,广泛动员组织基层农业组织、骨干农户参加对接会,搜集、整合、发布了一大批农产品购销信息,“十一五”期间组办对接会13届,促成了多项网上交易成果,安徽省的成交量一直居全国领先行列,取得了明显成效。

8.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商务预报”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商务部对各地市场监测工作综合考核中,我省进入全国前列,并上升为全国前三强。监测样本企业数量全国第三,所有市级商务部门开通商务预报,所有县级商务部门开展农村市场监测,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范围扩大到所有县(市)。信息报送率达到100%。各地商务部门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和办法,加大了数据催报、督报和审核力度,监测数据报送率和报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全省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监测样本企业已超过1000家(1418家),居全国各省市第三。我省市场监测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市、县,涵盖内贸流通18个行业、7种零售业态。监测商品种类主要有生活必需品11类61个品种、重要生产资料11类74个品种、茧丝绸行业7类27个品种和应急商品数据库重点联系企业的30种商品。利用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监测数据,加强市场监测成果转化工作,扎实推进商务预报工作。在开通所有市级商务预报平台的基础上,开展县级商务部门商务预报工作试点,16个县级商务部门已开通商务预报平台,并对省级原有的版面进行改版升级。商务预报平台发布各类市场信息和分析报告一年3万多条(篇),商务部转载和采用8000多条。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家新闻媒体和主流网站经常采用“安徽商务预报”发布的市场分析文章和信息,商务预报已成为社会公众特别是新闻媒体关注的对象。

9.“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工程的全面推进。作为国家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基础工程,“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工程为维护产业安全、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全省已有320家企业参与了产业安全数据直报工作,全省贸易摩擦和产业损害预警监控、预警、立案、应诉、效果跟踪、涉案产业规范等具体工作逐渐进入商务部门日常工作,相关政策和服务能力逐渐完善,产业中介机构参与积极性提高。扩容工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安全发挥了“准确预测、及时预警、科学预案、有效预控”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由省商务厅和省汽车行业协会合作的对全省汽车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在2008年末启动,从2009年开始向商务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省有关部门提交年度预警监测报告,2010年始按季提交预警报告。

(二)全省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尽管公***商务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影响和制约全省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问题亟待在“十二五”期间切实得到解决。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商务信息服务工作的推广。目前,随着互联网高效、便捷、低成本优势的日渐显现,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推广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进行。但由于我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较低,地区间、城乡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很多偏远地区及广大农村无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贸易信息等。

2.信息服务内容配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商务工作的需要。目前,我省公***商务信息服务的现状是:服务水平不高与资源浪费并存,重复劳动和不成系统的信息服务局面并存。一方面是信息内容尚不全面,信息服务体系的结构有待调整,信息服务产品仍未升级,从而导致向企业提供的国际市场信息零散,不能满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和贸易促进机构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各种渠道的公***商务信息存在同水平重复转载、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协调和分工,这些势必都会影响公***商务信息服务的效率。

3.缺少专项资金保障,尚未形成合理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我省公***商务信息服务工作至今尚无专项资金保障,一些商务主管部门由于缺少资金保障,迄今仍未建立起必要的公***信息服务组织机构,使得信息获取及发布渠道不畅,进而影响到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充实和完善,难以形成顺畅通达的覆盖全省的公***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二、“十二五”期间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在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十二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未来5年,我国商务工作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对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要求,公***商务信息服务要针对农村市场提供满足“三农”需求的各项信息服务,在引导和方便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促进工业品下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同时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将公***商务信息推向农村,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发掘农村消费潜力,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随着我省内、外贸一体化的建立,坚持开放促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新时期商务工作的核心任务。商务工作未来的发展要求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面,以质量更优的服务产品满足企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为我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全面、及时、准确、有深度的商务信息服务,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推动我省经济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按照安徽商务工作“十二五”规划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围绕全省商务中心工作,着力完善公***商务信息服务的组织保障体系、信息内容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重点加强商务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体系完善、运转协调、权威高效的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

(二)遵循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所有公***商务信息服务产品的设立与发展,都必须以绝大多数的企业、公众的需要为前提,并根据企业、公众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

2.科学高效原则。坚持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按合同办事,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系统建设原则。在省商务厅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商务系统各级部门积极参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划,并力争使商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规划,从资金和技术上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4.协调发展原则。要努力解决城乡间信息不平衡、信息资源不对称的问题,缩小并最终消除信息鸿沟,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公***商务信息结构,增加企业急需的国别贸易环境、国外经济合作机会、跨国经营风险评估等类别的信息。

加大对信息的处理、分析力度,增强公***商务信息的引导性和权威性。

增强公***信息服务的国际影响力,有效推动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将公***商务信息服务的触角伸向农村,公***商务信息服务站基本覆盖全省各村级单位,以顺畅通达的信息引导农村生产和消费,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四、“十二五”时期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措施和重点工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我省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资金保障,同时实施一批大型主体项目,加快建设步伐。

(一)主要内容

1.进一步办好省商务厅网站。对省商务厅网站进行一次全面改版,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网上办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实现政务信息***享和业务协同,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公***商务信息服务中的数据集成和门户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公众。

2.进一步办好“安徽商务之窗”。按照“统一建设、分级管理、各自维护、同步发布”的原则,加强“地方商务之窗”的业务培训,不断完善栏目设置,争取“十二五”期间所有“地方商务之窗”都能正常维护运行并产生良好效果。

3.进一步构建全省商务信息网络。建立与各市商务主管部门、重点外贸、外资、外经、流通、物流企业的网络连接,完善全省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生猪市场监测、蚕丝绸市场监测等信息系统。

4.进一步建设覆盖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功能先进、安全实用的全省商务系统电子政务体系。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网上公文传输、网上业务申报、政务信息报送,完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形成上传下达、快捷高效的商务工作平台,从而提高各级商务部门管理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5.进一步加强商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我省商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办事部门和人才队伍。各市商务局要建相应的组织机构,从多渠道招聘技术和管理人员,形成一支商务信息化工作强有力的过硬队伍。同时,加强队伍培训。每年结合工作举办市商务部门和商贸企业的计算机基础培训、应用培训和网络安全培训,稳步提高全省商务系统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十二五”期间,要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组织机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省、市、县公***商务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明确公***商务信息服务的主管机构,发挥政府对公***商务信息服务工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特别是贸易促进组织、信息中心、商协会的作用,引导其从事公***商务信息服务;通过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方式,选择社会上优秀信息服务企业承办公***商务信息服务项目;鼓励信息服务企业对公***信息产品进行再加工,提供有偿增值服务;为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利用公***信息产品创造条件,进一步挖掘信息服务产品的价值。

2.完善制度保障。“十二五”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和国对外贸易法》关于公***信息服务的规定和相关管理规章、条例,依法保障公***信息服务工作。要根据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的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对公***商务信息服务项目从立项、编制预算、策划论证、招标、执行、费用确认、绩效考核、项目验收及拨款整个项目管理流程的有效管理。

3.加大资金保障。一是根据《公***商务信息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公***商务信息服务专项资金投向,通过项目方式逐步向基层倾斜。推动基层特别使农村村级信息化基础设施改善,将公***商务信息服务辐射到村。二是 “十二五”期间,我国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将进入承前启后、快速发展时期,不仅已经建成的网站和数据库需要维护,而且尚有诸多的信息服务空白亟待填补,对资金的需求无疑会急剧增加,需财政增加投入。三是通过宣传引导推动方式,鼓励各级地方财政和商务主管部门设立公***商务信息服务专项资金。加大对地方商务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

4.做好基础保障。加强商务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调查统计工作。“十二五”期间,将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调查统计工作并对外发布,以摸清家底,为科学决策服务。

加强对各类商务人员特别是商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基础知识培训。建立适应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的人才培训制度,采取远程教育、现场培训、研讨会等各种方式,为公***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三)重点工程。

1.信息商务带动工程。围绕实现商务系统信息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集中监管化、集中电算化、集中配送化,以信息化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安全数据库、智能商务建设为重点,推动商务领域信息化的运用和发展。具体举措:一是推动商务企业信息化运用。支持企业在内部管理、物流配送、销售售后等环节加强信息化运用,力争实现限额以上企业信息运用全覆盖。二是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带动网上购物新兴行业集群发展,丰富国际国内贸易方式。三是推动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依托我省技术和人才优势,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平台载体,加快离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发展,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四是推动产业安全数据库建设。动员本省重点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参与产业安全数据库建设,依托商务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展本地重点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分析,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水平。五是推动智能商务建设。大力推动云计算在商务综合平台中的运用,力争云计算研发、应用走在中部前列。

2.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把公***商务信息服务推广到农村,“十二五”期间,将开展以广大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收集发布农村商务信息为方式,以促进农副产品和生产生活资料流通、发展贸易为主要目的,以公益性、非盈利性为基本特征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引导和方便农民推销农副产品,促进工业品下乡,方便农民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进一步做好“安徽新农村商网”维护工作,以信息发布、咨询互动和交易对接三大功能为主要手段,整合发布农村、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同时设立“各市新农村商网”网页,收集和发布当地农村商务信息。新农村商网的信息内容以农村流通信息为主,同时与有关涉农部门开展信息合作,积极链接和推介各相关部门的农业生产、流通、科技、教育等信息,形成信息互补和***享,***同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进一步开辟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收集信息、发布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站的辐射作用,将公***商务信息服务覆盖到农村。

3.城乡市场信息服务工程。“十二五”期间,将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以监测市场运行、调节市场供求、促进行业发展、引导居民消费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监测质量、加快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拓展监测领域,优化样本结构,提高数据质量,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市场监测队伍,发挥信息引导和信息服务作用,为扩大消费,维护市场平稳有序运行,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4、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工程。“十二五”期间,以继续推进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以提高维护产业安全、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进一步扩大数据采集和产业监测范围,以产业安全数据库资源为依托,结合安徽实际情况完成“产业安全指南网安徽子站”上线,并通过编印“安徽贸易救济信息参考”等方式,做好面向本省产业和企业的贸易救济信息服务;进一步发挥本省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把本地微观数据和产业安全数据库丰富的宏观数据及基础功能结合起来,做好本省汽车产业预警监测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工作,提高预警报告质量,并争取将预警监测扩展到其他重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