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回家的吗

再一次看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还是最喜欢最后一小段。

这篇文章是钱钟书1945年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介绍了中国诗歌的特征。

最后他作出了一个结论,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我们学习外国诗,每每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发现外国诗并不神秘,它只是诗。

有时我们身处其中,并不能明白本国诗的特点,当用另一个事物来进行比较,我们对本国的诗就有了更深的领会。

所以我们学习它,了解它,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国诗。

既然出门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回家,那我们还要出门干什么?

有人说,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

也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但我却以为,正是因为我们对家有更高的期待,在家里呆的不开心了,所以我们才想要到外面去走走。

旅途中自然有美丽的风景,但我们会有各种疲倦和担忧,每天早起晚归赶景点,有排队的烦躁与拥挤的苦恼,有水土不服夜晚失眠的担忧,有被别人坑蒙拐骗的恐惧……

每次出去,导游会发一个行程单,行程里的最后一句往往是:结束愉快的行程,回到温馨的家。

但平时我们身处其中是不会意识到家有多温馨,简陋的房间有多舒适多放松。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俗话还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这些话是如何有道理,出一次门,你就知道了。

又想起早几天看的冯骥才先生写的《老夫老妻》,一对夫妻为什么要吵架?是不是对对方死心了?

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对对方还有期待,才会吵呢。

但吵架不是目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所以,“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真的很有道理。

“家居,出门,回家”往深刻了理解,就有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了。

虽然最后看到的还是山,但此山非彼山,你也脱胎换骨,不再是以前的你。

试想一下,当我们拖着残破的病躯劳累了一天,躺在自家的小床上,那种舒适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国王。

当我们已厌倦漂泊,满怀疲惫,回到久违的温馨的家,我们该是多么感激上天的恩赐。

无论我们的性格是活泼的还是内向的,总有一些时刻,我们会觉得孤独。

心灵无处栖息,青春无处安放,我们都有灵魂的思家病。

想要追求内心的平和,我们可以把感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也可以寄托在一件事物上,比如一项兴趣爱好,还可以是一处地位,总之,是一个让我们在疲倦时能停靠的港湾,它能在我们困顿时给我们前行的力量,给我们安全感,让我们躁动的心渐渐沉静,让我们能微笑面对风云变幻的尘世。

注:图片来自摄图网,已购买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