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及浙江省海岛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岛数量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961个(海南岛、港澳台除外),433个岛屿有常住人口,人口452万,大部分海岛居民以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为业。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以及中日、中韩、中越双边渔业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我国海洋渔业捕捞空间大幅缩减,大量渔民面临转产转业,渔民增收出现困难,海洋渔业和渔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处于交通不便的海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的压力更大,社会矛盾更加突出。

旅游业在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旅游已经成为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的重点。我国不少岛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优越,海岛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一些海岛先后开发了休闲渔业、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部分海岛(如浙江的嵊泗列岛、桃花岛,广东的伶仃岛以及山东的长岛等)成了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海岛地区渔农民思想观念的提升,促进了渔农民的增收,改变了渔农村的村容村貌。但从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一些海岛的旅游开发效果并不理想。相反,部分海岛地区的无序开发对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给海岛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探讨科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完善和提高海岛旅游的档次,使海岛旅游发展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与社会主义新型渔农村建设相结合,已成为海岛旅游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海岛旅游开发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旅游业所涉及行业的广泛性、海洋与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当前旅游业膨胀所造成的环境危机等,都要求海岛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也表明,海岛地区环境优美、生态保护良好是吸引旅游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必须严格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认真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景区与海岛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海岛旅游开发要坚持应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方针,条件较好的岛屿先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岛屿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处理好当前开发与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问题。其次是必须严格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和海岛的综合管理,采取严厉的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规范各种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另外,要通过优化生产结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适应的旅游活动来强化海岛的生态环境保护。二、海岛旅游开发应与和谐海岛社区建设相结合。海岛渔农村社区是开展海岛旅游的细胞,是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个和谐海岛旅游社区应包括社区居民全面参与、旅游管理规范、各主体之间利益分配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居民与游客关系和谐等方面。要促使旅游业的发展与和谐海岛社区建设相结合,首先,要拉长和延伸旅游产业链,将旅游业发展与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水产养殖加工、休闲娱乐、餐饮以及渔民转产转业、医疗、托老保险等结合起来,使旅游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其次,要创新经营机制,在旅游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的模式,采用渔村经济聚合型、企业拉动型(如公司+渔农户、企业+社区+渔农户等形式)、海洋生态经济型、股份合作制等结构形式来发展旅游业。另外,当地政府要通过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扶持,重点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效益好的海岛旅游项目,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以实现海岛旅游产业化、集约化和效益化的目标。我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有大小岛屿1,390个,人口近100万。浙江省舟山市作为全国唯一以群岛组建的地级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近年来依托境内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的佛教文化的品牌效应,陆续开发了朱家尖岛、桃花岛、嵊泗列岛等海岛旅游景区,推出了一批旅游项目,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正在致力于全国首创的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已初步建立海岛渔农村新型社区182个,在旅游发展与和谐海岛社区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