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砸中旅游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是可以培养的。尽管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思想上予以重视,工作中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够为祖国培养出具有更多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理当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思考、驰骋想象的空间,拓展创新思维,注入开发创新的活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探究、创造的能力。

一、 激活好问个性 燃放创新火花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公式,思维是“发现→怀疑→反思→探索→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怀疑是思维活动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的源头。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针对中学生猎奇好问的个性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对教材、教师以及某些带***性的看法加以大胆怀疑,进而引导他们探讨研究,得出自己的见解。

在一次以“当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们下车后,大巴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大巴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按常理,一般人都会说,‘幸好我们不在车上!’而这对情侣却说,‘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了。’这句话是对人的心灵的考问,善恶、美丑、高下之分,往往就在这一念之间。”材料为由头,以“心灵的考问”为题的作文训练课中,在指导具体写作过程时,我明确指出:记叙文要紧紧扣住“这一念”的萌生过程以及对它的感受、感悟去演绎;议论文则要紧紧扣住“这一念”的前因和后果、趋势去透析,从而彰显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鞭挞人性中“假、丑、恶”的污垢。

高二909班的韦淇升同学写了一首《与你同行》的诗,当笔者问及怎样构思的时,该生坦言:“我觉得这对情侣不应该只有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也应该有人性中‘假、丑、恶’的污垢。因为‘光辉’与‘污垢’是同居一隅的,如不这样,世人就千人一面了。”我们能说此生的思维不新吗?他能想人之未想,言人之未言,这不正是创新意识的训练培养吗?

二、 开启创新之闸,增添探究之力

培养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训练,无疑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因为,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新”与“活”。新,即与众不同,有新意。理解不人云亦云而有独到见解,表达不说套话而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活,即有灵性。思路宽、思维活,不拘泥于某一点、某一面,不囿于思维定势,而是发散性的思考,多角度多层面的灵活探索。因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巧妙启发,激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以训练培养其创新潜能。笔者曾在教学《失街亭》一文时,安排学生围绕“失街亭,谁之过?”展开讨论、探究,要求学生做换位思考,不人云亦云,力求见解新颖而又言之成理。讨论中,学生们大胆进行逆向思维,各抒己见,在此略录一二:

生甲(909班韦泽朕):街亭一役,至关重要,作为三军统帅、号称“智绝”的诸葛亮,明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为何还要将至关成败大局的街亭防务交与刚愎自用的马谡呢?可见孔明用人不当,街亭失守,乃孔明之过也。

生乙(909班廖慧春):作为街亭防务副将的王平,当他劝阻违背军令不在当口下寨而跑到山上驻军的马谡无济于事时,何不以大局为重,夺了马谡兵权,甚或先斩后奏而使大军按照军师的部署严守街亭呢?再则,当马谡领兵上山扎寨后,王平不是还有几千精兵吗?他又何不当道下寨,予以补救呢?可见,街亭失守王平也难逃其咎了。

如此解读,真可谓新颖而深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将思维训练尤其是多向思维训练列入教学重点,无疑给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增添活力。

三、 鼓励探究评价,铸就创新能力

感受美学告诉我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还只是停留于理解的层面,而事实上,每个读者都应该成为哈姆莱特的重塑者,这才是创新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今天的中学生是未来文化的创造者,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带着审视的心理、怀疑的目光、批判的锋芒去探究作品、评价形象、鉴赏文学艺术,造就自身的创造能力。

笔者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时,曾要求学生们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广泛阅读李诗,并紧扣“李白与人生”的话题研读李白,探讨李白的人生态度,进而写成小论文,然后在班上交流。经过学生的认真研读,写出了不少有个性、有创新的小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语)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我们,理当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张杨个性,努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祖国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