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憨豆先生的假期》的影评。英文

不能走出的乌托邦——《憨豆先生的假期》

说到突然非常想看《憨豆先生的假期》的原委,还来源于一场横祸。刚买4个月的手机在半个月内连续坏了三次,最短的损坏间隔为2个小时……。这也是最近我一直呻吟倒霉的其中一个原因。于是就有了三顾诺基亚维修茅屋的经历。每一次的维修过程当然都要经过漫长的等待,除了跑到对街混一杯1元的85冰咖,跑到隔壁论斤称的书局淘本德语语法以外,我最大的乐趣恐怕就是坐在大厅什么也不做看着墙上刚好和维修时间吻合的时长约1小时的憨豆经典合集回味了。去了三次,三次的内容都不相同,以至于我错觉地以为修手机是一种心灵的陶冶。Forget it!还是来说说憨豆的经典合集。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赶上电影的无声之始,错过了卓别林的默剧时代,不以年龄为借口的说,却有很少人会忘记从小陪伴我们长大的德国胖老头和英国豆子。记得一年寒假,因为电视台盗版播出了大部分的豆子先生合集,于是我便用老式录像机录下来在那一年反复的看。而即使这样,也不会抑制我在之后的几年每次播出时反复观看的热情。而这次因手机之祸重花如此之长时间温习旧作,促使我马上翻看了藏在电脑深处很久的《憨豆先生的假期》。

无法进入现实的豆子

之所以一部电影可以像课件一样被放在电脑深处如此之久必定有它不招待见的原因。憨豆系列是非常好的电视系列片,但这并不代表憨豆电影同样精彩。而我的梦魇来自《憨豆特派员》的无趣和自作聪明和憨豆系列电影第一部的中规中矩。虽然当时的阿克金森并不是以原版憨豆的形象出现在《憨豆特派员》中,但是那部失败之作已经让憨豆的价值大大缩水了;至于那部以毁掉一张画为主题的憨豆电影根本不能算是一部电影,至少从调度到内容,只能算是一部加入台词的不太好笑的憨豆加长版。而这次让我们欣喜的一面是,憨豆终于走出室内,来到了欧洲大陆的旅游版图,让憨豆电影真正开始有模有样地像电影了。

然而,改变是一把双刃剑。也许你耗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梦中的桃花源,但当你发现桃花源中没有电视没有空调美女不化妆吃饭不用勺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地方根本不属于自己。正因如此,憨豆用这样的改变将自己带到了一个不可撤销的领地。事实证明,憨豆的形象只适合于台词少,肢体多,弱化剧情,强调场景的短篇电视节目,这是由他的本质决定的。然而孤僻的憨豆一旦被推上了去戛纳的旅程,所有的发挥也便变得不自在起来:笑点陡降,原先1分钟笑三次的格局被打断无关的留白抹杀;肢体幽默被装傻代替,原先完全依托场景的肢体幽默被剧情局限,只能靠跳跳舞唱唱歌来预约观众;剧情百疏,因为要顾及憨豆的特色表达剧情也便不能发挥到最出色,只能靠生搬硬套来圆一个不怎么漂亮的谎。最后,让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摆在了眼前,惹人喜爱的豆子先生永远只能活在场景之中,他不该进入现实。

本质变得龌龊的豆子

也许原先豆子先生惹人喜爱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他惹是生非和装腔作势的能力真正代表了国家的风格和人性的两面,而另一方面一定在于他同时是那个孤独,让人可怜但心存和善的豆子先生。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为了制造笑料,编剧不惜让豆子先生开始变得龌龊,无论是偷抢拐骗还是打击报复,似乎豆子都开始逾越最初无论多过火都不触犯法律的边界。可能我有些较真,但只能说,这种喜感打动不了我,我还是爱以前的豆子。

总有阳光

最后当然还是要说一说这部电影的好处。电影导演对于欧洲文化非常了解,英国人的古板,法国人的高傲,法国人对英国人的不屑和嘲笑,英国人的自嘲,欧洲人集体对美国人装腔作势的讽刺,都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文化角度来说,这部电影用了不大的篇幅和非重点的陈述给了所有人一个文化冲突的讲演。当然,这部电影让我们回到童年,回到豆子的世界,对我个人来讲让我温习了法语,甚至发现其实很多单词我还依然认识。而且不可否认,法籍女主角的笑容的确摄人心魄,我开始遐想也许不该让盗盗去法国,即使我去了更不该去找他。那里的阳光会让人迷醉,那里的美女会让人拔不动腿,因为每个男人都会认为她们的笑容在勾引你犯罪。当然,最终看似土气的合唱其实很好的表达了主题:那就是人人爱憨豆,世界都和平。

ANYWAY,希望你看过本片之后,还能够一如既往地爱着憨豆先生,声明,此句绝没有反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