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古建筑旅游景点介绍 陵川县古建筑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晋城有什么旅游景点?

晋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如下:

1、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的总面积为3.6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被专家们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相府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是一处很是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

2、八里沟景区。

八里沟景区位于太行山石门沟内,该景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植被品种多达1100多种,景区内还有七大险谷、三十六奇峰,处处充满着神秘奇妙的感觉。

晋城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晋城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1、山里泉自然风光水利风景区

有着举世罕见、神奇独特的地质地貌奇观,其群峰壁立,尽显巍巍太行之雄姿。滔滔沁河水九曲十八弯,盘绕蜿蜒犹如一条蛟龙雄踞在大山深处,尽显雄浑。这里的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是人们旅游度假的理想胜地。

2、棋子山

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六泉乡西南,相传其为殷商贵族箕子封地。在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曾避居于此,摆布石子,推演天文,于是棋子山成为了箕子的纪念地,也是当代围棋文化与赛事活动中心。

3、沁水柳氏民居景区

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境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后祖籍沁水的陕西华昌府通判柳遇春的故居。柳氏民居作为明清古建筑,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4、沁水历山景区

历山是中条山脉中的一段,其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相传舜王当年耕治此山时曾编制了黄河流域的物候历—《七十二候》,于是后人称其为历山。该景区将自然风光、原始森林和古人类文化融为一体,是集旅游、探险、狩猎、考古为一身的综合性风景区。

5、阳城蟒河风景区

是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内生活着猕猴、大鲵、金猫、金钱豹、山白树、青檀、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游玩价值和参观价值十分高。

王莽岭在哪个省哪个市

山西省晋城市。

王莽岭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东南部,是晋豫两省的界山,总面积40平方公里。北邻上党盆地,西临晋城,东南临冀豫平原,四面低矮,得天独厚。是太行山、中州平原断裂地质带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也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相传西汉王莽追击刘秀,在此扎营,故名王莽岭。

景区由王莽岭、西崖沟、昆山、刘秀城四个景点组成,最高海拔1700米,最低海拔仅300米。当你停在山顶,太行山尽收眼底,中原大地随处可见。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左右。金元文学巨匠元好问称之为“清凉圣地”。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奇峰、险峰、陡崖、纵横峡谷、溶洞瀑布、云海日出、雾中挂冰等壮丽的自然景观,被誉为“太行山之巅”,又称“太行山之巅”。

西南景区脚下是著名的西崖沟,是电视剧《沟里的人》的发生地和拍摄地。三代村民苦干30年,用原始的方法和简陋的工具,在山崖上凿出一条曲折的道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人民日报称为中国农村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昆山位于景区东北部,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峭壁千仞,险峰嶙峋。山西和河南在这里垂直分隔,山上冷云,山下田园绿波。穿越时空不容易,所以叫绝壁。目前,王莽岭已被命名为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示范点、中国百强县旅游景区、地质科普基地和全国首批全民健身活动基地。被称为最有潜力改变山西古建筑旅游单一形象的景区。当代诗坛领袖、毛主席的前秘书李先生在一个诗歌日写道:“不登岭,不可识太行山。天下奇峰,何必登五岳!”

我来当导游写安丰古街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北靠上党盆地,西连晋城,东与河南辉县接壤,南与河南修武毗邻。全县总面积1751平方公理,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1791米素有“太行屋脊”之称。最低海拔仅有628米,海拔相对高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9度,夏天平均气温仅有22度左右。以王莽岭为代表的东南部山区,山高林密、气候凉爽,气温较全县的平均值还要低2-3度,早在金元时期元好问就称其为“清凉圣境”是一处天然避暑胜地。其年降雨量为700-1000毫米,是山西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县区之一,其东部山峦重叠、山高林密为主要的林业产区,也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陵川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六年(记公元596年)始建陵川县。据境内发掘出的塔水河人类遗址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全县辖七镇五乡,378个行政村,132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25.17万人。陵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全县耕地面积4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62亩。其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土豆、小米。全县森林面积为7.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6%,东部山区覆盖率为60%以上居全省之首,是全国“绿化百强县”“全省生态环境十佳县之一”。

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境内现存古建筑1300多处,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大家都知道全国文物北方最多北方文物山西第一,那么你知道陵川文物在全国的地位吗?陵川被专家称为“中国金元时期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3处、市级5处,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数以百计的哲人贤士,仅宋、金、元、三代就出现过7名状元和93名进士。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郝经曾在元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还有金元时期文坛巨匠元好问,少年时代就求学于陵川郝天挺,更令人称道的还有陵川武氏武明辅、武天佑、武天和叔侄三人三状元。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史册上作为老区的陵川人英雄辈出,曾留下2463名英烈的名字。陵川县还是首批被国家确定为十九家最具有旅游价值的县地之一。

大山阻绝,交通闭塞,人迹罕至,使这块风水宝地名不见经传,但也因此为我们保存了一块十分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让我们今天能有仙境之旅,真实体验反朴归真、心旷神怡的乐趣。

陵川免费景点三月去哪玩

陵川免费景点很少哦,介绍一下陵川值得一去的地方吧。

锡崖沟景区位于王莽岭景区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锡崖挂壁路被称为世界奇观。该区山陡沟深,地势险恶,峭壁环列,由于天险阻隔,沟中二百户人家几乎与世陷于隔绝,千百年来自生自灭。1962年,沟

里人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历时三十年,两代人在村西绝壁上凿出一条长7.5公里的挂壁公路,开创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毛泽东同志名言中“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真谛在这里得到了真实体现。这里成为启迪和升华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精神的源泉,世外桃源,该区谷底阡陌交通,沔桥流水,田畦青翠,民风纯朴,自然风光秀丽,村中有一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垂直分开,深邃悠长,峭壁如屏、砂岩如朱,一股清泉从壁间飞流而下,涛声如雷,寒气上逼,云雾飘渺,蔚为壮观。  王莽岭是陵川与河南辉县的界山。山之东崖,俗称天柱关,由高低错落的56个山峰组成。大者,峰顶可跑马,小者状如笔尖耸立,有“驼鸟峰”、“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赐福峰”、“龙泉宝剑峰”、“莲花峰”、“仙女峰”等等,巍峨峥嵘。山南部千仞峭壁,如一石削成,“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北部巍岩相迭,青莲秀出,群峰连绵。仰瞰之间,怪石嶙峋,浓绿浅翠,流泉飞瀑。晴日,千奇百怪的峰岩,青中带紫,近看山形勾勒分明,远眺如画中写意,朦胧如幻。

王莽岭壮观之处,莫过于日出。每逢晴日,峰峦沉浸在鱼鳞般茫茫云海中,从灰蒙蒙至五色染云至金鳞闪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时间霞光万道,群山尽染,其磅礴辉煌之势,一如泰顶。

王莽岭的山脚下,坐落着美丽的锡崖沟,因传说仙人道士曾在这里冶锡炼丹而得名。在锡崖沟的周围,有四大山系,东有马东岭,西有桦山,南有青峰围,北有王莽岭,“四山夹隙之地名曰锡崖沟。因地形险要,无行路之便,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

锡崖沟景区位于陵川东南,与河南辉县接壤,面积10.6平方公里。旧县志里这样讲:“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桦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峰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称日锡崖沟,因地势险恶,绝路,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四周大山,险峰环列,俊岭嵯岈,间或浓云翻滚,雄伟壮美。沟内居民或依山傍水,或临崖跨涧,错落聚散,隐现有致。村内建筑多用石材,石屋、石桥、石径、石桌、石碾、粗放古朴,“野味”浓郁。“天坑型”的地形环境,使得这里的小气侯温和,水量丰沛,植被茂密,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如至江南。村中一条大峡谷,由北向南伸展,如天坑之地缝,深处可达200几十米,震旦纪红砂岩壁东西对应,曲折排列,窄处几米,宽处200多米,如一条苍凉的时空隧道,无尽延伸,湮没于河南境内。苍劲狂野的险峰俊岭,旷古雄壮的大峡谷,安谧清幽的田园风光。 然而,最值得称到的是锡崖沟人历时三十年用手指在绝壁上抠出的一条挂壁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壮歌,被称为“当代愚公,人间奇迹”。

由于大山阻隔,交通闭塞,这里的美山好水、肥田沃土连自己的姑娘都留不住,远嫁出山。从1962年至1991年全村830口人苦战三十个春秋,在头上壁立千仞、脚下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上,用钢钎、铁锤凿出了一条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谱写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罕见的人文景观。

在人们惊叹“锡崖沟精神”的同时,发现这里还是一个神话般的世外桃源。在锡崖沟的大山谷中,从北到南分布着17个自然村。沟内阡陌纵横,气候凉爽,鸡犬相闻,民风淳朴。清一色红石板垒成的屋子、篱笆墙、水辘辘、石碾子,诗一般的田园风光,清新宜人。壮美的山川与优美的历史传说,使人流连忘返。

响水河,发源于王莽岭南麓。百丈深的峡谷之上,龙王桥横空卧波;桥下十几丈高的瀑布如一条条彩练,直泻而下,落入深不可测的龙王潭中。透过瀑布,隐约可见那神秘幽深的青黄二龙洞。打在石子上的水珠,如落入玉盘,清脆悦耳。倒生柏,生长在离龙王桥200米的悬崖上。头朝下,根向上,阴差阳错地生长在岩缝间,向世人展示着它神秘的生机。爽身淮,是一座天然的浴池。每临夏日,峡谷中的山风送来阵阵凉意,人们在爽身淮上捡美石,浴泉水。泉水经大山灵气的浸染,富含各种矿物质,浴之,饮之,舒筋活血,养颜益寿。美人峰,位于锡崖沟东面的马东岭山。夕阳西下,眺望东山,那乳、那眉、那秀发、那微微隆起的小腹、那纤长的曲线轮廓,恰似一位沐浴的少女。

黄巢洞,位于锡崖沟东南三公里处,相传是唐末农民起义军“冲天大将军”黄巢兵败后的避难之地。此外,还有西莲寺、东莲寺、后晶宫、祖师顶,这里的每一处地方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独特恩赐,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

锡崖沟地处太行山腹地,却像太行山中的一个“异类”———不像是北方,倒像是江南。雾说起就起,雨说来就来。这里的雾和雨只能用迷人二字来形容。雾如潮涨,从峡谷里漫起,再从村庄溢开,然后再攀上那从三个方向环绕村庄的万仞绝壁那峡谷、那湖水、那石板房全都隐于轻纱中,时隐时现,宛若一个诱人的新娘,让眼前熟悉的景色变得陌生且新奇。锡崖沟的雨落在脸上,带着温柔的凉意,有如柳絮拂过,太行雨宛若是绿色的。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要数雨后初晴的锡崖沟。不知名的小鸟不知在山上哪棵树上啁啾起来,苍翠的山峰返老还童般青翠如黛,锡崖沟大峡谷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一道道飞瀑和如洗的绝壁奉献出了全部的美丽。锡崖沟的几个小村子差不多是被河流、小溪和湖泊连起来的。湖水绿得让人心动,倒映着婆娑树影和袅袅炊烟,投入它的环抱是难以抗拒的。

“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白桦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峰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称曰锡崖沟”这里既有险峻秀丽的奇峰深谷,又有玲珑剔透的碧湖秀水;既有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又有展示人类力量的挂壁公路。千百年来的闭塞隔绝,带来了贫困、艰难等诸多不便,但也使它世外桃源般的风情保护得相当好,无论自然景色还是风土人情都天然少雕饰

在锡崖沟过得是开门见山的日子,抬头看见的都是让目光无路可逃的万丈高山。沟里人一直想走出大山,一条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是八百多村民,用钢钎、铁凿等最原始的工具,耗时三十载开出的。这是条需怀着敬意徒步的公路,因为它是一尊表现人类力量、人类坚韧和意志的雕塑。出挂壁公路,继续沿路前行就能到达王莽岭。王莽岭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风光的代表,有“不到王莽岭,岂识太行山”之说。驻足峰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那些褐红色的绝壁仿佛铜臂铁躯的巨人,让人刹时感受到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而那凌空长在绝壁上的树和灌木,只能让人赞叹生命的顽强了。

崔府君

又名显应王庙。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据《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乐平(今

陵川县

昔阳)人,唐贞观进土,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因而建庙祀之。庙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规模壮观,山门前平台凸起,两侧石阶对峙,左右配以廊庑。山门高居正中,门侧又各建掖门一道,门楼秀丽,雕刻精巧,与一般佛寺外观截然不同。山门最古,为金时原构,五开间,两层,下层砖砌高台,中柱上装青石门框及板门,门框上线刻花纹,图案秀美。上层施平座及勾栏,粱架现整简洁,结构已具元代爬梁的雏形。屋顶琉璃为明代补制,鲜丽劲秀。这种高台以上的门庑或殿宇,见宇敦煌壁画,实物中少有。

寺院

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社义镇西隅。创建地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寺周细流环绕,寺前古柏四株,人称四大天王。寺宇规模宏敞,布局严谨,三进院落,皆且卡墙相隔,原门不存,现将天王殿称之为山门,两侧有掖门和钟鼓楼,内有厢房、中殿、左右配殿、东西廊庑,后大殿等。天王殿、中殿历史最古,后殿及两厢尚存元制,余皆明清重修。天王殿殿宽深各三间,单檐九脊顶,斗拱五铺作,结构简练,断面规整,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整个形制还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原构。中殿三间,悬山式屋顶,仅施柱头斗拱,无补间铺作,外观甚为古朴,与天王殿同为宋构。殿顶三彩琉璃脊兽为明代所制。寺内碑碣数通,记述寺史建筑年代等。

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县城西20公里平川村。原宋家川,唐贞观年间奉敕建造,宋天圣年间迁此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寺宇规模完整,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两厢廊庑。中殿历史最古,宋建,后殿金建元修,山着眼点是经明代重修,还保存着元代手法,余皆明、清遗构。中殿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檐下斗拱硕大,殿内梁架规整,形制古朴,结构严谨。据碑文记载,宋代“潞城里崔氏寄居平川,年迈乏嗣,自捐资财,创修中央殿三间”,现存中殿确为宋构。

崇安寺

亦名丈八佛寺,俗称凌烟寺,位于陵川县城西北隅之

崇安寺

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崇安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安寺

佛子山区

风景区以陵辉公路为主的要旅游线路的风景区,西起陵川县杨寨河,东至晋豫两省交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陵川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奇迹。该路全长33.3公里,蜿蜒穿行于太屋脊的崇山峻岭、深涧峡谷之中、沿路苍山

陵川县

秀水如诗如画,奇桥异洞巧夺开工,车过沙场,如入蓬莱仙境,如过洞天福地,上空壁立千仞、壁岩如削,脚下泉水叮咚、吐玑喷玉,弘业门、灵佛洞、卧龙洞、踞虎关、淳江洞、飞瀑长廊等14个遂道竞相争秀,3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涵纷纷比奇。 穿行此路,有时峰回路转,山重水复;有时聊暗花明,别有洞天。登览山巅,万象林列,千载之秘,开怀显露。在旧时关隘“嘴上隧道”附近,两岩峰崇岭峻,悬崖壁立,漳谷深险,坡度急陡,河水从落差65米的峭壁上直泻而下,漾如飞烟,形成了著名的古称八景之一——“灵泉瀑布”。这里修建的东双脑水电站,造福人民之余,工程险巧也构成了一大奇观。在路北隔河以下,二十里秀水随路而下,绕山转壁,波澜不惊,被人们称为“小漓江”。

二仙庙

西溪真泽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城西2.5公里的城关镇岭常村,此地群山拱翠,松柏掩映,繁花似锦,春色宜人,人称“西溪春色”,是陵川古八景之一。该庙创建于唐乾宁年间(984-897),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扩建为现今规模。二仙庙代分两院,中轴线前有山门(上即戏楼),左右各有小旁门。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过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帐,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正殿、东西梳妆楼做法古朴,用材较大,为金代建筑。前面院中挺立着四棵古老的桧柏,人们可以从树上找出各自属相的生动造型,如龙、蛇、鼠、锡、猴、牛羊等,被称为十二生肖柏。整个建筑宠伟壮观,布局整齐严谨,加之崇楼高阁,古柏青松,彩色琉璃,显得最重要的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游诗碑:“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陵川真泽二仙庙属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是一处开发价值较大的旅游胜地。

王莽岭

是陵川与河南辉县的界山。有“鸵鸟峰”、“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赐福峰”、“龙泉宝剑峰”、“莲花峰”、“仙女峰”等等,巍峨峥嵘。山南部千仞峭壁,如一石削成,“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北部巍岩相迭,青莲秀出,群峰连绵。仰瞰之间,怪石嶙峋,浓绿浅翠,流泉飞瀑。晴日,千奇百怪的峰岩,青中带紫,近看山形勾勒分明,远眺如画中写意,朦胧如幻。

王莽岭

十里卧佛

陵川县城东南30余公里处的马圪当乡西闸水村附近,发现一自然山体(山名窑顶山)犹如沉睡千古、仰面横卧的睡佛,惟妙惟肖。在距此山十公里处的西闸水村边公路上望去,卧佛头北脚南长约10华里,头、身、足比例匀称,而且面部五官端正,眼睑微瞌,慈祥安静,如静修入定之神态,仔细体味,似有匀细鼻息相闻,其天生妙成,让人叹为观止。

红叶风景区

位于陵川县城南20公里的老槐树岭至夺火岭

陵川县

北段,是陵川县面积最大的红叶区。该景区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陵(川)修(武)公路蜿蜒于山峦之间。红叶区内崇山峻岭,沟谷深邃,植被茂密。主要树种有柞木、槲树、千捭榆、白皮松、油松、栓皮栎、侧柏、槐、榆、杨等;灌木品种更为丰富,较广泛的有黄栌、山榆、小叶杜鹃、野蔷薇、沙棘、连翘、山桃、胡榛子、山槐、葛等几十种。春夏进节,浓绿浅翠,繁复纷呈的植物将200平方公里的山峦沟旧社会覆盖得象绿毯一般;而当秋季来临,这里便呈现出派灿烂壮阔、色彩纷呈的彩色世界-层林尽染,五彩斑斓。该县红叶节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与北京香山红叶齐名的生态环境游30个节庆之一。

棋子山

又名谋棋山,位于距山西省陵川县城10公里的侯庄乡东北。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 陵川棋子山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方圆数十里之

陵川县

内,颜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围棋辞典》所称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该区主要景点有箕子洞和象天枰。箕子洞是陵川县“棋子山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重要景点之一,相传是围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谋棋消闲之所

距晋城市陵川县东40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王莽岭,相传西汉王莽追赶刘秀到此安营扎寨,故名,又因其险峰幻叠,云海浩翰,瞬息万变被之为“云山幻影”。

龙岩寺

龙岩寺位于县梁泉村,原名龙泉寺,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重修过殿,并奉敕将原寺名改为龙岩寺。为金、明时期建筑。

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灰布瓦。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正殿在后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平面长方形,单檐悬山顶。正殿和寺内其他建筑为明代建筑。

下院的过殿建在五层砌筑的青石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铺以灰色筒板瓦,屋脊为陶灰色飞龙装饰,两边龙吻对峙。过殿前檐用四柱顶撑,柱头有卷刹,施补间斗拱,昂为琴面式,斗拱用材硕大,是典型的金代建筑手法。

上院建于七层高的青石台基上,拾级而上,其正北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檐由四石柱支撑,檐下设殿廊。屋顶为单檐悬山式,斗拱为五铺作。大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为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后殿两侧存有二通完好的碑碣,一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由本县平城人贞元年间进士赵安时撰写的《龙岩寺记》;一是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由当地乡贡常谦撰写的《新建龙岩寺法堂记》。这两通碑上面真实地记录了该寺的创建过程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