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游概念

1.旅游,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人是社会再生产的主体,人的行为从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因而可以把人的行为划分为生产行为、分配行为、交换行为和消费行为四大类。

旅游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就是旅游构成的四个要件。同时具备四个要件的行为才是旅游,否则就不是旅游,而只能叫做旅行。没有游览观光目的或行为的会议、商务往来、科学考察、修学、探险活动就不应该叫做旅游,只能叫做会议旅行、商务旅行、科研旅行、修学旅行、探险旅行等等。至此,可以给出一个基本的朴素的旅游定义:旅游是指达到一定年龄的人到一定距离之外的地方去欣赏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行为。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旅游的业的特征

(1)旅游业的依赖性;(依赖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2)旅游业的综合性;(旅游酒店、交通、旅行社、旅游景区等)

(3)旅游业的脆弱性;(容易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战争等影响,如03年的非典)

(4)旅游业的波动性;(由于本身的脆弱性和季节性)

(5)旅游业的季节性;(淡季和旺季的区别)

(6)旅游业的涉外性;(接待外来旅游者)

(7)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建造成本大,人力资源成本大)

2.旅游者,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游客,即从事旅游活动的人们。在英文里写作“Tourist” 。意思是出于一种好奇心,为了得到愉快而进行旅行的人。但是在统计旅游者的人数时,便出现了一个难题:哪些人算旅游者?哪些人又不算旅游者。比如说,一个人离开居住地到异地观光,停留时间超过了24小时,这种情况算旅游者,看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另一个人离开了本单位或家宅,在本居住地的城市或郊野游玩了几个小时,当晚又回到了住地。这种情况算不算旅游者?依我们的看法他是旅游者,可是在国际上统计旅游人数时,又不予以承认。

3.旅游资源: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主要内涵:

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吸引功能;

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

旅游资源的内容——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可开发性——旅游价值和原材料。

旅游资源可定义为: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它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物质条件,在范畴上属于社会资源之列。

旅游资源的特征

(1)价值上的观赏性。(独特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2)空间上的地域性。 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3)时间上的季节性。 (变异性) 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4)使用上的永续性。 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5)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