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东南亚游 泰缅边境的华人村落 密窝村
密窝村位于泰缅边界,入村前得经过全长250公里,绕过1864个弯的山路。这是个有故事的泰国华人村落。
密窝村(Baan Rak Thai)是位于泰缅边界的一个华人山村。由清迈前往密窝村的1095号公路是条漫长又曲折蜿蜒的道路。选择自驾游是自我挑战,也是避免晕车的上策。全长250公里的路程耗时至少5小时30分钟,得绕过***计1864个弯的山路,才得以进入这个隐藏在郁郁葱葱的山区里,恍如隔世的华人村落。
中途的拜县(Pai)咖啡馆林立,是个受背包客青睐的慢活小镇,适合看书、写信、发呆。我和伴侣则为了拜县夜市里的 美食 而逗留了两天。虽然沿途风景绚丽,行驶在如发夹弯的山路也有亲历《头文字D》里山道飙车的乐趣,但长时间消耗专注力,终于抵达密窝村时,我俩才有所释怀。
密窝村的中国文化,入村前的拱门就已展露无疑。这里盛产高山茶叶,一入村子左手边便是茶园与酒庄,茶园间一栋栋的土楼民宿是整个村落观赏日出的最佳位置。街道两旁大红灯笼高挂,写着客栈、茶楼等字样,大部分店家的门口也都写上横批与对联。右边是水库,村落后的山峦倩影映在水面上,无风的时候,静止的湖面完美地呈现出一个颠倒世界,叫人如痴如醉。散步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爱的旅行方式,也是 探索 这个村落的最好方式。
密窝村住有约200户人家,这里的村民原属中国国民党。1949年,国民党战败给毛泽东领导的***产党军队,大部分党员逃向台湾,而国民党93师则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一直西撤到缅甸。上世纪60至70年代,这个区域曾是臭名昭彰的金三角一部分,受困于此地的国民党党员自然也成了整个“特货”交易中的重要角色。后来,泰国政府想通过国民党士兵去牵制边境地区的其他独立武装,双方才达成协议,泰国政府允许他们在北部边境居留,作为交换条件,他们则协助打击泰***武装。1980年代中期,泰国平定了下来,国民党士兵放下枪支改握锄头,开始务农。
在泰国郊区,言语不通的窘境不时上演,但在密窝村,一句“你会说中文吗?”就能轻松打破僵局。这是我们无意间走进一家以黄土及稻草筑成的土楼小铺后收获的 历史 故事。店内的老先生指着墙上的照片与旧文物乐此不疲地与我们分享着,带有浓浓云南乡音的口吻始终亲切。
以水库为中心环湖而建的密窝村,很快就能绕完一周。村庄再往北一公里,就是泰缅边境的管制站。管制站只有两个亭子与一条红白相间的横栏,不时有人骑着电单车或进入或离开边界,搞不清楚他们是泰国人还是缅甸人。驻守军人拒绝了我们越境的请求,但却为我们指点了一个不在计划中的景点,说只要爬上关口的制高点就可以眺望缅甸。小小的山坡上保留了战争年代的哨岗战壕,布满沙包和地道,还有一个以军绿色帆布搭建的半露天厨房,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抵达坡顶,对面山丘一条土路直通缅甸的掸族村。啊,我这是站在泰国,眺望缅甸啊!更微妙的是,缅甸小孩的朗读与嬉戏声穿越山谷,由风传递到我耳边,声声回荡。在如此安逸的氛围中,确实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军火酣战。
傍晚时分,回到密窝村的主要大街,十字路口处一所不设窗户的单层平房上挂了个“密窝学校”的简陋牌匾,此时正有20来个年龄看起来参差不齐的小孩在学 华语 。老师见在一旁张望的我们便忙着过来招呼,一以华语搭上话,鲁老师的话匣子便打开来。密窝学校2016年才正式开课,他和儿媳妇就是密窝学校里仅有的两位老师。即便村里的小孩都有政府的泰文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但他们坚持让小孩学中文,莫忘传统。以前,他们教学生学习繁体字,后来年轻一辈反映在外头当导游时看不懂简体,出了糗,鲁老师这才意识到简体字更为通用,改以简体教学。
密窝村的夜晚空气持续降温,少了日间玩闹的小孩与游客,一切又恢复宁静。继店长与鲁老师之后,我们还遇上好几个历尽岁月满腹 历史 故事的老人,见到祖辈一样源自中国的我们,眼神不经意地就流露出雀跃光芒。可见即使生活习俗日渐同化,密窝村年长的一辈仍不忘 历史 ,不忘先辈,对遥远的家乡抱有根深蒂固的情怀。
我们学泰国当地游客在这个古朴自然的村落湖畔扎营。12 月的泰北冬季,隔着双层帐篷裹着棉被,依然可以感受到帆布外冰冷冷的空气。隔天一早查看温度计,竟然是摄氏8度那么低。我说这个地方嘛,不管是人文、建筑、气候还是 美食 ,都颠覆了一般人对泰国的传统印象。
离开的那个清晨,阳光微暖,漂浮在湖面上的蒸气令村庄笼罩在一片朦胧 之美 。这个曾经民风彪悍的地方,如今竟略显腼腆。
虽有 旅游 业的加持,但村落依然朴实无华,不过相较老兵们初来乍到时的一片荒蛮,这群遗留在泰北的孤军老兵与后裔总算可以在这个称得上家的地方安顿下来。临行前我再次回望,早起的村民已开始为生活耕耘,一贯作业,恬淡。
岁月静好,安然若素,我步入车内,准备再次踏上那条路转峰回的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