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家乡是哪里?
鲁迅家乡在浙江绍兴 乌蓬船 古城绍兴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大街小巷,溪流纵横。绍兴亦为举世闻名的桥乡,小小绍兴就有4000余座桥。绍兴有一种独特的船称“乌蓬船”,船身轻盈,船蓬乌黑。艄公头戴黑色毡帽,以脚划船。乘坐乌蓬船,乐趣无穷。旅游者可随意选择“柯桥水乡行”、“东湖赏春”、“船访八字桥”、“白桥之旅”等乌蓬船水乡旅游项目。穿桥过巷,沿途赏景。 绍兴老酒 绍兴老酒“好酒,好酒,甘甜醇厚,余香满口,真不愧为东方名酒!”一位日本酿酒专家高山卓美博士,在品尝了传统佳酿绍兴老酒之后赞扬说。 绍兴酿酒已有2500年的历史。据《目氏春秋》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能酿造精良美酒了。“投醪河”的故事便是一个佐证。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亲征伐吴,师行之日,将越国父老送来的美酒投入河中,与士卒***饮,将士们深感恩德,无不用命。终于大破吴军。至今,绍兴城南犹存的投醪河便名出于此。 南北朝时,绍兴酒被列为贡品,到了唐宋两代,绍兴老酒更是越酿越精,遐迩闻名。此后,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赛会,和1925年的西湖博览会上,绍兴老酒都获得了特等奖状与金牌。国后,绍兴老酒是全国18大名酒之一,每届全国评酒会均被授于质量金牌奖、1984中夺得全国金杯奖。 1985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 酒类大奖赛中又荣获金牌奖章。绍兴老酒用精白糯米、优质小麦为主要原料,汲取得天独厚的鉴湖之水酿制而成。同时,采用不同的配料和酿制方法,分加饭、元红、善酿、香雪、花雕等品种,各种酒具有其独特的风味,是饮料酒中之佳品,用绍兴老酒作调料煮饪菜肴能增添美味,绍兴酒也是配服中成药的理想药引。 绍兴酒出口近30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外销量5000吨以上,占我国黄酒类外销的首位。 绍兴兰花 绍兴称得上是兰花的故乡。据史籍记载,越王勾践曾种兰于兰渚山,显见绍兴植兰的悠久历史。 兰渚山在绍兴城西南30余里的漓锗乡.据悉这里和附近的棠棣乡,有许多家庭,世代以养兰、植兰、卖兰为业,为兰花世家的集居之地。 每中早春时节,漓渚花圃和棠棣花圃、兰花竞开,芳香醉人。花工们培育出许多名贵品种,有荷瓣、梅瓣、水仙瓣、蝴蝶瓣、素心瓣,其中“绿云”、“宋梅”、“圆蝶梅”尤为兰花之绝品,可谓奇、古、怪、香。绍兴的兰花,受到国内园艺家赞叹,畅销全国各地,同时还大批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兰花,现为绍兴市市花。 绍兴乌毡帽 戴乌毡帽是绍兴人的一个鲜明标志。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曾出现过许多头戴乌毡帽的农民形象。形如三大碗,里外乌黑,毛毡厚实;贴切硬梆的绍兴乌毡帽,早在清朝已很盛行了。 关于它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那是很久以前,有个猎人在山洞里打死了一只老虎。在背下山时,发现虎背上有一块被血肉粘连着的毛毡。原来这是老虎平时捕吃了猪羊后剩下的牲畜毛,由于栖息受压而成了饼样的毡子。猎人用热水把这毡冲洗干净后,摊于草上用鹅卵石压按水分,数日后,干燥的毛毡成了碗形,猎人便拿它作帽子戴在头上,很感舒适暖和。于是,后人传言,老虎是制造毡帽的“祖师”。 现在生产乌毡帽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先经挑选,加工弹松,脱脂肪油腻后,再梳理层叠,压制成形。其特点不易浸水,不易沾上污泥,戴在头上能遮风、挡雨,翻边处还用作夹烟、放钱。中外宾客来绍兴旅游,看到朴素大方、富有绍兴水乡特色的乌毡帽也引起兴趣,买来一顶戴在头上,拍张照片作个留念。 霉 干 菜 鲁迅先生在小说《风波》中曾描写过那碗“乌黑的霉干菜”。据《越游便览》一书记载:“干菜绍兴民间十九自制。”至今城乡家庭腌制干菜的习惯还极为普遍,连许多迁居海外的侨胞主妇也乐与自制。 乌干菜就是霉干菜,它一般用芥菜,尚未抽苔的白菜和油菜腌制晒干而成的,其中有以芥菜为主。在绍兴,每当春回大地,风和日丽之时,便是腌制霉干菜的大好季节。人们把栽在房前屋后、河边沟沿的芥菜,一株株地割倒在地,再分摊到就近的田头地角或屋前空地晒上一两天,然后洗净晾在竹竿上直至晒干,再堆在空气流通的桌子上,让菜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过几天翻动一次。当芥菜堆得颜色由碧绿转为微黄色时,即可腌制。腌过的菜颜色又转绿,然后挤干卤汁,晒干,便成黄里透红的霉干菜。这时霉干菜一般不食用,而要像绍兴老酒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密封储藏,吃起来才又鲜又香。当然,腌霉干菜要得法,懂得技巧者制成的干菜内含氨基酸丰富,菜的味道纯正鲜美越蒸越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