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黄石的一处名胜古迹或一种土产品

黄石市

中国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面积1850平方千米。人口136.61万,主要为汉族。原为大冶县石灰窑、黄石港、道士洑三滨江集镇。后随采矿业兴起,1948年合置石黄镇,取石灰窑、黄石港首字命名。1950年置省辖黄石市。黄石市是一个新兴的矿冶城市,以采矿、冶炼、建材为主。素有“江南聚宝盆”的盛誉,铁、铜、煤、石灰石储量丰富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中国六大铜基地之一。“港饼”为传统名点。中国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已发掘出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主要名胜有西塞山、飞云洞、东方山、磁湖等。

东方山

被誉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坐落在黄石下陆区境内,主要由曼倩垴、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方圆面积18平方公里。

相传西汉武帝太中大夫东方朔,宦途失意,浪迹江湖,约在公元前100年结庐于此,东方山便因其 姓氏而得名。东方山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中植物繁茂,已查明的草木本科植物 2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在竹海树林中,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傲然屹立,独领风骚;“道洞云停、铁牛懒卧、灵泉卓锡、石船高撑、月涌禅关、仙履日暄、青松倒插、白莲频开”等古八景风采尤存,令人流连忘返;素有“高山出平湖”的东方山水库,碧波粼粼 ,清澈见底,更为东方山平添了几分灵气。

东方山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初年的弘化禅寺历经千载,已传人七十三代,千百年来,弘化禅寺高僧辈出,先后有三位高僧进京说法,受到当朝皇帝的接见,并狭题赠赏赐。成为鄂东南佛教道

东方山位于黄石市区西部,由走马寨、曼倩垴、揽胜垴三大主峰组成。三峰鼎足而立,各具特色。东方山山不高而树茂林深,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草、木本植物繁多,森林覆盖率面积达90%以上,是黄石城区中最大的林区。

“禅关月涌、灵泉卓锡、道洞云亭”等古八景风姿各异,蕴育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着万千游人。东方山代远年长,早在春秋时期东方山山脉的长江之滨就出现了一座以狩猎器具命名的小城“鄂”。西汉武帝年间一代旷古奇才东方朔曾结庐于此,采药炼丹,布施于民,东方山也因其姓氏而得名。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建都武昌,东方山因其险要成为捍卫军国重镇的形胜之地,走马寨便是当年东吴都城卫队的营迹。

东方山目前已成为集佛教文化和风景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1997年,东方山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2月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场中心。以其为代表的东方山22座大小寺庙散座在群山峰壑之间,构成了东方山独有的佛教文化特色。近几十年来,东方山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庙会及“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游客信众遍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和国内包括港 澳、台在内的20余个省、市和地区。

西塞山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为实物主体,以道仕袱古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为重要文化内涵集合而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众多。

〔西塞山又名道仕袱矶、矶头山〕海拔176.5米长周18.5公里,历史上就以其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集古战场和风景名胜与一身。从东汉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发生在西塞山的战争达一百多次,文人雅士观赏西塞山晨曦暮色述志言情而吟诗填词近百篇,并在悬崖陡壁上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市园林部门从1985年5月起,在西塞山着手进行游览小道、长廊、上观亭、桃花亭、沿江铁链护栏和桃花古洞、古钩鱼台的维修建设,景点不断得到开发利用。

〔桃花古洞〕在西塞山北侧临江的陡壁间,洞高约3米,上圆下方,形如庙门,入内2米处被钟乳石封闭,传说是唐代诗人张忠和隐居钓鱼时休息或避雨躲风的地方。洞门刻有“桃花古洞”四个字。1985年,去古洞必经之险道“一线峡”被拓宽,并安装了90米长的铁链护栏,以保障游客安全。洞下是古钓鱼台。

〔摩崖石刻〕山体东北悬崖之中,曾有不少石刻,如“飞来船”、“鳌鱼石”、“虎豹关”、“蛟龙窟”、“云林得意”、“震标仟仞”以及“钟崖”、“佛掌”等等,有些已随岁月褪去。在西塞山临江面的一块4米多高的碑石上,刻有每字见方1平方米的“西塞山”三个大字,为明朝进士朱其昌手书。由此东移则有明进士吴国伦的“龙蟠虎踞”摩崖石刻。在桃花洞两侧石壁众多石刻中,当代书法家楚图南写的“西塞山”三个大字,镌刻在洞左侧江崖壁上,每字见方5米,甚为壮观。

〔西塞山铁桩〕在桃花洞右侧的矶头上有一铁桩,高8.2厘米、宽3厘米、厚一厘米,铁桩中间有槽,旁边还有一锲。传说是吴王孙皓铁锁横江的遗迹。

〔龙窟寺〕在西塞山东边山下,是唐代遗址。1986年已部分修复。相传寺内曾栽有一棵明朝留下来的牡丹花,该地一贾姓人家丫头逆主人之意助一穷秀才赴京赶考后屈死,功成名就后的秀才寻恩到此,丫头借牡丹花以表清白,使牡丹花变成洁白芳香、艳色迷人,二战期间该花被日本人抢走。

〔北望亭〕仿古建筑,位于西塞山北峰山巅,此处可俯视江涛奔腾东去,江北散花洲和策湖碧绿万倾。亭正门“北望亭”三字为樊稼生题写。亭北面有对联,上联:骋怀今古千秋事;下联:放眼乾坤万里心。南面亦有对联,上联:形胜在吴头楚尾;下联:风流于古往今来。该亭于1998年4月16日开工建设,同年10月28日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67平方米,亭高9.647米。总投资40万元。

〔西塞山牌楼〕仿古建筑,位于西塞山西面山腰,1986年6月动工兴建,1988年12月竣工,总投资12.3万元。牌楼上“西塞山”三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写。全长1.7公里的西塞山专用公路从牌楼下穿门盘山而上,直达山顶。

〔园林绿化〕从1962年起,市人民政府就有计划地组织市民到西塞山上义务植树,现山上遍布松、柏、桃树等树种。春暧时节,桃花洞四周桃花盛开,与江涛浪花相映,景色诱人。

〔道仕袱〕道仕袱在西塞山脚下东侧,这里在历史上先后设置过京都、西陵县、土复镇、楚雄镇、道仕袱镇、市和黄石城等。在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公元1935年8月中秋夜,日寇海、陆、空三军猛攻西塞险隘,使道仕袱这个千年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古镇雄貌现已踪影全无。

〔古钱窖〕尽管道仕袱的古镇雄貌现已荡然无存,但在此处的六次古钱窖发现,却能证明其古代的繁华。

第一次,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发现一金窖及一墓葬的随葬物品。

第二次,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发现一钱窖,方中丈余皆满,钱贯铁线已朽。

第三次,清乾隆甲子(公元1744年)春,发现一钱窖,坎土长二三里,挖掘时间长达数月。

第四次,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发现一窖铜钱,被日寇用船满载而去。

第五次,1955年5月,大冶钢厂水利工程指挥部在西塞山下取土时,发现一银窖,出土银292锭,***重133.38公斤。

第六次,1967年11月15日,维修西塞山下江堤时,发现宋代钱窖,掘出方孔铜钱串近30万斤。

以上六次发现均在西塞山东,官至宋朝卫国公的吕文德故宅附近。前四次发现仅有文献资料可查,后两次发现则有大量实物为证。最后一次罕见的发现时值文革期间,发掘的实物除文物部门留有千余斤外,所余部分被运到武汉冶炼厂销毁,实为一大罕事。据长年居住在道仕袱的村民传说,西塞山麓埋藏有九个钱窖,按此传说尚有三窖仍埋在地下。

〔古墓葬〕解放后,在西塞附近,曾多次发现古代墓葬。

〔汉墓群〕1955年,在道仕袱取土修筑江堤时,发现八座汉代砖室墓。出土文物有凿金片、五铢钱、货泉、铜镜、铁刀、四耳壶等。

〔晋墓〕1982年3月,发现两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葬,一号墓出土青瓷碗等16件;二号墓曾被盗掘,仅存瓷碟一件。

〔元墓〕1983年9月,发现元代墓葬一座。墓内发现印有“西方净土”、“西方极乐”字样的“制钱”,反映死者信奉佛教。解放后在西塞山附近一***发现从东汉至明代的墓葬40多座。因保护不周,存者极少。

〔古诗词〕历代名士六朝有江淹、何逊,唐有张志和、刘禹锡、韦应物、李白……,宋有苏轼、黄庭坚、陆游……,明有吴国伦、王世贞、易应斗……,清有宋湘、詹应甲以及现代的董纯才等***40余人,留下吟西塞山的诗词。

写与战争有关的诗有:明代张居正的“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顾澍的:“西塞山前百战场,当年将士有辉光”等。

写西塞山美景的有:唐张忠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陆游的:“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等。

写西塞山古迹的有:唐诗人王周的:“千寻铁锁无人问,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龙窟寺前新涨急,玉虚殿后碧峰圆”;李增荣的:“桃花洞口常盟鹭,流水声中独钓鱼”等。

写西塞山雄伟气势的有:李白的:“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韦应物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张文潜的:“危矶插江生,石擘青玉”等。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作次。

〔孙策攻黄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孙策为报杀父之仇和向西扩张的需要,发兵攻黄祖,在西塞山激战获胜,再攻夏口亦胜。整个战役获黄祖妻息男女七人,船六千全艘,财物山积。西塞山成为孙氏辖地。

〔三国战乱〕孙策死后,黄祖又经常侵扰西塞山,孙权也三次征伐黄祖,使西塞山狼烟不断。吴人设置“铁锁横江”重点把守。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冬,晋倾举国之兵分道伐吴,晋将军王睿、唐彬浮江东下,激战西塞山后东下建业,“受皓之降”。三国分立局面终结。

〔农民起义军血洒西塞山〕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农民领袖徐寿辉设重兵扎寨西塞山,后被卜颜铁木儿摧毁。明末李自成取南京途中“兵败富池口”,后取西塞山转战鄂南。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三月,洪秀全率太平军弃武昌东下,在西塞山、道仕袱战胜清将向荣的追兵,东进南京建都。第二年太平军西征,第三年太平军与清军争夺武汉均在西塞山展开恶战。

一九三八年十月八日,国民党七十四、八十二、九十三等师,在西塞山与日寇混战五昼夜,重创日军。这是发生在西塞山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

此外,晋末刘裕攻桓玄,南朝宋时萧道成战沈攸之,唐朝唐曹王皋复淮西等均在西塞山留下过血风腥雨。

在唐虞之世属三苗,夏、商属荆州之域,周为楚国鄂王封地,春秋战国属楚。解放后,石灰窑行政区划几经调整,1979年黄思湾区、陈家湾区、石灰窑区合并为石灰窑区,同年底西塞山公社划入,1994年底大冶市河口镇划入石灰窑区,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湖北省黄石市石灰窑区更名为西塞山区的批复》(民发2001]30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1]272号和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黄政文[2001]78号文件精神,石灰窑区为西塞山区,2001年12月16日正式对国内外公布。

黄石市西塞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明代,此地以生产石灰而闻名于世;近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钢铁厂之一——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铁厂,而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解放后,辖区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到今天,形成了采掘、冶金、机械、建材、医药化工、轻纺、服装电子八种主要工业门类。拥用了冶钢集团公司、华新水泥集团公司、黄石锻压机床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黄石矿务局、美岛服饰有限公司等30多家中央、省、市属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其产品特殊钢材、堡垒牌水泥、数控锻压机床、球墨铸管、美岛女装等为国内外知名产品,畅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属企业达200多家,产生了湖北芳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风动机械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产品皂素、柠檬酸、风动马达、输送机、弹簧等产品行销全国,皂素系列、柠檬酸等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1000余万美元。进入新的千年,西塞山区这个古老的工业城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朝着现代化工业城区的目标阔步前进。

到2001年止,全区拥有各类学校67所(其中高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中学13所,小学21所,幼儿园23所,特殊教育学院1所),分属黄石市教育局,西塞山区教育局,大型厂矿企业等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教职员工3,300余人,在校学生3万余人。2001年8月,黄石市教育系统管理体制改革后,西塞山区直属学校增至37所,在校学生23,000余人。这些学校呈不断发展壮大态势,初步形成了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大教育格局。

到2001年止,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15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

1992年开展义务教育达标以来,全区多方位筹措办学经费以改善办学条件。1992到2001十年间,累计筹措资金3千多万元,建造教学用房和教师宿舍楼***计15栋,建筑总面积达57935m2。区属各校相继建起了微机室、电教室,沿湖路等5所小学建立了闭路电视教学系统,部分中学建成了计算机网络,高(完)中建网率达78.6%,初中建网率达50%。此外,各校均大量添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硬件的不断改善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要求,也将为教育的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浙江湖州西塞山:

西塞山,在湖州西南部十公里许的弁南乡樊漾湖村霅溪湾。清雍正《浙江通志》卷十二载:“吴兴南门二十余里,下菰青山之间一带远山为西塞山。山明水秀,真是绝境。其谓之西塞者,下菰城为(楚春申君)屯兵之处,坐西向东故也。”这就把西塞山的命名讲清楚了。《湖州市地名志》亦载:“旧郡志谓严尚书震直墓在西塞山,尚书自号西塞翁,殁葬其山,土人至今曰西塞山。”

说起西塞山,就必然吟诵起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据《竹坡词话》载:“当时和《渔歌子》者无算”,意即和这首词的人多得数不清。张志和的《渔歌子》词也曾传入日本,日本平安朝嵯峨天皇就曾和词五首,皇女智之内亲王也有和词两首。这首词同张继抒写苏州寒山寺景色的《枫桥夜泊》一同被列入日本的教科书。千百年来,唐代这两位张姓诗人的佳作,分别成了描绘湖、苏两州独特风光的千古绝唱。

为西塞山传神写照的唐代隐逸诗人张志和,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肃宗时官待诏翰林,才高志洁,不谐于时,乃去官泛游江湖。唐大历七年(772),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九年,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往来苕霅间”。(见清同治《湖州府志》)当时,诗人就日夕泛舟徜徉于景色清丽的苕霅 两溪一带,以真情实感写出了这一带青山碧水,烟波迷蒙,桃红鹭白,风雨垂钓的美景逸情。郡志载张志和作《渔歌子》***五首,独以第一首最负盛名。此诗色彩明丽,意境隽永。从此,“山以诗传”,西塞山的诗情画意,成为湖州一大胜景,明万历《湖州府志》中,就把“西塞晚渔”列为吴兴八景之一。 南宋毗陵(今江苏常州)太守,著名山水画家李结(次山),也曾卜居吴兴西塞山,作《西塞渔社图卷》,并请好友范成大、周必大等题跋。著名诗人范成大于淳熙十二年(1185)题了290余字的长跋,中有“候桃花水生,扁舟西塞,烦主人买鱼沽酒,倚棹歌之”等语,笔力洞达,神态俊逸,深得米黄之神。此题跋曾归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原件现在美国纽约。

黄石特产:万字果

“鸡爪树,万字果,酵又甜,吃了想几年。”这是一首儿歌,它道出了孩子们对那弯弯扭扭的果子的向往。

万字果,又称拐枣,金钩子,鸡肘子,鸡爪树,甜半夜,枳棋,大冶人俗称“既苘”,属鼠李科高等植物。在大冶不少地方,尤其是西部山区有这种果树,成熟时,大冶农民中的内行者挑上街来卖,因为它有些古怪,所以现在的青少年见识得少。其实,大冶城关某校校园里原来就有这种树。

万字果,乔木,高达10m。幼枝红褐色,无毛或幼时有微毛。叶互生,卵形或卵圆形,长0.8~1.6cm,宽0.6~1.0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和脉腋有细毛;叶柄红褐色。叶生或顶生复聚伞花系,夏开花,花儿小,淡黄绿色,果硬肥厚扭曲,肉质,红棕色;果实近球形,无毛,直径0.6~2.Ocm,灰褐色。种子扁圆形,暗褐色有光泽。

在大冶和鄂东南地区均有分布,生长于阳光充足的沟边、路边或山谷中。果实清凉,味甜带酸,未熟透的有点涩;种子入药,万字果之功能清利湿热,人们经常用肉和种子解酒毒,肥大的果梗含糖,可生食,可酿酒;树皮、木汁及叶均供药用;木材坚硬,可供建筑和做精细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