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义工旅游推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青春本来就是马不停蹄的错过和相遇”一群来自五湖四海陌生朋友,结伴深入体验风光优美之地的民俗文化,顺道参与公益保护生态,听起来足够诱人,尤其是出现“免单”机会的时候。

但细究下来,没有什么是全然免费的,旅行者本身也需要承担以个人形象为机构宣传,或是提供廉价劳动的义务。而后者的联结之松散又异于事实劳动关系,在安全保障方面有所缺失,旅行者遇到突发事件主要还是依靠自发形成的组织互相帮助。

不涉及旅行社业务的组织方

年关将近,长夏无冬的海南成为热门目的地。

详细行程表揭示了其中的“义工”和“旅行”比例:第一天上午,参与者跟随湿地保护工作人员坐船出海巡护,种植树木,检测海水水质;下午,探秘无人荒岛采椰子,喝椰汁,随后在小众海边野奢营地晒太阳;晚上,在海边露营。

第二天,参与者上午体验水上运动,下午前往海洋动物救助保护中心探看被救助的动物,清洁海狮住处,制作海龟的饲料,晚上则体验东南亚 美食 。第三天,徒步热带雨林花园,参观热带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第四天主要为乡村骑行、帆船出海等 娱乐 活动。

“顺利结束项目之后,你将获得当地NGO组织国际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义工证书,以表扬你这四天来的坚持不懈,和在路上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该平台称,参与者可获得4至8小时的志愿汇打卡时长,义工证书由“国际志愿者协会”、“海南世界联合公益基金会”和“蓝海动物救助保护中心”背书。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推出了复刻一般的海南行程和承诺,报价3200元。一开始问起时,工作人员坚称项目由该公司自营,且创始人曾实地考察过,价格不同是因为“项目的参与深度”不一样。但同样地,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完全不涉及旅行社业务,甚至不包括 旅游 咨询服务。问及资质问题,工作人员也才表示,该机构走的同样是与旅行社合作的路径。

“免费”的旅行与背后的生意

明码标价的“义工旅行”并不是全部。

有一句常见的文案是“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最能击中大学生群体——现在有一个不用花钱去 旅游 的机会,不知如何消耗假期的你要不要报名?

有报名者表示,提交资料之后马上收到学习当地语言的精准推销,怀疑信息被泄露。也有人举出截图来质疑,大举宣传免费是为付费项目做铺垫,因为在公布寥寥数人的入选名单之后,这些平台很快就又推送说,可以花钱体验同样的行程。

并没有什么是全然免费的,“体验官”以协助平台增加曝光来交换。他们需要签署一份有关肖像权的协议,按照约定,平台可以发布参与者在这一行程中的照片视频。而另外一个义务,则是完成每天一篇的微博游记,发在微博上与平台官方互动。

总体上,小卢认为,虽然行程紧凑,并非走马观花。“不是为了去拍个照打个卡,我们是正儿八经地去听当地的介绍,学一些东西。”

相似地,上海蜉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写着“ 旅游 咨询(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杨易宇也表示,得通过小卢口中的“地接”,即当地旅行社来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这类平台的商业模式,“我们公众号有将近有600万粉丝,主要是靠接一些广告,比如考研四六级的培训,小语种、会计类的培训来盈利。我们本身是一个活动平台,不是公益机构,”他强调道。

新玩法与隐藏的摩擦

近几年,“义工旅行”的概念也历经一番变迁,从非营利组织的志愿项目,到包含部分公益活动的付费旅行,再扩大至纯粹以劳动换取免费食宿的“打工换宿”,其中的“义工”浓度逐渐稀释,而常见的目的地则受疫情影响从海外收窄至国内 旅游 景点。

当需要控制成本的青旅客栈和民宿,遇上有着 旅游 交友愿望、愿意劳动换取食宿的年轻人,两者之间构成一种短期、松散的关系,其中也会产生各种摩擦。

原先商议好的工作内容是泡茶和接待客人,去到后,实际需要打扫客房、全部公***区域的卫生,洗碗、倒垃圾、泡茶。其表示,工作时间到晚上十一二点,“总之就是请的阿姨做的事情我都得做,并且还要挨骂。”其因此有了廉价且无保障劳动力的感觉。“别人一个月拿三四千的工资和你拿800做的同样的事情,就有点得不偿失。”

这些情况如何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这些年轻人都给出相似的回答:“没办法,只能找个借口一走了之。”

在裁判文书中则更加明确——在一些人员意外受伤事故中,当事人希望寻求《劳动法》保障,而要获得劳动关系成立的判决,需要工作内容明确、工资确定,被法院认定身份“与义工有别”。

出品:南都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