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星乡的经济文化

锦星镇政府驻地在新街村,位居锦星镇东北部,距贵毕高速公路0.5公里,距县城13公里,距洪家渡水库20公里,是锦星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拥有集镇街道2000多米,居住有乡属各机关单位,总户数达960户42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4人,集镇常住人口4032人,暂住人口228人,干部职工66人,各事业单位职工356人,同时锦星集镇是各种农产品的集散地,商品的贸易中心,年贸易额达2000多万元。

锦星文化历史悠久,人民热情好客,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是历史文化名人丁扬斌先生的故乡,在白泥村有古老的建筑,文峰塔、文阁庙、壮观的十五洞桥等建筑,现代人才辈出,供职于全省各单位各部门。

锦星镇农业资源丰富,农田基础设施完善,是典型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大豆等作物,现已建成52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个,年创产值达200多万元,畜牧业产品主要是生猪、牛、鸡、鹅、鱼、肉鸽等。在新街村已开发2300亩畜牧综合生产基地,其中,稻田生态养鱼1200亩,牧草养畜1100亩,建养猪基地2个,养牛基地1个,年可创产值500万元。境内水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善健全,白泥正在开发农业观光产业,有小二型水库7座,蓄水33.6万方,还有洪家渡水库,最适宜水产品发展。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可以开发种植板栗、核桃、花椒等经果林。储藏有丰富未开采的有烟煤焦,已经形成的凹水万亩杉木林、千亩茶园和苗堰林场,是洪家渡水库的天然屏障,凹水适应旅游开发,建旅游码头。有大量的火口砂和水泥石灰岩,可开采利用。

锦星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各项建设都快速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基本实现脱贫。1、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里程达685公里,全乡80%以上的农户饮用上自来水;9个村已完成农网改造工程,用电户达645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9.8%,全乡建地面卫星接收站234个,2003年底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已安装586门,建无线通讯服务网站3个。2、文教卫生等工作全面发展,全乡有中学2所,其中白泥中学已建成花园式省级独立中学,是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点;完小3所,教师223人,学生200余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2%以上;医疗条件日益完善,有卫生院1个,医生16人,床位20张,全乡有医疗卫生室9个,个体诊所43个。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有个体工商户200余户,年创收2万余元;有打砂场5个,年产值130万元;“三位一体”示范服务基地5个,且个个见效率,年产值达250万元。2003年财政收入77万元,人均粮食322公斤,纯收入1401元。十年来年均增长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