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莫止步于跟着讲解员走

红色 旅游 体验方式单一,日益成为影响游客体验感的大问题。因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各地提起红色 旅游 ,就想到找房子办展览,或者逛革命遗址、看红色文艺作品。传统红色 旅游 ,将一件件实物或图片,升级为“教书先生”的角色:只是单方面发布信息,缺乏生动解释,不与时代需求接轨。一味说教,恐怕愈来愈走不通。

在丰富文旅供给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开始 探索 红色 旅游 的“新玩法”。除了开发文创,近期业内还出现一种“沉浸式体验”的营销模式。所谓沉浸式,通俗讲是让游客参与进去,产生现场感、减少距离感。比如有的景区,利用革命遗址或红色资源富集的山村,发展沉浸式演出。演出由当地百姓自编自演,舞台就是老区人民曾经生活过的农家院子。无限逼近 历史 ,将红色 历史 的生活情境近距离呈现在观众面前。

逛红色景区,跟着讲解员走,这种传统游览模式,有点像课堂上跟着老师读课本。只不过,红色景区的游客,跟小学生还不同。无论接受能力还是接受方式,大家都希望游览过程能更活泼一些,更愉快一些。宏大主题的阐释,不一定非得用沉重的方式。就像如果让孩子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一些生活细节的展示、一些言传身教的做法,可能比耳提面命讲大道理更合适。

前几年,为发展好乡村 旅游 ,一些地区开打融合牌,将瓜果采摘、花卉种植、民宿体验等,与乡村 旅游 有机融合起来,效果不错。红色 旅游 的繁荣,也应该借鉴融合理念。比如,没有老区群众参与,红色 旅游 的故事就讲不好;没有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展示,红色 旅游 的发展就缺乏后劲。

发展红色 旅游 ,纸上谈兵近年来已经不少。怎么去干?还得靠市场和人气去检验。不聚焦市场需求,不考虑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实际需要,红色 旅游 只能按部就班,实现不了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