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高氏墓位于哪里

北齐高氏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齐高氏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隋庄保护区位于隋庄村东南约1公里处,包括3、4、6、7号墓;大高义保护区位于大高义村西约500米处,包括8、10、11、12号墓;野林庄保护区仅有2号墓,位于野林庄村北约700米处;李高义保护区有14

号墓一座,位于李高义村东北约400米处。

该墓群相传原有墓冢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历年来,农民在打井和农田基本建设时,经常发现古代墓葬。1973年4月,河北省博物馆和文管处获悉当地村民在耕地中发现隋高六奇墓后,立即派人调查,收集到前几年出土文物多件(有墓志二方),证实了这一批墓葬,确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族墓,便将有封土的墓葬作了统一编号,加以保护,并有计划的发掘了三座墓。三座墓是南向砖室墓,砌法基本相同,形状大小不一,葬式不同,有的较为罕见。

一为天平四年(537年)高雅夫妇子女合葬墓,编号为M13。由主室、后室和东室构成。墓前有仿地面建筑的墓门,顶部楞砖起脊,下砌飞檐。墓内***有尸骨四具。据墓志记载,主室内的两具尸骨,是墓主人高雅和其妻司马氏(司马金龙的孙女),后室和东室的尸骨分别为他们的第二子高德云、大女儿北魏孝明帝嫔高元仪,像这样父母子女,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而且又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妃嫔,葬在一起的情况,还不多见。高雅字兴贤,北魏末年,官至定州抚军府长史。死于熙平三年(518年),东魏天平四年追赠散骑常侍、冀州刺史,“诏书”改葬。这是一座按封建礼制埋葬的标准的贵族墓。该墓出土器物最多,也最珍贵,***有115

件,制作精细,造型优美,而且排列有序,组合清楚。

二为武定五年(548年)高长命墓(?),编号为M1。墓室分前后两室,平面呈葫芦形,前室顶部有农民耕地时被拆除,后室顶部早年破坏。墓门门楼,砌三层门额,壁面涂白灰,画红色阑额,两端画?ぶ?,柱侧各画一门卒,头戴缨盔,身披铠甲,手执骨朵。券门上面画火焰,再上画二异物,人身兽首鸟爪,背后有一枝条。东侧异物,仅存身足,余皆脱落。这座墓破坏严重,器物仅存陶瓷两种,没有一件完整的。棺木劈成碎块,尸骨全无,墓志砸碎,仅存“大魏□故”两个半字。前后室间的甬道和过门,墓门甬道和里外层封门砖均被拆除或捣毁,室内壁画全被铲掉,地面上还有一层零散的着色白灰片。这座墓很可能是在死者入葬后不久即被捣毁。此墓在高六奇墓南,与更南的一座等距排列,从墓的位置和残存器物来看,它应当是北齐雍州刺史高长命的墓。该墓可复原的不及十分之一的陶瓷器碎片中,应有陶俑和动物模型等八十多件。

三为隋开皇三年(582年)高谭夫妇墓,编号M5。高谭夫妇墓的形式较为罕见:墓室下部呈正方形,高达1.25米后,四壁各以相邻两角为点,壁面以弧线形状向外伸张,连砌五层砖后,口部成圆形,然后攒顶。基本上为穹窿顶。顶部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掘开,室内四角,各立一圆柱,高80厘米,上置陶灯。高谭墓自称“不须棺椁,祭奠率尔,勿用牲牢”的节葬墓,但仍有金、铜、陶瓷器九十多件,能复原的陶器,不到三分之一。

具体位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

乘车路线:县城内乘坐旅游专线即可直接到达

王瞳镇:景县辖镇。1958年成立王瞳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镇。1996年野庄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8.6公里。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2.7万。石德铁路、衡德公路横穿境内。辖王瞳、南王瞳、北王瞳、董家庄、王七庄、西谢疃、东谢疃、后谢疃、张庄、解庄、王官店、东官店、中街、西街、贾村、野林庄、铁沙窝、隋庄、小高义、西场、前埝、后埝、高野庄、白家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