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古镇自驾游吃住游全攻略

编辑本段著名景点

春风阁

“春风阁”是深入挖掘水磨古镇历史文化,提炼结合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精华而修建的景观建筑。建筑构思奇妙,独具匠心,主题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

西羌汇

西羌汇,坐落于水磨镇春风阁脚下,东临寿溪湖,是水磨标志性景观之一。 西羌汇建筑平面由正方形演变而来,建筑立面结合羌碉特色;碉楼碧波交相辉映,夜间玻璃体的斑斓灯光与水色交融,更添寿溪湖的奇幻色彩。西羌汇将现代的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西羌文化相结合,并融入佛山陶瓷艺术元素,具备展览、演出、会议、接待等多项服务功能。 西羌汇展现了汶川特大地震后人们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精神面貌,寓意生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蕴含佛山水磨之间血脉相连的山水深情。

禅寿老街

禅寿老街全长1300米,平面呈“U”形分列布局,两侧分布的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字库、白塔等建筑风格集中国传统建议体系之大成,是典型的羌、藏、汉相结合的明清风格建筑,具有轮廓清晰、布局深蕴、多轴线明确等特点,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 川西民居风格、古色古香的禅寿老街,不仅解决了灾后227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同时打造了“以家带店”的宜居宜商模式,为发展旅游业,增加群众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万年台

万年台始建于明万历25年(公元1588年),毁于90年代末。“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建筑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86平方米,建筑平面是“凸”形分布,歇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七架九脊檩,素筒瓦屋面,灰塑脊,顶施藻井,并彩绘。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及川西民居建筑结构的简洁、朴实、庄重等特点,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宝贵的实物资料。

字库塔

字库塔又名“惜字宫”、“敬字亭”、“圣迹亭”、“文风塔”、“焚字炉”等,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字库塔始自唐宋,兴于明清,是我国古代“惜字如金”、“敬天惜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的产物。该字库始建于清代,90年代初期毁坏,“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字库广场照壁斗书“大爱无疆”四字,寄托了灾区人民对广东佛山同胞鼎力相助、携手***建的感激之情。

水磨亭

水磨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活用具,最早记载于晋代,汉代以后蓬勃发展,三国时期多功能水磨机具已经诞生成型。宋代叶适《财总论二》:“坊场,河渡免引,茶场,水磨之额,止以给吏禄而已”。该水磨为明晚期建造,距今有400余年历史。它是水磨古镇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缩影,也是古岷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真实写照。 水磨羌城占地面积61117平方米,是灾后重建的民心工程,建筑结构9度设防,把羌寨建筑的石结构、泥结构、石木结构、木结构等建筑方式综合运用,传承并发扬羌族建筑文化,完美体现了会从古朴、粗放的传统建筑群落迈向现代化城镇的新羌城概念。 水磨羌城的传承与创新,使之成为羌族建筑城镇化的典范,被誉为“中国最美羌城”。

寿溪湖

寿溪湖由五条浸百草的穿山泉溪汇流而成,这些山泉溪水具有调节身体肌能,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神农百草而万寿,水磨饮寿溪而万福,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和桃花源诗并序》中记载“……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名溪湖。”

禅城桥

禅城桥是水磨古镇灾后重建的一座步行桥,2009年9月开工,2010年1月竣工。主体采用预制小箱梁简支梁桥,上部为木结构长廊,木材为俄罗斯进口樟子松,桥梁全长87.4M,造型独特,韵味古典。

羌碉

“水磨羌城”碉楼是整个羌城的标志性建筑,高10米左右,雄伟气派,大气磅礴,它蕴含了羌族的千年历史与建筑文化,凝结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羌族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千百年来,羌族先民为了避免战乱,世代迁徙,碉楼成了他们防御的建筑。

白塔

白塔藏语音译为“曲登嘎布”,亦称“吉祥白塔”。塔身外形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水磨白塔是古印度教及藏教东渐的实物佐证,亦是历史上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物证,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虔诚祈愿。

广场

和谐广场 和谐广场地处禅寿老街与水磨羌城的交汇处,寓意各民族、各人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同时,羌、藏、汉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也在这里充分展现和融合。 羊皮鼓广场 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一支饿羊吞吃了,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极高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 羌绣广场 羌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羌族姑娘的拿手绝活。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其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件件精美绝伦。 羌笛广场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有着众多的演奏乐器。羌笛,在汉代就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最适于独奏,但也可为歌舞伴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 飞鸿广场 飞鸿广场,是佛山援建工作者历经600多个昼夜的拼搏和守望,用汗水和心血刻画出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水磨画”。它融合了当地农耕劳动风情、地域特色和民族歌舞等元素,体现民族风貌;以圆形象征佛山水磨一家亲,以羌族图腾羊头为中心符号反映民俗特点;以佛山水磨两地的典型人物为元素,双手托和平鸽寓意美好明天;以水磨标志性建筑春风阁为符号强化地域特色;圆的底部乱石与手象征地震把佛山水磨两地人民联系在一起,在废墟上携手***建家园;展现了佛山人民无私的援建之情和水磨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面貌。

汶川水墨古镇灾后重建 面貌一新 吃住地方文化风俗 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