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决策模型是什么?

分别是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和引力模型。

旅游需求预测

1、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从数量上来研究和度量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和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对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有重要的帮助。

1>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是由旅游的季节性所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来定量分析。

式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R值受到旅游需求变化和所选时段长短特征的影响,所以它适用于不同年份(时段)的比较和不同旅游地(设施)的比较。

高峰指数:用来度量游客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计算公式为

式中: Pn为高峰指数;

V1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

Vn为在第n个时期内的游客数

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

Pn的数值大小不仅取决于高峰程度,还依赖于游客总量和所选定的时段。因此,该指数的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于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用于考察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Pn=0;当游客量集中在某些时期时,Pn值会增大。n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作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目的和研究经验。

2>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其公式为:

式中: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

n为客源地总数

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接近100;G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对于一个旅游地,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越趋于稳定。

2、趋势外推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是以已经发生的事件资料为预测基础,依据一系列的的历史数据资料来推测未来的可能形势。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趋势外推模型都有一个***同的假设:历史数据的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趋势外推模型主要有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两类。

1>回归分析方法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常用的趋势外推数学模型,常用于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旅游需求量的变化。形式为:

y=a+bx

式中:y为因变量,x为自变量,a为常数项;b为y对x的回归系数。关于本模型的具体运算,请参看《常用统计方法》的相关内容。

保继刚(1989)年通过研究建立了北京香山公园游客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35047.0088+17.859x

r=0.9828

式中: y为年游客量(万人)

x为年份

r为相关系数

知道1979年到1985年的游客数量分别为291.58,318.75,326.97,361.92,359.73,381.63,405.09;可以运用模型得到1986年的预测值为420.97。(具体参见《旅游地理学》)

2>时间序列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主要用于解决对波动性旅游需求的预测,如对受到季节性影响显著的目的地的需求量预测就可以用这一模型。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预测过程首先要通过过去需求量的历史资料求出统计形式的拟合曲线,然后向前延伸这条拟合曲线,用以估计未来时段的需求量。这种拟合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三类:水平需求曲线、趋势需求曲线和季节性需求曲线。

常用的水平时间序列模型有一次滑动平均模型和一次指数平滑模型。

常用的趋势需求模型有线形趋势模型,包括线形回归模型、二次滑动平均模型等;非线形趋势模型,如二次回归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模型。

常用的季节性需求模型包括季节性水平模型、季节性交乘趋势模型等。

3、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是在城市和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20世纪后期,国外一些学者率先将这一模型应用到旅游研究中来,用于游客预测、旅游吸引力确定以及旅游规划等方面。

1966年,Crampon L J首次将引力模型用于旅游研究,他所建立的引力模型也是其他研究者应用的基本引力模型:

式中: Tij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旅行次数的某种量度

Pi为客源地i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某种量度

Aj为目的地j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

Dij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

G,b为经验参数

客源地人口可以为某个城市等特定区域的人口数量,或将来要进行旅行的人数,它可以是几个变量的组合。

目的地吸引力可以是美学吸引力、资源容量、旅游地知名度等几个变量的组合。

距离一般是指感知距离,可以用实际距离或旅行时间来进行表示。

其后,有一些学者针对该模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针对距离变量又提出了一些修正模型,在此不一一介绍。

4、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是预测模型中最著名,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方法之一。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就需要用特尔菲法预测事件的未来趋势。目前,特尔菲法在软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不少令人满意的效果。决定特尔菲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问卷的设计和选择专家的合格程度。

用特尔菲法预测一般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1>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

专家组的专家选择要全面,要有代表性,以保证预测的全面和综合。专家人数由问题的复杂程度来决定。一般为40~50人。

2>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

问卷由专家完全独立填写,也即专家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交流,避免互相干扰与影响。第一轮的问卷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向专家概括介绍所进行的研究项目,另一是请专家鉴定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发生的时间。

3>第一轮问卷回收,整理结果

过程包括中位数计算,指出两个中间四分数的范围,即中位数两旁包含50%总预测数的范围。

4>第二轮问卷

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的答卷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询问每一个专家在看完小组的平均结果之后是否希望改变自己的预测。如果专家的预测值不在两个中间四分数之内,而他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原始预测,则要请专家给出理由。

5>回收第二轮的问卷并整理结果

包括新的预测结果以及部分专家不同意第一轮问卷结果的意见。

6>第三轮问卷

将第二轮问卷的结果和意见综合进第三轮,问卷的说明与第二轮相似。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加上了部分专家不同预测结果的意见。

第三轮问卷的结果出来之后,要决定是否需要作第四轮的问卷调查以获得进一步的预测。如果两次调查后绝大多数预测已经在中位数附近,就没有必要再作下一轮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