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行业绩效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
首先,旅游业具有综合性。旅游业是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产业,其综合性是由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决定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同一个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业必须实行全行业管理。
其次,旅游业具有经济性。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旅游业本身就是由旅行社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和交通客运业等众多的以盈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构成的。因此,经济性是旅游业最根本的属性,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实质。
第三,旅游业具有服务性,旅游业为旅游者提供的劳务是一种可以用于交换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而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的过程就是服务
第四,旅游业具有依赖性。我们了解旅游业的依赖性特点,要明确它是一个较为敏感而且脆弱的产业,同时也是有一定风险性的产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把它视为唯一经济支柱,一旦发生巨大波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五,旅游业具有带动性。方能带动其他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产业全体的发展。所以是一业兴、百业兴。
第六,旅游业具有外向型。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
第七,旅游业具有季节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季节性同该国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密切相关,而且是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所决定的。但是,游览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不受季节的限制。第二;
我国旅游业主要是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资很少。即使这样,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来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新型产业之一,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旅游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几十个部门,它不能用围墙围住,渗透到各地区、各行业。旅游业既依赖于其他许多行业,又促进和带动许多相关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二)旅游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改革开放的推进者。许多外国商务客人都是通过旅游者的身份首先进入中国,观察、了解中国,进而从事贸易和投资活动的。
那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国家旅游局设立在外交部下,当时完全是出于外交的需要,旅游接待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友好国家的团体和友好人士,为其提供民间交往的便利方式。虽然早在1949年11月就成立了福建厦门中国旅行社和华侨服务社,但文革前,中国国际旅游接待基本为"政治接待型"的模式,对国家经济的贡献济微不足道。
1978---1987年,我国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其特征是没有市场化,属于计划配额,求大于供,外事促内事。
1978年,入境旅游者只有180.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63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41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在这个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产业高度提出要积极发展我国旅游业,当时还算了一笔帐:一个旅行者一千美元,接待一千万个旅行者,就可以赚一百亿美元。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尤其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宣言,意味公民可以自由、自费出入,中国旅游业从70年代末开始崛起。
旅游服务是硬件水平与软件水平的结合,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把行、住、游、吃、购、娱这些基本环节抓好。1978---1984年,国内接待旅游硬件条件还不具备,如航班严重不正常,有时需要靠空军协助。
饭店行业在我国各个行业中是开放最早的,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引进外国的管理经验,都是如此,如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等。80年代初全国推广建国饭店经验,80年代中期我国既有外国独资的饭店,也有大量外国管理的饭店,还有外国的连锁饭店。因此整个旅游界,就其管理水平而言,饭店要好于其他企业。1982年建成了西安宾馆,是西安第一家旅游宾馆。80年代饭店如雨后春笋,饭店投资盲目,导致一度严重过剩。
1987年至现在,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单一入境旅游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和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旅游逐渐加重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旅游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其特征是市场逐渐成熟,竞争逐步激烈,供大于求。
现今社会,旅游已成为一种慢慢普及的生活方式,在锻炼身心健康的同时,丰富我们的阅历,更拉动了祖国经济的发展。当然,我国的旅游业存在的相关问题依然很多,这需要一代一代旅游人及旅游者的不懈努力!